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成?孔曉興
傾聽是交流的基礎,傾聽他人的表達,可以拓寬和豐富自己的知識。有關研究表明,在人的語言交流活動中,聽的方面所占的比重最大,占45%,可見傾聽的重要性。“學會傾聽”有兩層目標,一是要求聽別人講話要用心、細心;第二層意思是要“會聽”,要邊聽邊想,思考別人說的話的意思,能記住別人講話的要點。
孫云曉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培養(yǎng)好習慣用加法,矯正壞習慣用減法”。我們在教學中利用了這個加法和減法的道理,并教給學生一些傾聽的方法,在培養(yǎng)學生傾聽的習慣與能力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培養(yǎng)傾聽好習慣用加法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受人贊揚,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動力和自身價值。正確適當?shù)卦u價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養(yǎng)學生“傾聽”的重要手段。
課堂中,一個同學發(fā)言,而其他學生能夠聽得聚精會神時,我會說:“你們聽得真認真,這可是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呀!”有了老師的贊揚,學生不僅認真聽了,還邊聽邊思考了。當傾聽的學生能夠找出發(fā)言同學的不妥之處時,我會抓住時機及時評價:“這么一點小小的區(qū)別都被你找出來了,你可真是個會聽的孩子!”當學生聽出了發(fā)言同學的錯誤回答時,我會送上一句:“你聽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幫了他的大忙?!边@樣的激勵使得兩個孩子更加仔細傾聽別人的發(fā)言了。當孩子能夠給前一個發(fā)言者做補充時,我就這樣評價:“大家看,這位同學不僅聽懂了別人的發(fā)言,還加進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一個眼神,一句贊揚,一個微笑,不費時間和力氣,卻能收到明顯的教育效果。課堂上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捕捉每個學生在傾聽方面的閃光點,用真誠的話語鼓勵他們,課堂上學生怎么會不認真傾聽呢?
在課堂中,時時處處注意用恰當?shù)脑u價去激發(fā)學生的傾聽欲望,學生聽的好習慣在老師激勵性評價中日復一日的累加起來,就像做加法一樣,得數(shù)越來越大,聽的好習慣也就越來越多。
二、矯正壞習慣用減法
小學生的特點是絕大部分學生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沒有耐心去聽別人說,因而課堂上常常是學生在回答問題,另外的同學卻在干別的事情。面對這種情況,教師通常是提醒學生要注意傾聽,但是效果往往不佳。課堂上,通常我都是這樣做。
當老師提出問題后,不要求學生馬上回答,而是追問學生:“你們聽明白問題的意思了嗎?”適時的請個別同學敘述問題的意思。這個小策略可以看出這個學生是否在聽老師講話,還可以看出他是否明白了這個問題的意思。
當一個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采取緩評價,把評價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其他學生。一個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后,教師不馬上給與評價,而是把球拋給其他學生,請另外的同學說說他剛才是怎樣說的。第二個同學重復第一個同學的回答后,緊接著問第三個同學,他說對第一個同學的意思了嗎?這時同學們又經(jīng)過新一輪的思考,也會對剛才老師提出的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不用老師對學生回答問題做任何評價,學生會有正確的評價。
經(jīng)過長期的訓練,學生們認識到課上不僅要聽老師講話,同時還要注意聽同學的發(fā)言。課堂之中沒有給學生講更多的道理,沒有在短時間內就急于想把聽的習慣培養(yǎng)好,而是運用減法的原理矯正學生不認真聽的壞習慣,逐漸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聽的好習慣。
三、教給學生聽的方法
(一)幾個重要傾聽習慣要養(yǎng)成
1.注視講話者的習慣
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聽別人講話時,眼睛要注視講話者。這樣便于集中注意力,聽明白講話的內容,同時也便于互動。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部分成績好的學生,都非常專注于傾聽,眼睛一刻也不離開講話者。因此,注視講話者是首先要養(yǎng)成的習慣。
2.邊聽邊思考的習慣
注視是為樂集中注意力,還要聽懂。聽懂就要求聽者一邊聽一邊思考。思考對方的觀點是否正確,說理是否有據(jù),敘事是否合理,說明是否恰當、準確,思考自己是否從中生成新觀點等。
3.表情示意的習慣
傾聽是一個情感投入的過程,是雙邊活動。傾聽中,若聽懂了對方的話,善意地點點頭或微笑一下都行。若聽不明白就皺一下眉或做一個苦臉狀等也可以。
4.文明反饋的習慣
傾聽既然是一個互動的過程,那么傾聽完后,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文明地反饋自己的觀點。當別人的觀點與自己不相符時,盡量不直接否定,以文明的口吻協(xié)商。
(二)細化“聽”的要求
教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認真聽,老師應該給孩子一個具體的、可操作性的、細化了的要求。我向學生明確提出了學會傾聽要用“五心”,做到:一要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fā)言,都要聽清老師或發(fā)言人說的每一句話,腦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三要細心;四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五要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做到說、聽、思并重,相互促進。
(三)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
我給學生們提出問題或布置作業(yè)只講一遍,不再重復。用教師說話“不羅嗦、不重復”的好習慣,去養(yǎng)成學生聽話“專注、認真、不走神”的好習慣。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師應帶頭做到。每次和孩子們交流談話,我都注視著他們,認真觀察孩子們臉上掠過的每一絲變化。即使遇到有的孩子回答問題不著邊際,我也用心地聽、耐心地等待她把話講完,中間不插嘴、不打斷。久而久之,學生也能學著老師的樣子去全神貫注地傾聽別人的講話。
(四)讓學生當“小老師”
在教學中,我時常讓學生換位當“小老師”,如教學“6、7的加減法”時,我就讓多個學生發(fā)言,上臺當小老師,說一說自己的計算方法,因為同學們的努力得到了老師的認可,所以講得特別詳細,下面的學生聽得也非常認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課堂教學中,只要教師善于捕捉教育契機,適時引導,在訓練的基礎上不斷強化,就能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傾聽老師講解、傾聽別人意見的良好習慣,并使之成為學生的一種內化了的行為。學會了傾聽,也就學會了尊重別人,學會了真誠處事,也學會了與他人交流合作。
課題類別:北京市規(guī)劃課題
課題名稱: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口語表達能力的研究
課題批準號:BBA1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