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摘要:繪本大師如何與小學語文老師擦出火花,經(jīng)典繪本如何創(chuàng)造性地被帶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本文記錄了《繪本讀寫課堂》編輯的點滴歷程,與大家分享。
關鍵詞:繪本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繪本讀寫課堂》是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榮譽出品的一套指導繪本教學的叢書。從2012年誕生一個想法,到2016年正式出版,這套用四年時間磨礪的圖書,因其新穎的形式、實用的內(nèi)容、獨特的教學視角,在市場上收獲讀者的極大好評。繪本大師如何與小學語文老師擦出火花,經(jīng)典繪本如何創(chuàng)造性地被帶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在此記錄編輯的點滴歷程,與大家分享。
一個初衷
繪本,一直以來都是兒童教育的重要工具。在歐美發(fā)達國家,繪本早已被公認為是兒童早期教育的最佳首選讀物。兒童圖書編輯應該都有一個明顯的感受:近年來,國內(nèi)少兒圖書市場掀起了一股“繪本熱”。繪本持續(xù)升溫,繪本的熱銷已經(jīng)成為少兒圖書市場一個明顯的趨勢。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編輯,也早早地加入了繪本的編輯出版隊伍之中。于我們而言,繪本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形式,將兒童所應受到的教育核心“真、善、美”融于一體,符合兒童的審美,符合兒童的心理需求,對幼兒的閱讀和早期啟蒙教育有著重要及深遠的影響,是優(yōu)質(zhì)的兒童圖書類型。這些年來,我們一直與臺灣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繪本閱讀推廣人“花婆婆”方素珍親密合作,傾力打造了一批由她親自原創(chuàng)和翻譯的繪本叢書書系,收入“花婆婆方素珍原創(chuàng)繪本館”和“花婆婆方素珍翻譯繪本館”。并且,方素珍將自己幾十年的繪本創(chuàng)作、讀寫和推廣經(jīng)驗集結(jié)成書,在浙少社出版了兩本“大部頭”的繪本閱讀工具書《繪本閱讀時代》和《創(chuàng)意玩繪本》,將由閱讀繪本衍生出來的一些教學方法與讀者分享,讓大家學會如何更好地讀繪本、玩繪本。
在海量的繪本的遴選、編輯、推廣過程中,編輯產(chǎn)生了一個想法:在國外,繪本教學早已走入小學課堂,那么,在國內(nèi),繪本是否也有走進語文課堂教學的可能呢?
巧的是,方素珍老師已經(jīng)走在編輯們的前頭。她在上千場繪本閱讀推廣活動中,接觸到很多一線的語文老師,也有很多語文老師在她的微博留言、互動。在多次溝通中,方素珍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小學語文老師認識到,繪本非常適合作為教科書的補充讀物,它具有直觀性、形象性、美觀性,富有趣味,能激發(fā)孩子的學習熱情,并能配合訓練孩子們的閱讀、語言能力。然而,很多老師感到有些困惑——“如何將繪本融入小學語文教學?”方素珍發(fā)現(xiàn),當時中國圖書市場上并沒有一本這樣的書,指導如何在課堂上利用繪本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她萌發(fā)了一個念頭,要寫一本這樣的“新”書。她在跟浙少社的編輯們探討這一選題計劃時,編輯們幾乎是立刻就拍案叫好,這正是他們想要開發(fā)的選題。于是大家決心通力合作,出版這樣一套“教案式”的圖書,一部為小學語文老師量身打造的繪本教學寶典,將其作為前兩部理論工具書的補充,由理論發(fā)展為實踐指導。
將繪本和小學語文課堂相結(jié)合,探索用繪本作為輔助教程開展語文教學的新型之路,就是作者的創(chuàng)作初衷和編輯團隊的出版初衷。
兩位作者
方素珍認為,如果能把繪本教學課程化,讓學生一面聽老師講述多彩多樣的繪本故事,一面欣賞美麗的圖畫,又能在優(yōu)質(zhì)的繪本故事中,潛移默化地增進語文表達能力,豈不是一舉數(shù)得?2012年下學期開始前,她把這一想法與杭州的小學語文高級教師姜曉燕交流,并請她在所教的一年級班上,配合課程大綱,進行繪本讀寫的實驗,所有繪本教材均采用方素珍創(chuàng)作和翻譯的繪本。
