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萍
草莓富含大量的糖、蛋白質、有機酸、果膠等營養(yǎng)物質,以及人體所必需的鈣、磷、鐵、鉀、鋅等礦物質及微量元素,被人們譽為“水果皇后”。隨著城鄉(xiāng)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草莓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但草莓屬于漿果類,保鮮期短,難以儲存,這為北方地區(qū)發(fā)展反季節(jié)草莓生產(chǎn)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近年來,日光溫室草莓生產(chǎn)面積在不斷擴大,而一些種植戶因缺乏標準化生產(chǎn)技術,生產(chǎn)過程管理粗放,致使產(chǎn)量較低,品質較差,經(jīng)濟效益上不去。筆者根據(jù)實踐經(jīng)驗,總結出日光溫室草莓生產(chǎn)的幾項關鍵技術,供果農(nóng)參考。
一、選擇一個優(yōu)良品種
1. 特征特性要求
日光溫室栽培的草莓品種要具備:休眠期短,花芽分化早、耐寒,對低溫不敏感,不易矮化,花粉多而健全,果實大小整齊、畸形果少,早熟、抗病、高產(chǎn)、品質好。
2. 符合要求的品種
主要品種有豐香、紅顏、章姬、京醇香、幸香、佐賀清香、紅臉頰、甜查里、紅珍珠、春香、金明星等。在此推薦兩個適宜本地種植的草莓品種:
①京醇香。由北京農(nóng)林科學院林業(yè)果樹研究所育成,2012年通過北京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該品種果實圓錐形,紅色,有光澤,果面平整,單果平均重28.2克,最大54克;種子分布中等,果肉橙紅色,髓心小,果肉細韌,酸甜適中,有特殊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8.9%;在臨汾地區(qū)日光溫室栽培1月中旬成熟,植株生長勢強,株形較直立,株高15.99厘米,葉片綠色,葉面平,有光澤;該品種主要特點為早熟、大果型,連續(xù)開花結果期長,無斷果期,較抗白粉病、灰霉病。
②紅顏。又名紅頰,是從日本引進的一個優(yōu)良品種,曾獲中國園藝協(xié)會金獎。該品種果實圓錐形,種子黃而微綠,稍凹入果面,果肉橙紅色,質密多汁,香味濃香,糖度高;果皮紅色,富含光澤,韌性強,果個較大,一般30~60克,最大80克以上,果實硬度較大;植株較高(25厘米),生長健旺,株形開張,休眠期淺,繁殖能力強,結果株莖大,分生新莖能力強,葉片大而厚,葉柄淺綠色。該品種抗病性一般,尤其對炭疽病抗性較弱,中抗白粉病與灰霉病。
二、做好兩大基礎工作
1. 做好設施連作障礙防治工作
草莓忌重茬,目前不少地方一般采用溫室換土的辦法解決此問題,但是費時、費工、成本高,每畝需投入6000元左右,而且易造成環(huán)境污染。經(jīng)實踐應用,用以下措施替代傳統(tǒng)的換土抗重茬措施,省工、省力、省錢(一般畝投入成本僅1000元左右)又環(huán)保。
①采用土壤熏蒸劑“棉隆”消毒措施。8月底,用“棉隆”熏蒸土壤,一般每畝用量為50千克,將“棉隆”均勻撒施在土壤中,用旋耕機打勻,大棚內使用要確保立柱和邊角用藥到位,以防消毒不徹底,留下后患。旋耕混土后立即覆蓋不透氣的塑料膜,用開溝壓邊法(內側壓土)密封好四邊。用“棉隆”進行土壤消毒后,撒施“馕播王”復合微生物肥,以補充土壤有益菌。
②采用太陽能高溫土壤消毒措施。將土壤深翻,每畝施入腐熟有機肥1000千克,做壟,灌透水,保持土壤濕潤,土壤表面覆蓋地膜,四周壓實,同時扣棚膜,密封棚室。土壤太陽能消毒在7~8月高溫時進行,時間為20天以上。移栽前1周揭膜。
