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劍明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泌尿外科主任、教授、主任醫(yī)師、博士生導師,中國醫(yī)師協會泌尿外科分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泌尿男生殖系腫瘤專業(yè)委員會委員,上海市醫(y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前列腺學組副組長,亞洲男科學協會常委。擅長泌尿外科各類疾病的診斷和規(guī)范化手術治療,如保留腎單位的腎腫瘤腹腔鏡手術、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石術、機器人輔助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等。
穿刺會致腫瘤擴散嗎
張大伯今年65歲,2年前開始出現尿頻、夜尿增多和排尿不暢等癥狀,被診斷為“前列腺增生癥”,一直服用藥物治療。兩年來,張大伯的排尿不暢癥狀改善不少,他也就沒把前列腺的事兒放在心上。一天,張大伯突然發(fā)現小便帶血,趕緊去看泌尿科門診。醫(yī)生立即為他安排了一系列檢查。結果顯示:PSA(血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為25.5納克/毫升(正常范圍是0~4納克/毫升);直腸指檢于前列腺左葉觸及結節(jié),質地硬; B超提示“前列腺增大”。
醫(yī)生初步判斷前列腺癌可能性較大,建議他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檢。一周后,張大伯又來到泌尿科門診。醫(yī)生以為他會拿出穿刺報告,張大伯卻面露難色地對醫(yī)生說:“我聽隔壁老李說,腫瘤千萬不要穿刺,否則會引起腫瘤擴散轉移,所以我沒有去做穿刺,有別的辦法可以確診嗎?”
人們擔心前列腺穿刺導致腫瘤擴散轉移主要基于兩種解釋:一是認為穿刺針觸碰腫瘤后,在拔出穿刺針的過程中,腫瘤細胞會“播撒”在穿刺針經過的部位(“針道”),造成腫瘤擴散;二是認為原本“完整”的腫瘤,穿刺后就發(fā)生了“破裂”,癌細胞被“放了出來”。
目前,穿刺活檢使用的是連接在穿刺槍上的一次性套管針,穿刺槍的扳機激發(fā)時,針芯和套管分別向前快速做切割運動,利用兩者前進的時間差,在針芯的凹槽上可留取長度16~22毫米的組織,取下的組織被完整地封閉在套管內。在拔針過程中,取下的組織是受套管保護的,不會造成“針道”內的播散。
至于“癌細胞被釋放造成轉移”的觀點,更是沒有依據。因為腫瘤一旦發(fā)生,血液里其實就有了癌細胞,但是這些癌細胞并不都會停留在別的臟器形成轉移。造成腫瘤轉移最主要的因素還是腫瘤本身的性質、惡性程度和生物學行為。這就好比種花,同樣的播種方法,不同的花,成活難易有別。對于某些腫瘤(如睪丸腫瘤),臨床上是禁忌做穿刺活檢的,因為極易造成腫瘤的血行播散,但前列腺癌不在禁忌穿刺之列。
前列腺穿刺活檢的應用已經有近50年的歷史,大量臨床數據早已排除了穿刺導致腫瘤轉移擴散的可能性。而且隨著穿刺技術和設備的完善,穿刺的準確性和安全性也大幅提升。
穿刺活檢是確診前列腺癌的金標準
盡管直腸指檢、影像學檢查和PSA檢測并稱為前列腺癌診斷的“三大法寶”,但這僅僅是篩查的手段,不能作為前列腺癌診斷的最終依據。對穿刺獲得的標本進行病理學檢查,是目前診斷前列腺癌的“金標準”。
經過醫(yī)生的解釋,張大伯消除了顧慮,接受了經會陰前列腺穿刺。病理報告證實為前列腺癌。隨后,醫(yī)生為他進行了同位素骨掃描和盆腔磁共振檢查,排除了骨轉移和盆腔淋巴結轉移。接下來,張大伯在中山醫(yī)院接受了達芬奇機器人輔助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術后四天拔除尿管順利出院。術后3個月,張大伯排尿和控尿正常,血清PSA降至0.003納克/毫升。
TIPS
張大伯的求醫(yī)經歷告訴我們,前列腺癌并不可怕,貴在早期發(fā)現。前列腺穿刺活檢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已經歷了時間的考驗,不會造成腫瘤的擴散和轉移?;颊邔Υ瞬槐赜蓄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