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悠然
2017年5月5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執(zhí)行局第201次會議決定,正式批準內蒙古阿爾山加入世界地質公園網(wǎng)絡,成為我國第34個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阿爾山世界地質公園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的東北部,地處大興安嶺山脈中段,總面積約3653.21km2,以火山遺跡、溫泉地貌、花崗巖地貌、高山湖泊及高原曲流河地貌為主要特征,具有獨特性、典型性和多樣性,是一處集科學研究、生態(tài)旅游、溫泉療養(yǎng)、科普教育、休閑度假、娛樂探險為一體的中國境內最大的火山溫泉地質公園。
阿爾山具有非凡的地質遺跡優(yōu)勢,擁有火山遺跡、溫泉地貌、花崗巖地貌、高山湖泊及高原曲流河地貌。靜謐奇妙的火山群,噴發(fā)時代和情況各異,類型豐富,其中火山熔巖景觀石塘林內的熔巖冢分布面積多達200多處,形態(tài)完整,保持著最原始的面貌。因篇幅有限,現(xiàn)為讀者介紹其中幾個景點。
天池 天池位于阿爾山市東北74公里的天池山上,海拔1332.3米,湖面13.5 公頃,東西長約450米,南北寬約300米,環(huán)湖一周1500米,有426級臺階,屬高位火山口湖,形成于距今30萬年左右,當年火山噴發(fā)時上涌的巖漿與地下水相遇而產生了巨大的爆炸,形成了這個天池,地質學上把這類火山口湖叫做“瑪珥湖”。天池有許多神奇的地方,神奇之一是久旱不涸,久雨不溢,甚至水位多年不升不降,神奇之二是湖水周邊封閉,無進水口和出水口,一泓池水卻潔凈無比,神奇之三是天池周圍幾里的姊妹湖都盛產鮮魚,天池卻未發(fā)現(xiàn)魚兒,好事者把魚苗撒進天池,既未發(fā)現(xiàn)魚躍,也沒發(fā)現(xiàn)死魚上浮,神奇之四是深不可測,有人曾經(jīng)勘測過把測量繩的一端系上重物放在湖里300米仍未見底。如果從天空俯視天池,天池就像一滴水滴。
三潭峽 三潭峽位于阿爾山東北78公里的哈拉哈河的上游,河床由大小不等的巖石組成,在石塘林地下潛流10多公里后流出地面,這里的河床坡度大,水流急,在長約3公里的峽谷中由上而下依次分布著臥牛潭、虎石潭和悅心潭。這一河段六月冰雪尚存,被稱為“夏日冰川”。在它的下游 還有一個瀑布,三潭峽的美景已普遍得到人們的贊嘆,有人吟詩曰:神奇清秀三潭峽,清水汩汩繞山崖,噴珠濺玉何去處,湖魂系遙東海家。
石塘林 石塘林為第四紀火山噴發(fā)的地質遺跡,是亞洲最大的近期死火山玄武巖地貌,走進石塘林,就如走進天然完整的火山巖地質博物館。這里是由多個火山口噴發(fā)的熔巖流而形成的熔巖苔地,熔巖充滿了山間的盆地和溝谷,經(jīng)過千年風化和流水沖刷形成了一個長20公里,寬10公里的熔巖地貌,被稱之為“大黑溝玄武巖”。玄武巖是巖石的一種,它富含鐵鎂氧化物,流動性強,更令人難以想象的是在基本無土可言的石塘林里,高大茂密的興安落葉松挺拔俊秀,枝繁葉茂,粗壯的盤根緊緊抱住火山巖,在熔巖縫隙間深深扎下去,同時還生長著偃松、金星梅、銀星梅、杜鵑等多種植物,讓人們看出了生命的頑強和可貴,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和保護價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