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上如
生活在巴黎已經(jīng)六年了。
有陣子,網(wǎng)絡(luò)上流行一篇題為《你二十幾歲生活的城市決定你的人生》的文章。而我二十幾歲生活的城市,叫做巴黎。這座城市帶給我的詩意、堅韌和孤獨,是我在別處無法獲得的珍寶。
但總有許多人建議我去別的地方發(fā)展,他們說,巴黎的地鐵站太臟,巴黎有太多流浪漢和小偷,巴黎總是發(fā)生恐怖襲擊,還說歐洲的經(jīng)濟發(fā)展已經(jīng)不行了。
我想說,巴黎像一個人,她的人格中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但是令她與眾不同的是,她知道自己的美,所以充滿自信,美給全世界看;她也知道自己的不足,卻從不遮遮掩掩,因為那就是她,不完美便是生命最真的樣子。
行走在巴黎
也許很多到過巴黎的人都有過一個印象,就是在巴黎隨意拍一張照片,都可以當(dāng)作明信片。對太多人而言,巴黎只是一座旅游城市,他們來了,又走了。而我一直在這里,并且總是被小小的細(xì)節(jié)吸引。比如巴黎的建筑。
站在巴黎任何一棟建筑物前,你都有可能會被墻面一朵精心雕刻的花朵觸動,花朵的枝條仿彿會蔓延,停在枝條上的鳥兒仿彿馬上就要振翅飛走。關(guān)于這些建筑,我不喜歡像那些裝作很了解建筑學(xué)的人一樣滔滔不絕地講歷史,建筑風(fēng)格和建筑材料。用知識堆砌的語言是空洞的,我希望和大家分享的是這些建筑給人的驚喜。
我經(jīng)常透過巴黎建筑上那些爬滿花枝的窗戶遠(yuǎn)望,看誰家的書放滿整面墻,誰家的天花板還保留著幾百年前的雕工,誰家窗前有只貓咪。我時常想象,如果我在這座城市有個自己的家,我推開的定是一扇木質(zhì)的大門,會看見各家在院子里種的蔬菜,然后再打開玻璃的單元門,順著旋轉(zhuǎn)的扶梯上樓,最后用銅鑰匙打開古老卻結(jié)實的房門,那就是我家。我不需要太大的地方,四十平米就好,巴黎的公寓大多這么小。我有一個客廳,一個臥室。客廳里放著整面墻的書,一架鋼琴,和小小的沙發(fā),鋪著法國人都會鋪的一條意大利羊毛地毯,從窗戶望出去,是巴黎典型的灰藍(lán)色斜屋頂,鴿子停在上面,風(fēng)吹動雪白的窗紗,巴黎的風(fēng),帶著令人想微笑的味道。
想象停止,回到現(xiàn)實。在巴黎,讓我最一往情深的是拉丁區(qū)。
拉丁區(qū)成為我的地盤,起因是我就讀的索邦大學(xué)在這里。作為巴黎“最浪漫的區(qū)”和“學(xué)術(shù)中心”,隨處可見的書店里,現(xiàn)代印刷的書,百年古書,都有出售。這些書店通常只有十幾平方米,書從地面一直擺到天花板的高度,老板總是博學(xué)的,哲學(xué),音樂隨口都能聊,你要是和他們聊經(jīng)濟和社會學(xué),他們的論點也足以讓人啞口無言。有一次我在拉丁區(qū)漫無目的地游走,看見一家只有幾平米的小書店,裝幀精美的古書按照主題和出版日期被有序排列。我打開其中一本,那精美細(xì)膩的插畫幾乎讓我不敢呼吸,我怕手一抖就碰碎那纖弱的書頁。我想古時候的印刷技術(shù)當(dāng)然不如今天先進,但古人的心是多么誠摯可愛。
塞納河里流淌著歷史
在巴黎,大大小小的博物館數(shù)不勝數(shù)。有人說,巴黎這座城就是一個博物館,你若坐在塞納河畔,河里流過的,就叫歷史。
