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漸
兵團十三師演出的舞蹈《絲路彩虹》
2016年10月25日,第九屆兵團文藝匯演在石河子大學劇院隆重開幕了。我應邀出任評委,既榮幸,又興奮,喜得是又一次獲得了享受兵團文化盛宴的機會!
此次由兵團黨委宣傳部、兵團文化廣播電視局、兵團文聯(lián)主辦,兵團廣播電視臺等六家單位協(xié)辦的第九屆兵團文藝匯演在石河子、五家渠、阿拉爾三個賽區(qū)依次進行,歷時近半個月,共十四個師及兩所大學的十六支演出團隊參演,演職人員近兩千余人,實在是盛況空前!參演的十六臺晚會串聯(lián)起來,簡直就是一幅用多種舞臺表演藝術形式,生動展示兵團全面建設成就的長卷,讓我在走讀兵團的美感享受中,真切地體悟到了兵團人的那分傲骨與豪氣。
是的,這種傲骨與豪氣撲面而來,給人一種震懾,一種感動。近半個月來,我常?;匚吨?,思索著,終究按捺不住地欲將自己的感奮梳理成文字,權當留存一份記憶吧!
第九屆兵團文藝匯演是一次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藝術盛會,每個參演團隊幾乎都將晚會的表現(xiàn)內(nèi)容聚焦于本師本地的現(xiàn)實生活和人文特色。這些大多以篇章為架構,采用多種表演形式組合起來的主題性綜藝晚會,題材之廣泛,幾乎涉及到兵團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從現(xiàn)代審美視覺著眼,用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手法,將本師本地“昨天”、“今天”和“明天”的變遷與故事,形象地呈現(xiàn)于舞臺的大型晚會,濃縮了兵團文化,展示了兵團精神。瀏覽一下那一份份節(jié)目單吧:第一師阿拉爾市的《在兵團長大》、第二師鐵門關市的《且敬歲月一杯酒》、第三師圖木舒克市的《放歌三師舞動精彩》、第四師可克達拉市的《絲路放歌》、第五師雙河市的《紅星閃燿雙河奔流》、第六師五家渠市的《沙棗樹》、第七師奎屯市的《奎屯春早》、第八師石河子市的《信念永恒》、第九師額敏市的《我是一個兵》、第十師北屯市的《西北有座美麗的城》、第十一師的《西部雄師絲路筑夢》、第十二師的《花開四季大美家園》、第十三師的《絲路彩虹》、第十四師昆玉市的《初心 使命》,以及石河子大學的《青春在這里飛揚》、塔里木大學的《筑夢塔大》等,無一不是如數(shù)家珍似地展現(xiàn)著在亙古荒原上創(chuàng)造新天地的奇跡;無一不是在謳歌創(chuàng)造了驚天偉業(yè)的一代代兵團人的魂魄和精、氣、神。特別是曾被央視大力宣揚的英模人物,如第九師主題情景歌舞晚會中屯墾戍邊52年的魏德友老人、第四師音樂情景劇《情暖四師》中杰出的援疆干部王華,以及第六師大型原創(chuàng)話劇中的優(yōu)秀知青周春山等真人真事,都被傾力塑造和熱情頌揚,成為本屆匯演的亮點。在這個崇尚英雄的時代,舞臺上這些鮮活的人物形象和他們那份愛國戍邊、無私奉獻的純真熾熱的情愫,不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典范嗎?
兵團第六師演出的大型原創(chuàng)話劇《沙棗樹》
兵團第十一師演出的舞蹈《絲路筑夢》
當“人拉肩扛”的屯墾情景已成為歷史,當住在“地窩子”里創(chuàng)業(yè)的故事已成為過去,讓我們再看看那一片片現(xiàn)代化的高科技園區(qū),看看城鎮(zhèn)化建設中園林式的休閑小區(qū),看看“南果北種”成功的景象,看看網(wǎng)絡時代人們又是在怎樣繁忙……什么“高樓大廈”、什么“車水馬龍”,這些描寫昌盛繁華的詞藻怎能概括兵團的變化?在觀摩匯演的日子里,毛澤東主席“風景這邊獨好”、“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詩句情不自禁地一次次涌動在我心頭;我也曾多少次有感而發(fā)地默默告慰王震將軍和三五九旅的先輩們:你們規(guī)劃的藍圖連同你們的理想、憧憬、夢幻,已經(jīng)得以實現(xiàn)了!
