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英
英語作為全球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已經(jīng)成為國際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英語課程標準對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要求在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目標中是較高的。作為一名山區(qū)的小學英語教師,我積極吸取英語教學新理念,加強對學生口語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各種教學媒體的優(yōu)勢,優(yōu)化英語教學,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一、激發(fā)英語學習興趣 使學生想說樂說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沉重負擔。”英語學習最大的困難就是缺乏英語語言環(huán)境。因此,在教學中,我盡可能的為學生營造英語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課上運用英語組織教學,課下帶頭說英語,促使學生樂于用英語進行交流。創(chuàng)設多種情境,使學生樂于進行英語口語實踐。例如,運用歌曲歌謠,創(chuàng)設愉悅情境;運用角色表演,創(chuàng)設模擬情境;運用媒體資源,創(chuàng)設虛擬情境等。
二、搭建交流平臺 使學生會說
“人作為事物的主體,只有主動參與認識事物的活動,才能在探究中產(chǎn)生樂趣?!闭n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讓課堂成為學生自由發(fā)揮,主動參與、充分展示自我的小舞臺。
(一)利用課前演講 搭建交流平臺
我充分利用英語課前演講,為學生搭建口語交流平臺。
(二)利用思維導圖 搭建交流平臺
思維導圖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思維工具,應用于各個領域。它能有效的實現(xiàn)自我建構知識網(wǎng)絡,增強學生的理解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渠道。
在學習新課環(huán)節(jié),我會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梳理課文內容,復述課文。例如,五年級上冊Where are you from?這一單元,在講課文的過程中,我與學生共同構建思維導圖,將關鍵信息呈現(xiàn)在板書上。引導學生運用黑板上的思維導圖,以Sara和Mike的身份介紹自己的國家。Sara: Im from New York. English is my mother tongue. Washington, D.C. is our capital. Its in the eas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Mike: Im from Canada. Its in North America. We speak both English and French. 利用思維導圖學習,復述課文,使課文脈絡更加清晰,為學生的口語交流搭建了框架。
(三)提煉單元主題 搭建交流平臺
提煉單元主題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整體把握,豐富學生的口語表達內容。通過提煉單元主題進行口語實踐,很好地將以往學過的內容與新的單元內容進行了整合,形成系統(tǒng)的、完整的口語交流內容。
(四)運用拓展環(huán)節(jié) 搭建交流平臺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要注重語言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在每節(jié)課的拓展運用環(huán)節(jié),我盡量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為學生搭建英語交流的平臺。
三、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拓展學生說英語的渠道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課外活動要有助于激發(fā)和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豐富語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發(fā)展智力和塑造性格。在日常教學中,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比賽;在六一、元旦匯演活動中讓學生表演英語節(jié)目;組織豐富多彩的校級英語課外活動。通過活動拓展學生的口語表達的渠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說英語,用英語。
(一)舉辦英語故事和英語演講比賽
小學生都喜愛故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進行口語教學。在比賽中給學生有機會更多的說練英語,同時在活動中還滲透德育教育,體現(xiàn)了立德樹人的理念。
(二)組織英語表演活動
英語表演活動的形式多樣,可以是情景劇、課本劇表演,還可以是影視配音活動等。特別是情景劇和課本劇因其故事情節(jié)有趣,人物形象鮮明,語言簡潔,道具豐富,表演夸張,學生在排演過程中常感覺樂趣無窮,是學生非常喜歡的表演活動。
(三)開展調查采訪或綜合實踐活動
北京版教材中有許多要求學生開展調查或采訪的活動,學生對此類活動很感興趣。比如,調查一下你的同學未來的職業(yè);調查一下你的好朋友的興趣愛好;調查一下你的家庭成員的職業(yè);查資料找出從北京到國際不同城市坐飛機需要花費的時間等。
在學校綜合實踐活動“長城文化”參觀八達嶺長城的活動中,我提前設置好學習任務單,鼓勵學生用英語與見到的外國友人主動交流。自愿報名做活動的英語小導游,對著名景觀進行英語講解。這次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英語學習空間,使學生體驗到語言學習所帶來的快樂和成功體驗。
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為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提供支持,拓展了學生口語交流的渠道,使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英語使用的價值和魅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和教育藝術的技巧就在于,要使每一個兒童的潛能發(fā)揮出來,使他們享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教學實踐的種種嘗試,激發(fā)了學生說英語的欲望,使學生樂于開口說英語;搭建口語交流平臺,使學生會說英語;組織豐富生動的課外英語活動,拓展了說英語的渠道,使學生有機會更多的說英語,在說中體驗成功和自信。這些做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與交往能力,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核心素養(yǎng)。
課題類別:北京市規(guī)劃課題
課題名稱: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口語表達能力的研究
課題批準號:BBA1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