我是巴黎各大博物館的???,比如說蓬皮杜中心。對我而言最精彩的其實不是里面的作品,而是可以站在頂樓看巴黎全景。陰天或者雨天,那風(fēng)景都令人陶醉,你會看見很大很大的天空,或是沉重的烏云下灰色的城市,甚至“東邊日出西邊雨”的情形。
奧賽博物館和橘園美術(shù)館是我最喜歡的兩座博物館。我是喜歡印象派的畫風(fēng),更愛這兩個博物館里的氛圍。尤其橘園,這里有莫奈畫的全景式巨幅睡蓮,以壁畫的形式圍成兩個橢圓。這樣全視角的巨幅作品,讓人仿彿置身莫奈的花園,站在他的睡蓮池正中央,感受風(fēng)吹動垂柳,或青蛙在蓮葉上歌唱,也感受到莫奈的孤獨靈魂。我去過莫奈的花園舊址,但當(dāng)我真的站在那五彩繽紛的世界里,一切又都太具體了,畫家的氣場早已被歷史帶走,只有絡(luò)繹不絕的游人和咔嚓作響的相機快門。在橘園和奧賽,游客們參觀的速度總是很慢的,大家常在一幅畫前站好幾分鐘,或直接坐下來長久地仰視它。在我看來,印象派藝術(shù)家的作品,似乎對每一個疲憊的游子,都有撫慰的作用。我總在天氣和心情都好的時候去這兩家博物館,剛進入的時候,心中的孤獨和無緣由的苦痛都會被這些作品牽引出來,讓我情不自禁想要和畫家聊聊天。然而最終我總會被撫慰,從博物館出來的時候,通常是脈絡(luò)通暢,靈感泉涌的狀態(tài)。所以,心累的時候,找個好天氣的日子,穿一身舒服又漂亮的衣裳,去這兩家博物館,用心跟畫家,跟自己對話,是巴黎生活中十分重要的節(jié)目。
不完美才是巴黎
國內(nèi)的人總是問我,會不會每天都十分害怕恐怖襲擊?巴黎因為恐怖襲擊,在游客中有了“不安全”的印象。他們甚至認(rèn)為,我們生活在法國,就是每天都要躲避恐怖襲擊。
讓我用法國人自己的話來回答你們吧!
在那兩百余人殉難的可怕夜晚之后,我第一天在家里嚇得發(fā)抖,跟朋友講想回國,樓下汽車開過都讓我神經(jīng)緊繃。但第二天在上班路上,我發(fā)現(xiàn)地鐵上居然還有音樂人在演奏《玫瑰人生》。
巴黎人說,他們有槍,而我們有玫瑰。他們的目的是讓我們恐懼,然而我們是巴黎,巴黎,就是歌舞升平。生命本身就是無常的,我們沒必要花時間去害怕有一天意外的來臨,活著的時候,就好好活。
這就是巴黎人的生活態(tài)度。
也有游客說,巴黎那么多流浪漢,十分影響市容。
他們不知道的是,巴黎人喜歡和流浪漢聊天,那些流浪漢,許多都是飽讀詩書,哲學(xué)、文學(xué)、音樂,涉獵極廣。有一次,有一位巴黎著名流浪漢去世了,全城為他哀悼。
我剛來巴黎的第一周,在藝術(shù)橋上,遇到一個流浪漢。 他跟我說,你來到了巴黎,你就要打開你的感官,去體驗,你要打開你的內(nèi)心,和全世界交流,你要多讀書,多旅行。這樣你的世界就會很大,你就會發(fā)自心底地幸福。他還說,今天我走了,你可能就找不到我了,可有一天你會再遇見我,那時候我們都不一樣了,但是我希望我們都是因為看了更多的世界,而變得更快樂的人。
這是巴黎的流浪漢。對,他們會在地鐵站里睡覺和撒尿,他們總是喝醉。但是,又何妨呢?只是他們的可愛,沒有用華麗的衣裳來包裝罷了。
這就是巴黎,美或丑,都是她的魅力。或許因為她不是完美的,所以才是完美的。至于你喜歡或者不喜歡,這就是巴黎。她不需要你去喜歡,因為她有足夠的自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