【摘要】當前,我們處在一個多元價值觀林立的時代。這對教育也有深遠的影響。通過分析多元價值觀形成的因素和面臨的挑戰(zhàn),學會尊重并正確看待教育中的多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作為引導,從而為我國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教育 ; 多元價值觀 ; 共識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8-0058-01
一、相關概念
1.多元價值觀
多元價值觀,指很多各種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價值觀,他們是和平共處、同時存在的、是合法的。換句話說,尊重每個個體的意愿,選擇自己的方式生活,不會有人向他施加任何壓力,大家都支持他,認同他的選擇。
2.教育中的多元價值觀
目前對于多元價值觀還沒有一個明確統(tǒng)一的看法。本文關于“教育中的多元價值觀”的定義:指在教育過程中,不同主體(學生、教師、父母等)對教育所采納的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是和平共處、同時存在的、是合法的。同時教育過程要尊重每個個體的意愿,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教育途徑,不會有人向他施加任何壓力,大家都支持他,認同他的選擇。
二、教育中的多元價值觀形成的因素
1.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批判與發(fā)展
傳統(tǒng)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積累,已內化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但依然很大程度上支配著現(xiàn)代人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一種先進文化的繁榮昌盛,不僅對待自身文化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同時對外來文化也應如此。全球化的推進,價值多元化愈發(fā)重要,甚至成為民主開放社會的標志。目前,中國正處在由傳統(tǒng)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的轉型時期,同時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交流的雙重作用下,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開始出現(xiàn)動搖、反思、甚至批判,因此對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認同發(fā)生了改變。
2.異質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交流的增多和文化產業(yè)的融入,西方文化如洪水般涌進我國,它們通過交流、融合的方式進入,讓越來越多群體有接受的機會,人們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和誘惑,自然會出現(xiàn)效仿、吸收和融合,對我國人們原有的思想觀念產生潛移默化的漸進式的影響,從而把西方文化的價值觀內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同時也把這些價值判斷和取向移植到教育中。
3.網絡媒體傳播的價值觀
隨著科技、網絡媒體的普及,人們越來越容易參與到網絡中去,各種各樣的信息隨處可得。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都通過網絡的發(fā)展對我國教育、文化和社會建設等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萍嫉膭?chuàng)新發(fā)展,把虛擬網絡從一個單純的虛擬空間變成了現(xiàn)實社會的延伸,甚至可以再現(xiàn)真實社會的情境等,如教育中學習方式的改變:互聯(lián)網+教育、慕課和移動學習等。網絡媒體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選擇產生了深刻影響。
4.不同學科與教育的滲透與結合
不同學科與教育的滲透結合,政治學與教育密不可分,經濟學的再生產,心理學人們的心理活動等。這鞋對教育的目的、內容、方法等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進而對教育的意義、價值的判斷和取向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三、面臨的挑戰(zhàn)
1.傳統(tǒng)文化的放任
我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的“根”固不能丟掉。但對一些與今天的價值取向發(fā)生背離的,如惟讀書做官馬首是瞻的價值觀:“學而優(yōu)則仕”、“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等,應改變原有價值取向。試想,在多元文化的現(xiàn)代,仍有放任繼續(xù)傳承與教育的現(xiàn)象,這會讓人們在價值判斷和選擇會陷入一種迷茫。教育中進行價值觀教育需與時俱進,同時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反思和批判,認清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時代背景,否則將導致教育中的價值混亂。
2.異質文化的入侵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逐步深入,異質文化不斷進入我國。在接觸的過程中,有些毫無抗爭的免疫力,很容易被入侵。如資本主義的個人主義,社會本位和個人本位主義等。自然與我國傳統(tǒng)教育價值觀發(fā)生競爭。有些人羨慕和效仿西方高度發(fā)達的物質文明,并全盤吸收西方文化。這些問題涉及面廣且大,若不能得到及時解決,會人們造成誤解、迷惘甚至敵視反叛,給人們的價值觀教育帶來嚴峻挑戰(zhàn)。
3.網絡媒體的危害
網絡媒體是一把有利有弊的“雙刃劍”,有利有弊,且負面影響日趨凸顯,對社會穩(wěn)定造成危害。特別對青少年,他們的價值觀尚未形成,面對網絡的不文明現(xiàn)象和不良誘惑,越來越多的人沉溺于網絡,成為網癮,進而出現(xiàn)校園暴力、網絡犯罪等破壞社會的行為。這些不良現(xiàn)象遍布網絡的每個角落,若監(jiān)管不到位,會對主流價值觀的建立和引導帶來極大的破壞,教育的價值觀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四、如何看待教育中的多元價值觀
1.包容和尊重是前提
民主化的發(fā)展,每一個體都有平等的價值主體地位,個體都期望社會能夠尊重他們的思想意識和行為。對于價值觀我們不應有孰優(yōu)孰劣、分三六九等、高低貴賤之分的歧視。有些人有很強的優(yōu)越感,以自我為中心,不會包容等特征。在面對他人的價值觀時,不接受他人的,認為別人無權干涉我的價值判斷等。對于此,我們應該樹立平等意識,尊重每個人的價值主體地位,以一種平等協(xié)商對話的方式包容多元價值的差異性,不應排斥和消除多元價值差異,這是多元價值觀可以共識的基礎,是構建核心價值觀的前提,是人們共同的價值認識和追求。
2.和而不同的共識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文化,自身與外來文化等各種價值觀并存在同一個空間里,難免會有摩擦和沖突。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但大多時候多元價值觀以沖突、持久的方式呈現(xiàn),若此狀態(tài)長期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梳理,勢必造成社會的混亂。毫無疑問,這種情況也存在教育中。因此,在面臨現(xiàn)今教育中的多元價值觀并存、沖突和矛盾,我們需要一種可接納的價值共識:用普遍的、基本的價值意識來引導人們的價值判斷、選擇和行為,應當承認多元價值觀的不同或差異,沒有差異也就無所謂共識;找出不同主體的需求和利益的共性和相似度。
3.核心價值觀引導
核心價值觀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強大,必須有民族的核心信仰和核心價值觀。堅持一核多元的原則,在林立的多元價值觀中,總有一種處于主導、占支配地位的核心價值觀。構建一個核心的、主導的價值觀作為領導,引領社會走向正確的道路,促進社會的有序健康發(fā)展。這也是教育中的價值觀教育的方向所在,若教育中放任每個人的價值觀選擇,勢必會造成教育的混亂。所以在教育中也要求核心價值觀作為引導,從而促進教育的良好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莉.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學生價值觀教育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4.
[2]劉懷光,季文君.多元價值觀時代的價值共識[J].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9(03):25-29.
作者簡介:姚航業(yè)(1992—),男,漢族,廣西欽州人,單位:廣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201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學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