于是,從2012年9月到2013年7月,姜曉燕每周進行一堂或兩堂繪本課,給學生講繪本故事,看繪本,并練習借助拼音寫詞語、寫短句,再進行到寫短文。一個學年下來,指導一年級學生精讀了24本繪本。接著,姜曉燕又在2013年9月到2014年7月,進行二年級的繪本課。兩年時間,總共完成了44本書的繪本讀寫課。本著“快樂、興趣、多遠、能力”的核心理念,姜曉燕針對44個繪本精心撰寫了風格多樣的繪本課教學設計,將閱讀和寫作融入繪本的教學中,旨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并同時多元化地融入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
浙少社的編輯們認為,這是一次新穎的教學嘗試,有意義,有想法。兩位作者,一位是繪本的作者、譯者、兒童文學作家、繪本閱讀推廣人,一位是熟知小學語文教學體系的高級語文教師。兩人各有所長,兩人的共同創(chuàng)作恰恰正是“繪本”與“語文教學”的完美結(jié)合。將這樣的繪本語文課程教學方法整理成集,以教案形式記錄,再由編輯加工文字并打磨圖書樣式,出版成冊,一方面適應“繪本熱”的市場要求,尤其是意識到繪本益處的教育者的要求,另一方面,這樣的工具書正好可以納入方素珍的繪本閱讀工具書系列中,作為更具實用性的、更貼近教師教學方法的“教案”書,補充原有理論書籍,使整套繪本閱讀工具書的形式更完善。
三個編輯特色
按照最初的構想,進行了兩年的教學實驗,方素珍和姜曉燕在教學過程中,共同探索、共同創(chuàng)作,2014年底,終于完成了教案的初稿。之后,兩位作者和編輯們商議、修改多次,在2015年初見雛形,進入編輯過程。之后,又經(jīng)過近兩年的細細打磨,才成了今天圖書的最終模樣。這套書有三個編輯特色。
1.實用的設計形式
為了方便語文老師課堂使用,該書設計成教案形式,分為一年級、二年級兩部,每一部又裝訂成兩本的形式,配合每一年級的上下兩個學期分開使用,方便、明了。
本書另一特色是配合教案設計了每一課的學習單。學習單單獨裝訂成冊,附在書后。每課獨立成頁。老師在進行繪本教學時,每教授一本繪本,就可以將這一課的學習單獨立拆下,方便復印并分發(fā)給學生。學生在課堂上拿到學習單,直接可以在紙面上像完成習題一樣配合活動完成作業(yè),進行記錄、寫作、畫圖等。學習單上的題目,形式多種多樣,幫助學生更好地閱讀、理解,并通過練習的形式提高語文的寫作能力。如此方便的“教案+學習單”形式,是本書一大亮點,真正把“教”與“學”以最實用的形式結(jié)合。
2.版塊的“大統(tǒng)一和小特色”
《繪本讀寫課堂》以繪本為基礎劃分。每一個教案,都從展示用于教學的繪本開始,有繪本封面、書名、著者、繪者、譯者和出版社等詳細信息。隨后,會有幾個統(tǒng)一的大版塊——課堂主題、繪本簡介、閱讀提要以及閱讀活動。除這幾大版塊之外,配合不同繪本的特色,又有不同的較有特色的版塊穿插其中。
“閱讀活動”版塊是教案的精髓所在。每一個教案,都圍繞一個繪本設計了多個“閱讀活動”,每個閱讀活動還有“課時”建議教學活動的時間長度。這一版塊記錄了用繪本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展現(xiàn)了姜曉燕老師的課堂活動。其形式靈活生動,豐富多樣,探索了將繪本用于語文教學的多種方式。由于圍繞每一個繪本都設計了不同的幾個閱讀活動,老師上課的時候可以靈活選取,自由搭配。閱讀活動有讀、有寫、有畫,提高語文能力;有觀察、有思考、有感受,訓練孩子們的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
3.不一樣的生動教案
傳統(tǒng)的教案,形式比較簡單,多為大綱設計,以文字居多,圖片多是作為與內(nèi)容相關的簡單圖示。但《繪本讀寫課堂》的作者和編者希望把這本書設計成更為活潑的形式,更能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更有課堂融入感。因此,我們使用全彩印刷,并采取了靈活的排版方式,圖文并茂,用海量插圖和照片豐富圖書的內(nèi)容。精彩的繪本封面一目了然,繪本內(nèi)的小圖靈活繞排在文字周圍。“閱讀活動”版塊中,一張張鮮活的照片記錄著學生的上課過程,一幅幅學生作品清晰地展現(xiàn)了課堂活動的內(nèi)容。
在編輯過程中,圖片的整理耗費了巨大的編輯工作量。編輯們集齊了滿滿一大箱繪本,其中既有課堂講解的繪本,也有在課堂中提到的衍生閱讀的繪本,一本本進行掃描、電分,才有了圖片的清晰呈現(xiàn)。每一張課堂活動及學生習作的照片,都經(jīng)過處理,重新裁切,設計外框,美觀地排列。最終,功夫沒有白下,這本教案告別了枯燥和無趣,既漂亮又生動,相信會給每一位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
這套沉甸甸的教案,匯聚了一位繪本作家及推廣人、一位小學語文高級教師,以及數(shù)位編輯出版者的心血。我們希望藉由此書,能夠與讀者分享一種教育方式的新可能,能夠帶給孩子們一種新的語文課堂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