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麗+王新然
【摘 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出了基于ELF的大學英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方案。大學生不僅學習英語本族語,還要理解非英語本族語,擴大交際范圍。大學英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進行分階段教學,從語言、文化、語用入手,不同的階段制定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和教學預期,旨在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提高跨文化能力和在線生成恰當策略的能力,最終實現(xiàn)英語交流的有效性和流利性,提高英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ELF;英語交際;有效性;流利性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8-0173-02
隨著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快,我國社會對英語的需求也逐漸從英語語言學習過渡到國際交流。我國的大學生不僅需要和英語本族語者交流,而且也需要和非英語本族語者交流,并且非英語本族語者的數(shù)量超過了英語本族語者的數(shù)量。因此我們有必要學習ELF,即英語國際語,它既包括英語本族語,也包括非英語本族語。我國是非英語國家,總的看來缺少語言運用環(huán)境,英語交流機會少,語言輸出較少,加之教學與測試脫節(jié),英語交際學習的動機不強,自信心較差,不愿意開口說英語,缺少口筆頭交際實踐,使得英語這門技能課學起來吃力,進步不快,英語交際能力有待于提高。從ELF視角研究英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意義重大。
一、大學英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現(xiàn)狀
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因為多年來把英語看作是外國語(EFL)學科,忽視了英語也是重要的技能,英語交流少,致使英語交際能力滯后。我國是非英語國家,沒有英語社區(qū),缺少英語語言應用的環(huán)境,這是英語交際能力普遍較差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國英語交際能力的評價標準主要是英語本族語,因此造成的結(jié)果是部分學生因為達不到這樣的標準,所以沒有信心練習口筆頭交際能力,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動機不強,自信心不足,達不到有效交際的目的。大學生的外教數(shù)量少,缺少與英語本族語和非英語本族語者的交流機會,使得英語輸出量遠遠小于英語輸入量,即大學生聽讀的多,說寫的少,輸入和輸出嚴重不平衡,不符合二語習得規(guī)律,使英語交際能力落后于聽力和閱讀能力。同時由于教育資源的不足,普遍上大學的班容量比較大,學生使用英語相互交流的機會少,因此英語交際能力較差。測試對教學起著很重要的反撥作用,但是目前很多地方的英語教學與測試相互脫節(jié)。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交際能力,但是測試對交際能力的考察較少,比如期末考試,一般不會單獨考口語,平時成績的口語也因為班級人數(shù)多,不容易客觀評估。因為測試對英語交際能力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生平時也不注重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交際能力普遍相對較差。大學英語教師多為中國教師,對英語學習的準確性要求高,注重語言知識的學習,交際技能的訓練較少,課堂對學生要求比較嚴格,課堂氣氛不是很輕松,學生有時畏懼說英語,英語交流時的自信心不強,這也是阻礙交際能力提高的重要原因。
二、ELF(英語國際語)
ELF包括英語本族語和非英語本族語。Kachru根據(jù)英語的使用范圍和作用將ELF分成三個圈。內(nèi)圈英語指的是英語本族語,包括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很多非英語本族語國家以內(nèi)圈英語為學習目標;外圈英語指的是以英語為官方語言或者第二外語。外圈的英語使用者對英語十分精通,和內(nèi)圈相比有些口音和其它語言變體,比如加拿大英語、印度英語、新加坡英語等;擴展圈英語指的是非英語本族語英語,英語是純粹的外語,比起內(nèi)圈英語和外圈英語,擴展圈的英語水平低,口音重,交際能力遠不及內(nèi)圈和外圈英語。以前外圈英語學習者只是把內(nèi)圈英語作為英語學習的唯一標準,不了解擴展圈和外圈英語特點。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外圈英語學習者也需要和外圈和擴展圈的非英語本族語者交流,所以我國大學生不僅要學英語本族語,也要了解非英語本族語的特點,擴大交流范圍。ELF的學習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語言、文化和語用。文秋芳提出了基于ELF的英語教學框架,從ELF的三個子系統(tǒng)出發(fā),進行分階段教學,每一階段有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和不同的預期目標。學習者從開始階段學習本族語變體,達到理解和表達的要求;中級階段開始接觸非本族語變體,達到理解的要求,例如讀懂或者聽懂印度英語、新加坡英語;高級階段開始用英語傳播我們自己的本土文化,擴大文化交流。
三、基于ELF的大學英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方案
基于以上教學框架,同時結(jié)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新的培養(yǎng)方案??紤]到交際的有效性和學生交流過程中自信心的培養(yǎng),不同的教學階段提出了不同的交際能力評價標準和預期目標。新的教學培養(yǎng)方案分成四個階段,培養(yǎng)英語交流的自信心,提高交際能力。