是的,第九屆兵團文藝匯演像打開的一扇扇窗,讓我看到了兵團成立62年來,從“一無所有”到“一切都有”的滄桑巨變,讓我看到了“兵團精神”撼天動地的力量,更讓我由衷地為先進而富有獨特紅色基因的“兵團文化”喝彩點贊。一代代智慧的兵團人在創(chuàng)造了“兵團精神”的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與高速發(fā)展的經(jīng)濟建設相適應的“兵團文化”,繼而又極大地影響和引領著經(jīng)濟建設的高速發(fā)展。以本屆匯演為代表的“兵團文化”,帶給我這么多驚喜和感嘆,讓我在新疆的文化之旅中,平添了一分珍貴的兵團情結,并與兵團人結下了難舍的情緣!
兵團第十三師演出的舞蹈《牡丹花開映新城》
兵團第十二師演出的創(chuàng)意舞蹈《指尖上的夢想》
歷史,是要被記錄和被續(xù)寫的;精神,是被用來承繼和發(fā)揚的。不是有人曾經(jīng)對“藝術的政治功利性”提出過質疑嗎?那么,來兵團走一走吧,看看兵團的文化藝術是如何記錄、表現(xiàn)兵團人“圓夢”和“筑情”的,看看“兵團文化”有多么強大的生命力??!
第六師參演的《沙棗樹》是唯一一臺嚴格意義上的大型劇目,它以第六師103團上世紀70年代天津知青周春山烈士的故事為經(jīng)線,以兵團第四代黃姍姍尋訪烈士事跡為緯線而編織了一出弘揚光榮傳統(tǒng)的話劇。這出戲由山西省話劇團的編劇、導演、演員擔任主創(chuàng)主演,專業(yè)水平之高是顯而易見的。觀眾的反響和演出效果完全能與新疆藝術劇院兩年前轟動一時的歌舞劇《情暖天山》比肩!跟傳統(tǒng)話劇不同的是,該劇運用電影蒙太奇的手段,重建時空觀念,充分調動觀眾的想象力,以鮮明的時代精神和感人肺腑的情感沖擊力贏得了一片喝彩。
除了這部大型原創(chuàng)話劇之外,第九師參演的《我是一個兵》在藝術形式的定位上,曾引發(fā)了評委的熱議。當魏德友老人在邊境線上天天升起國旗,堅持了長達52年之久的事跡在央視“新聞聯(lián)播”頭條播出后,第九師領導和主創(chuàng)團隊果斷地決定,參加兵團第九屆文藝匯演的晚會就以魏德友的事跡為主題!顯然,這個題材己經(jīng)決定了它的戲劇性的表現(xiàn)形式了。但時間緊迫,創(chuàng)作及排練周期短,那就做一臺“情景歌舞晚會”吧……主創(chuàng)團隊這種在所難免的糾結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當晚會上演時,盡管呈現(xiàn)的形式是一個個相對獨立的歌舞節(jié)目,但整臺晚會卻是用人物的戲劇行為串聯(lián)完成的,甚至每個歌舞節(jié)目幾乎都有著鮮明的戲劇性表演特征。這種介乎于戲劇和歌舞之間的藝術形式,姑且也算是一種創(chuàng)造吧!評委會最終將這臺晚會歸類于“劇目”,也是引導這個題材應該采用類似歌舞劇或音樂劇的形式,才會更加充分地塑造英雄人物,強化藝術感染力。這個題材潛力無窮,值得狠抓大搞。九師,加油!抓住時機,努力去完成歷史的重任!
