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榮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于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新課標》對閱讀也提出了要求:“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睂W問千千萬,起點在一問。有思考才會有疑問,有疑問才會有探究,有探究就會有創(chuàng)新??梢娋哂匈|疑能力是學生應該達到的一項學習目標。那么,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中,為什么大部分學生沒有質疑的習慣和能力呢?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我們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呢?根據課堂實際,我作了如下總結:
一、問題的存在
在課堂教學改革的今天,各種創(chuàng)新教育被提上日程。然而,為了追求更快更好出成績,教師們依舊采用的是傳統的應試教育,即以講代練、以教代學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總是處于“被組織”的狀態(tài),主動權始終掌握在教師手里,提問成了教師的專利,所有的問題都是教師事先精心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學生則在這樣的設疑布陣中忙于應付。至于老師為什么要這樣問,學生則茫然無所知,課堂教學完全依附于教師的“牽引”。這樣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和主體意識,扼殺了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相反,假如我們能讓學生有機會自己提出問題,成為“問”的主體,成為一個“信息源”。那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會被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能得到充分發(fā)展。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突出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已成為當前創(chuàng)新教育的首選形式。鑒于以上認識,我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了“突出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的嘗試,把學生真正置于主體地位,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動者。在教學中,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讓他們自己預習新功課。在預習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互相交流,共同解決問題。在課堂上營造一種敢想,敢問,敢說,敢做的學習氛圍。
二、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
1.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產生問題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正確方法應該是學生把要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fā)現或“創(chuàng)造”出來,教師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善于巧妙地把教學內容轉換成一連串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相機開展“生疑發(fā)問”。教師可在指導學生讀書過程中有選擇的讓學生的思維在某句上定格,發(fā)現問題。如我在教《老王》這篇課文時,“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我問:讀到這句后你們有什么疑問嗎?而不是直接問“楊絳先生為什么用‘愧怍一詞”。我以問引問,這樣激發(fā)了他們的探究欲望,學生們紛紛對“幸運者”“不幸運者”“愧怍”提出了很多問題,甚至上升到社會的高度來考慮問題,我再根據學生的問題有的放矢地組織教學。而學生帶著疑問上課,對提高閱讀教學效益無疑是非常有益的。
2.指導方法,讓學生善于提問
課堂教學中常常有這樣的場面:讓學生提問題,學生不是搖頭就是瞪眼,都說沒啥可提問。這說明掌握提問的方法是會提問的關鍵,教師要從觀察提問、比較提問、聯想提問等方面引導學生不斷嘗試。如在《孤獨之旅》的教學中,同學們問我,“孤獨是人生的一筆財富”怎么理解。于是,我將大家熟知的童話故事《丑小鴨》拿來與之比較,同學們發(fā)現杜小康經歷暴風雨而學會堅強的過程,正是丑小鴨變成白天鵝過程,很自然就將“奮斗”“執(zhí)著”“無所畏懼”等詞語和“孤獨”“財富”聯系在一起,水到渠成就理解了“孤獨是人生的一筆財富”。又如學習寫景的文章,有同學問我景物描寫的作用。我總是把多段寫景的句子放在一起,讓學生多聯想、多比較,從而得出:同樣的寫景文章,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里意義不一樣。所以,語文閱讀教學,一定要打開學生的思路,多發(fā)揮聯想和想象,多比較,從而得出問題,有效地解決問題。
3.增強信心,讓學生樂于質疑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民主、自由的質疑問難的環(huán)境。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都應給于表揚。不管提的問題是有思維價值還是幼稚可笑,都應肯定學生動了腦,在思考,從而維護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如一次課堂上,當我讀“憎惡”這個詞時,有一學生突然舉手,說“憎”應讀第四聲而不是第一聲。他搞怪的模樣讓全班同學哄堂大笑。在這種情況下,我并沒有因為課堂紀律或“師道尊嚴”而批評他,而是鼓勵他查字典。只有采取平等、開放、寬松的態(tài)度,學生才能樹立提問的信心,產生樂于質疑的情緒體驗。另外,將競爭機制引入學生提問中,比一比,誰的問題提得好,或者舉行辯論,都能有效提高提問質量,增強提問樂趣。
4.在自主學習中培養(yǎng)質疑能力
顧名思義,自主學習就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地分析問題、探索、實踐、質疑等方式來實現教學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再包辦替代,學生自主預習新知識,獨立思考問題,自主嘗試解決問題,學生在自讀自悟過程中培養(yǎng)了質疑精神,發(fā)揮了他們的主體意識。
三、實驗效果
通過幾年時間的嘗試,我的課堂教學取得明顯效果:師生關系融洽,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敢想、敢說、敢問,實現了由教師“滿堂灌”到學生滿堂答,再到學生滿堂問得飛躍。我的學生在質疑中成長,在質疑中收獲,在質疑中增強了信心。
總之,質疑問難是開啟學生思維的鑰匙,可是培養(yǎng)這種精神又是一個長期而不斷探索的過程。它需要我們教師耐心地激發(fā)引導,有條不紊地培養(yǎng)訓練。學生擁有了良好的質疑能力,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也就上了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