首先,ELF教學開始以英語本族語為標準,強化語言形式的學習,使其接近英語本族語者的準確性。教學目標是學生能夠理解英語本族語,努力接近英語本族語的標準。英語本族語的強化訓練需要用三周的時間。教師對大一新生開學初集中講解發(fā)音方面的知識,引導學生用跟讀、朗讀、配音等方法練習發(fā)音,盡最大努力糾正自己的發(fā)音。教師講解漢語是意合語言,注重內(nèi)容,而英語是形合語言,側(cè)重形式。因為受漢語的影響,學生在英語交流中經(jīng)常犯的語法錯誤是名詞、動詞不區(qū)分單復數(shù),動詞的時態(tài)常用現(xiàn)在時,過去時態(tài)運用較差。通過口語練習、寫作和翻譯練習,糾正學生在這些方面的語言錯誤,培養(yǎng)形式意識,提高語言的準確性。此外,英語語言也注重語篇形式,因此,教師引導學生交流中加入表示語篇標記語,培養(yǎng)語篇意識。詞匯教學方面引導學生培養(yǎng)語塊意識。語塊具有整存整取的特點,能夠有效減輕記憶負擔,比起英語交流中自己去組織單個詞來說,語塊使英語交流更為流利和地道。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英美文化的學習,培養(yǎng)對英美文化的敏感性、寬容性和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這一階段的語用要求較少,主要目標是強化規(guī)范的英語,提高語言的準確性。
英語本族語是英語交流的很重要的標準,但不是唯一標準,要考慮到和非英語本族語者的交流。因此在學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培訓英語本族語以后,ELF教學目標變?yōu)檎Z言交流的有效性和流利性,增強交流自信心,這一階段持續(xù)到學期末,對語言的規(guī)范性要求降低,在不影響語意表達的情況下,一些語言形式上的失誤可以適當寬容,但不縱容。朗讀是口語交流的基礎,鼓勵學生多做朗讀練習。同時,教師組織多種語言交流活動。就同一話題,教師采用隔一段時間再重復這一話題討論的練習,這種重復性的練習不是機械的練習,相反,學生更加熟悉該話題,交流時感覺輕松自信,能夠提高交流的有效性和流利性。教師對學生的語言形式錯誤采用寬容的態(tài)度,在不影響整體意義表達的情況下對時態(tài)、單復數(shù)等容易出現(xiàn)的失誤不予糾正。重復同一話題口語交流之后,學生進行過程性寫作練習,寫作的自信心增強,能夠提高寫作的有效性和流利性。對口語和寫作的評價注重思想內(nèi)容,對于形式上的錯誤采用間接糾錯或者在不影響意義表達的前提下適當放寬要求。課堂組織角色表演、訪談、辯論等交互活動,充分發(fā)揮語言的工具性作用。英語國際語教學對教師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要提高自身的語言能力和教學能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交流環(huán)境,鼓勵積極參與英語交流活動,為課堂作貢獻,從而增加語言的輸出,提高英語交際的有效性和流利性。我們的教材偏重于英語本族語,因此教師在教授英語本族語的基礎上適當補充介紹非英語本族語的特點,比如印度、巴基斯坦英語的特點。利用我校有印巴國家留學生的資源優(yōu)勢,組織與留學生的交流,擴大英語交流的范圍,使學生逐漸適應非本族語者的發(fā)音和語言變體,提高在線生成策略能力,最終實現(xiàn)能夠理解非英語本族語。
在學生的英語交流達到一定的有效性和流利性之后,第二學期ELF教學的內(nèi)容中加入用英語宣傳我國本土文化的部分,使本土化與全球化融合起來,讓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同時也引導學生,通過本土化文化的傳播,英語的確是用來做事的工具,激發(fā)英語交流的動機。教師提前告訴學生,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里邊加入了傳統(tǒng)文化的翻譯,利用測試的反撥作用,使學生意識到用英語傳播中國文化的有用性和必要性。這部分的教學內(nèi)容也要求學生更好地學習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才能更好地用英語傳播交流。比如太極、傳統(tǒng)節(jié)日、大江大河、歷代王朝等等,它們都是展示我們偉大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窗口。這一階段對學生英語交際的要求更具規(guī)范性和準確性。
最后,第二學期末的時候通過口語考試和期末考試檢測基于ELF的大學生英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效果??谡Z的評價標準主要是英語交際的有效性和流利性,目的是鼓勵學生敢于開口說英語,激發(fā)學生使用英語的動機,培養(yǎng)自信心,實現(xiàn)有效、流利的交流。期末筆考中,作文的分值適當加大,突出英語書面交流的重要性。英語寫作的評價標準和口語交流的評價標準一樣,以交際的有效性和流利性為標準,先看思想內(nèi)容,再看語言形式,前者的分值高于后者。新的評估標準使學生在平時寫作練習時就意識到思想內(nèi)容的重要性,提高寫作流利性。學期末的測試與日常教學沒有脫節(jié),改變了以前課堂交流,但測試不考,造成學生課堂交流的動機不強。新的測試突出了英語交流的重要性,測試對平時的大學英語教學起到了很重要的反撥作用,激發(fā)了學生英語交流的動機和參與性。
四、結(jié)語
我國大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相對于聽讀能力來說較差,總的看來是因為我國是非英語國家,缺少語言運用環(huán)境,自信心較差,英語輸出少,使得英語這門技能課學起來吃力,英語交際能力有待于提高,以滿足全球化的需求。結(jié)合大學英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現(xiàn)狀和全球化國際背景,我們提出了基于ELF的大學英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方案,學生既要學習英語本族語,也要學習非英語本族語,擴大了英語交際范圍,增加了英語輸出量。培養(yǎng)方案不再把英語本族語看成是英語學習唯一目標,在不同階段對英語表達的流利性和準確性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準確性與流利性充分結(jié)合起來,增強學生英語交流的自信心,能夠有效提高大學生英語交際能力,使英語真正成為用來交流的工具,而不是應試的內(nèi)容,進而實現(xiàn)有效的交流。
參考文獻:
[1]Crystal,D.2003.EnglishasaGlobal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2]Kachru,B.B.1986.TheAlchemyofEnglish:Thespread,F(xiàn)unctions,andModelsofNon-nativeEnglishes[M].Oxford:Pergamon.
[3]桂詩春.我國英語教育的再思考——實踐篇[J].現(xiàn)代外語,2015(10):687-704.
[4]文秋芳.英語國際語的教學框架[J].課程·教材·教法,2012(1):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