第八師藝術劇院是石河子市的一支專業(yè)藝術院團,他們參演的綜藝晚會《信念永恒》整合了文化館、老年文化活動中心,以及天業(yè)、天富兩個藝術團體的藝術和人才資源,演職員多達三百余人,是一臺“重量級”的晚會。該晚會多種形式、風格的各類節(jié)目都經(jīng)過了仔細打磨,具有十分突出的專業(yè)風范,而且晚會的結構、布局、節(jié)奏很有章法,呈現(xiàn)出示范引領的作用;開場結尾的大型歌舞氣勢恢宏,讓觀眾目不睱接,興奮不已。特別是該晚會將多種不同的藝術形式進行混搭、組合,十分得體地表現(xiàn)了主題立意。這臺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于一體的晚會,亮點多多,真是出彩,創(chuàng)新!
如果說,以先進文化為引領的舞臺藝術都是以刻畫人物形象、抒發(fā)情感為主要審美特征的話,那么與表現(xiàn)內(nèi)容互為影響的藝術形式則顯得尤為重要了。第九屆兵團文藝匯演的諸多晚會在藝術形式的選擇、運用上都是獨具匠心的。參演的十余臺晚會和百多個節(jié)目中,除了上述兩臺歸類于劇目的晚會和第八師專業(yè)院團的演出之外,其他各師的參演晚會也都各有千秋,可圈可點。尤其是所運用的藝術種類和藝術形式更是百花齊放,異彩紛呈。充分驗證了“兵團文化”多元、多極、開放、包容的特征。這種喜人景象是值得大力推廣發(fā)揚的!
由于題材和表現(xiàn)內(nèi)容的紀實性、具象性很強,所以語言類節(jié)目幾乎占據(jù)了匯演的“半壁江山”:第三師《榜樣的力量》,第四師《情暖四師》,第五師《禮贊紅星五師的軍墾父親和母親》、《一家人》,第七師《愛在果園》,第八師《綠色眷念》,第十師《青春在哪里》,第十一師《根連根 心連心》,第十二師《戈壁紅柳》、《保稅區(qū)的幸福人》,第十三師《給我五分鐘》,第十四師《民族團結一家親》、《不忘初心》、《棗就屬于你》,石河子大學《書香湖畔的豐碑》等,分別采用了情景劇、戲劇小品、音樂小品、短劇、音詩畫舞、詩歌朗誦、音樂散文詩、相聲等表現(xiàn)形式,貼切而具象地表現(xiàn)了兵團故事和英模人物的事跡,以及民族團結、戌邊維穩(wěn)、黨風廉政建設、網(wǎng)絡生活、綠色環(huán)保、敬老愛幼等主題。這些語言類節(jié)目大多都突破了傳統(tǒng)的表演形式而將音樂做為載體融入其中,有的還調動了舞蹈、演唱等手段,這種“跨界”、“混搭”、“融合”的藝術形式,大大增強了語言類節(jié)目觀賞性和娛樂性,為廣大觀眾所喜聞樂見。
兵團第十四師演出的情景劇《民族團結一家親》
兵團第三師演出舞蹈《絢麗的小花帽》
同語言類節(jié)目相媲美的舞蹈節(jié)目,在幾乎所有的參演晚會中都是增色添彩的亮點,就舞種而言,當代舞、古典舞、民族民間舞、現(xiàn)代舞、街舞、廣場舞、少兒舞蹈、體育舞蹈等爭奇斗艷;就形式而言,群舞、雙人舞、歌舞、情景舞蹈、歌舞劇等一應俱全。其中,熱門的當代舞數(shù)量最多:第二師的《敬禮》,第三師的《生命探戈》,第四師的《紫色遐想》,第五師的《雙河奔流》,第七師的《老師傅小徒弟》,第八師的《力量》《紅韻》,第十師的《眼睛山衛(wèi)士》,第十一師的《筑路追夢》《綠洲百靈》,第十二師的《除夕夜》,第十三師的《絲路彩虹》,第十四師的《胡楊》,石河子大學的《弓影矯健》,塔里木大學的《班長班長》等優(yōu)秀節(jié)目,都是捕捉到現(xiàn)實生活中最能動情走心的人和事,用最不太受風格、章法制約的舞匯編創(chuàng)完成的。這類十分貼近現(xiàn)實生活,十分自在、可塑性很強、又能夠充分調動多種表現(xiàn)手段的當代舞,無疑將成為舞蹈創(chuàng)作的主流舞種。
兵團第十四師昆玉市演出的小品《不忘初心》
兵團第十二師演出的歌伴舞《國色天香》
兵團第十一師演出的舞蹈《綠洲百靈》