③采用石灰氮與太陽能消毒相結合的土壤消毒措施。5月上旬草莓收獲末期,在草莓種植行內直接播種玉米。7月中旬,將玉米植株切成15~20厘米長的小段直接還田,每畝均勻施入腐熟有機肥1000千克和60~80千克石灰氮,耕翻、灌水并覆蓋地膜、棚膜,高溫時悶棚15天以上。9月初移栽前1周揭膜。
2. 做好提高草莓定植苗成活率的工作
由于溫度較高、種苗帶菌、土壤處理不好、水肥應用不當,草莓苗移栽定植后常常出現(xiàn)成活率低的問題,有的年份成活率不足50%。建議果農(nóng)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提高草莓定植成活率:
①選用無病毒種苗。有些種苗在苗床就感病,移栽后溫度高、濕度大,發(fā)病率就會大幅增加,引種時要特別注意,最好選用脫毒種苗,避免種苗帶?。环泵鐣r選用未種過草莓或茄科作物的田塊進行繁殖,發(fā)現(xiàn)病株立即拔除。
②合理施肥。長期大量使用化肥,會導致土壤酸化、菌群失調,從而造成苗小、苗弱,出現(xiàn)死苗現(xiàn)象;要多施腐熟有機肥,使用化肥時不能偏施氮肥,應平衡配方施肥,每畝施用腐熟有機肥6~10米3、腐熟豆餅150~200千克、45%硫酸鉀復合肥50千克做基肥,其中有機肥一定要經(jīng)過充分腐熟,在腐熟過程中加入敵百蟲等殺蟲劑。
③使用錐形穴盤苗。不少種植戶采用的都是裸根苗,在起苗過程中,會斷掉一部分根系,增加了病菌從斷根處侵染的機會。因此,要推廣使用錐形穴盤苗,與裸根苗相比,穴盤苗根系不受損失,與土壤密切接觸,種植后沒有緩苗期,能迅速進入生長期。穴盤苗在定植后僅需澆1次透水,可以降低田間濕度,控制病害擴展。
④水肥管理一體化。有些種植戶為節(jié)約投資,單純采用噴灌澆水,定植苗雖成活率較高,但成活后不能及時施肥養(yǎng)根,植株生長緩慢,進入結果期苗小苗弱,產(chǎn)量大幅降低。采用滴灌、噴灌雙配套澆水設施,既保證了前期定植苗所需的大量水分,又保證了移栽成活后能及時補充肥力,為形成大苗、壯苗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推廣五項關鍵技術
1. 肥水管理技術
當定植苗長到4片真葉時(9月底至10月上旬),每畝施尿素7.5千克或磷酸二銨20千克,追肥后及時澆水和中耕。扣棚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結合澆水每畝施過磷酸鉀10千克。從頂花絮吐蕾開始 (11月下旬),每15天追肥1次,每畝可追施尿素和過磷酸鈣各15千克,或復合肥15千克。第一次采收高峰后(元月上旬),每25天追肥1次,隨灌溉每畝沖施微生物菌肥1~2千克+硫酸鉀高鉀復合肥(18-9-18)20~25千克,或粉劑腐植酸沖施肥20~25千克。為降低棚內空氣濕度,減少病害發(fā)生,開花期(11月底至12月上旬)控制澆水。坐果后至成熟期(12月上旬至翌年元月初)要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
2. 激素處理技術
草莓溫室栽培需用激素處理,以打破休眠、防止植株矮化。激素處理主要是噴灑3~5毫克/千克赤霉素,重點噴在植株心葉部位,用量不宜過大,否則會導致植株徒長;也可噴灑3~6毫克/千克保效靈,效果較赤霉素稍好。噴灑赤霉素的濃度,由噴灑時間、品種休眠期、苗期和棚溫綜合決定,原則上噴灑時間早、品種休眠期短、苗期長和棚溫高的噴灑濃度要低一些,反之則應高一些。
3. 整枝技術
定植半個月后,摘除植株最下部發(fā)生的腋芽、剛發(fā)生的匍匐莖、枯葉黃葉,保留5~6片健葉,生長旺盛時對較多的側芽也應摘除。
4. 熊蜂輔助授粉技術