除此之外,因各師所處的地域、人文環(huán)境不同,許多晚會中也不乏表現(xiàn)各地民族風情、生活習俗、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間舞蹈:第十師的哈薩克族舞蹈《燕子吟》,第三師的柯爾克孜族舞蹈《托云情緣》,塔里木大學的蒙古族女子集體舞《草原歡騰》,以及第五師的蒙古族原生態(tài)彈唱《江格爾贊》等。這種傳統(tǒng)的民族民間舞蹈和演唱節(jié)目是文化交融、和諧共榮的新疆符號,在晚會中的調色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同時,第五師的太極表演《墨舞神韻》、京歌演唱《綻放》,第三師的《戲曲聯(lián)唱》,第十二師的《夕陽紅太極韻》,第十三師的器樂合奏《兵團情韻》等,都具有不俗的藝術水平,在表現(xiàn)“國粹”、張揚中華文化的努力中讓人欣慰欣喜!還有石河子大學表演的《街舞》《跆拳道》《服飾秀》,也都是傾其所有地將校園文化一覽無余地展示給觀眾,同樣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同語言類節(jié)目和舞蹈類節(jié)目相輔相承的還有器樂演奏、歌舞、說唱、小合唱、表演唱、獨唱等。特別是獨唱演員馬駿斐、唐棟天、張益民、古再努爾、米爾阿迪力、三郎爾甲、徐婉婷、郭英、劉鵬、常利非、鄺棟、關太偉、陳光、李昕、徐長忠、李高亮、冷成立、龍剛、李曉歡、孔苑苑、杜瑤等都具 有較強的實力和音樂功底,這些包括民族、美聲、通俗唱法在內(nèi)的歌手都得到不少“粉絲”的追捧和愛戴。
塔里木大學演出的蒙古族女子集體舞《草原歡歌》
作為綜合性的舞臺表演藝術,參加兵團第九屆文藝匯演的晚會,大都具有較強的文學性,注重音樂制作的品質,演員表演也都很投入。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特點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和熱議,那就是舞臺美術及其相應的輔助手段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開拓和利用:貼切的服飾設計制作,準確的人物造型,合理的燈光切換轉化,以及道具的運用(如第十師女聲表演唱《青春飛揚》的八個能移動自如的鏡框;第五師《禮贊紅星五師的軍墾父親和母親》中八板可隨意組合的裝飾性“樹干”推板;第八師舞蹈《力量》里幾根點題的粗大鋼管……)簡潔的舞臺時空環(huán)境的營造(如第七師晚會臺口兩側裝飾性的“蘆葦”、“麥垛”)等都頗具匠心,不但有助于深化主題,更有較高的審美價值,使作品富有鮮明的時代精神,非常符合當代觀眾的欣賞意趣。
第九屆兵團文藝匯演中,還出現(xiàn)了一些讓人倍感新奇的探索性節(jié)目,更驗證了“兵團文化”多元、多極、開放、包容的特征。第七師的《河流》《花?!?,第二師的《重聚》等都屬于現(xiàn)代舞的范疇,這種抽象得幾乎讓人看不懂,猜不透的舞蹈流派,做為一種“舶來藝術”參加匯演,它的審美理念與囯人傳統(tǒng)的欣賞習慣大相徑庭。在學術上它主張的不是讓你看懂,而是誘發(fā)你根據(jù)自己的生活閱歷展開自由聯(lián)想,不論產(chǎn)生什么聯(lián)想都是合理的,一百個觀眾會有一百種理解都是正常的……,這就是編導者的追求和終極目標。我們包容和歡迎這類前衛(wèi)、先鋒派藝術,但吸納、借鑒、為我所用的尺度是需要把握得當?shù)?。期待著中國的、民族的現(xiàn)代藝術也能在兵團的藝術沃土上枝繁葉茂,開花結果。
與現(xiàn)代舞同時出現(xiàn)在此次匯演中的還有一些觀賞性、娛樂性很強的節(jié)目,如第七師的《奎河早春》《燃情大漠》,第八師的《紅韻》,第十一師的《綠洲百靈》,第十三師的《絲路彩虹》等,這幾個風情舞蹈雖然沒有鮮明的政治內(nèi)容,但卻十分唯美。舞匯、服飾、表演形態(tài),都漾溢著濃濃的新潮、時尚氣息,它們的藝術感染力迷倒了一大批年輕觀眾。此外,還有第三師的荒誕小品《鄉(xiāng)村西游記》,第七師的少兒卡通風情音樂劇《愛在果園》等,也成為鮮見的“另類”藝術形式,給繁花似錦的匯演增添了幾分熱鬧。
笫九屆兵團文藝匯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可喜可賀!各師團的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在此次匯演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呈現(xiàn)出新人輩出,新作連連的大好局面。兩年一屆的文藝匯演對繁榮兵團的文藝創(chuàng)作,提振兵團精神真是十分必要的舉措。其社會影響力日漸顯現(xiàn),成為兵團各族人民群眾翹首期待的文化盛事。這除了體制的因素之外,與兵團黨委、宣傳部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有著直接的關系,與各師團群文工作的基礎建設密不可分,與兵團這塊熱土高速發(fā)展的經(jīng)濟形勢息息相關,值得認真總結推廣,讓燦爛的兵團文化錦上添花。
誠然,在大獲成功的喜悅中,也有一些顯而易見的不足與缺憾應當引起重視:1、絕大多數(shù)綜藝晚會都是篇章、板塊、段體式的結構方式。這是一種約定俗成?還是晚會“大一統(tǒng)”模式的慣性所致?孰知晚會的總體架構也是需要個性和創(chuàng)意的。舞臺藝術是一種形式感很強的藝術,創(chuàng)新,往往更強調表演形式的創(chuàng)新。有時候觀眾或許不記得作品的內(nèi)容,但卻記住了它的形式,可見舞臺藝術的形式是多么重要。2、有一些節(jié)目在形式、手法甚至音樂、道具的使用上存在雷同和“似曾相識”的現(xiàn)象,頗有抄襲模仿之嫌。藝術創(chuàng)作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做“從來沒有的”,做“別人沒做過的”才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真道。3、參加匯演的晚會,無一例外的都使用了LED大屏做背景,這種十分張揚而且制作十分具象的“表演”,像在放映寬銀幕電影,往往喧賓奪主,淹沒或弱化了表演主體的戲份。LED大屏是一種舞美手段,是一種“借助”,要用得得體,用得恰如其分……
塔里木大學演出的音樂情景劇《人生》
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0月在全國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近年來文藝作品存在“有數(shù)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存在抄襲模彷,千篇一律的現(xiàn)象與問題……”這個講話泛指全國的文藝創(chuàng)作,帶有普遍意義,對兵團的文藝創(chuàng)作同樣也具有鮮明的針對性。笫九屆兵團文藝匯演中,不是也未曾出現(xiàn)真正能稱之為“經(jīng)典”,或能“傳世”的精品力作嗎?僅僅以兵團和新疆的視野來審視自己的文藝創(chuàng)作是“起點”不高的保守觀念。還是讓我們用習近平總書記的教導共勉吧!“文藝家應該成為時代風范的先覺者、先倡者,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和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我們期待著兵團在文化建設上的大作為,大成就,因為“兵團文化”具有這樣的傲骨與豪氣!
(本文圖片由張國成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