①相對于蜜蜂授粉。a.熊蜂可在低溫條件下出巢訪花。寒冬時節(jié),大部分時間日光溫室的溫度僅有10℃左右,普通蜜蜂訪花授粉需在16℃左右,而科伯特熊蜂體積大、抗性強,在8℃時即可訪花授粉。b. 低光照條件下,熊蜂可出巢訪花,蜜蜂不訪花。c.草莓花期遇連續(xù)陰雨或空氣濕度過大,會出現(xiàn)鐘形花等特殊花,因鐘形花花筒較長,蜜蜂及熊蜂都不能訪花,但熊蜂可以采用振動方式進行授粉,從而解決草莓授粉難的問題。
②相對于人工輔助授粉。人工輔助授粉(如毛筆蘸花授粉、蒲扇造風授粉)費用較高,每畝在千元以上;而每個大棚僅需1箱約50只熊蜂,投入成本在400多元,費用相對降低。
5. 溫度管理技術
果實的硬度與果實成熟過程中溫度的高低有關,溫度越高果實硬度越低,反之則果實硬度高。雖然適當?shù)牡蜏啬芴岣卟葺麑嵠焚|,但溫度過低也會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如花期棚溫低于5℃時易形成凍害,長時間陰天、棚溫提不上來時也會使植株生長緩慢??偟囊螅旱蜏夭坏陀?℃、高溫不超過30℃,相對空氣濕度70%以下。各生長發(fā)育期的要求:萌芽前,晝溫16~28℃、夜溫8℃以上;花期,晝溫22~25℃、夜溫12~15℃;果實期,晝溫20℃、夜溫8℃;采摘期,晝溫18~25℃、夜溫5~6℃。
四、防治四種主要病蟲
1. 蚜蟲
①物理防治。利用蚜蟲成蟲對黃色的趨性,可在草莓植株上方20厘米處懸掛黃色粘蟲板,一般每畝懸掛寬24厘米、長30厘米的黃色粘蟲板20塊,即可有效控制蚜蟲為害。
②化學防治。在蚜蟲發(fā)生初期,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48%毒死蜱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等殺蟲劑噴灑,注意不同藥劑交替使用,在采收前15天停止用藥。
2. 根腐病
①加強農(nóng)業(yè)防治。實行輪作倒茬;選用抗病品種及無菌健壯種苗;增施腐熟有機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
②對癥藥劑防治。可在定植前用50%錳鋅·乙鋁 (三乙膦酸鋁與代森錳鋅復配的混劑)可濕性粉劑浸苗,定植后用70%錳鋅·乙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灌根;也可用20%病易克乳劑2000~2500倍液噴施;還可用3%多抗霉素水劑600~800倍液灌根。
③高溫殺滅病原菌。該病原菌在25℃以上的土溫條件下不能蔓延,生產(chǎn)上可利用其這個弱點,在夏季將發(fā)病區(qū)段的土壤翻耕,然后用塑料薄膜覆蓋嚴實,使其溫度超過50℃,能起到殺滅病原菌的作用。
3. 白粉病
扣棚前,噴1次保護性殺菌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在發(fā)病初期噴2%嘧啶核苷類抗菌素或2%武夷菌素水劑200倍液,每隔6~7天噴1次,連噴3次,防效可達90%以上。避開上午葉片有水時噴藥;噴施時要均勻周到,重點噴布發(fā)病中心及其周圍,特別要注意葉背、花柄、花萼、果柄、果面,以充分發(fā)揮藥效。
4. 灰霉病
灰霉病主要危害草莓果實。預防措施為控制栽培密度、避免過多施肥。噴藥防治的藥物也較多,可用克霉凈、嘧啶核苷類抗菌素、武夷菌素、菌核凈、灰霉凈等藥劑稀釋適當倍數(shù)加以防治?;颐共〉陌l(fā)生與大棚空氣濕度大有密切關系,應結合大棚的溫、濕度管理一并進行。
(作者聯(lián)系地址:山西省臨汾市農(nóng)業(yè)委員會 郵編:0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