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正平
春天飄蕩在村子里的花香,夏日田野上舞動的稻穗,秋末山林中落果之聲,冬季穿過柴門哨子般尖銳的哨音,這些都是風在四季的柵欄里張口說話。
小時候,去山里放牛,五六個牧童,把各自的牛趕到山坡上,先讓牛放著,便到山谷中的一口大水塘捉魚摸蝦。如果水面布滿皺紋,大家看一眼就往回走,如果水面似鏡子一樣平,大家二話不說,脫得赤條條的,“撲通”一聲,紛紛躍入塘里,使出十八般武藝,像鸕鶿在水里穿梭,收獲著各自的喜悅 。為何水面起皺紋,大家往回走呢?那時塘里正在刮風,魚蝦藏在水底不出來,自然捉不到。波紋漣漣,那是風在張口說話。
一陣快活的忙碌后,大家用狗尾巴草竄起一串串魚蝦,相互展示著自己的戰(zhàn)利品,收獲最多的二蛋,笑得滿臉如花。然后大家去山坡上尋牛,忙著撿拾柴火,做好這一切后,二蛋飛快地爬到山頂,向著村子的方向張望,直至看到村子瓦房上飄起裊裊炊煙,那是風在張口說——母親們開始燒火做飯了。于是,山頂傳來二蛋“我們回家啰——”的喊叫聲,大家隨即附和著。接下來,我們一頭挑著一把毛柴,跟在牛屁股后面,緩緩地朝村子里走去。
村子像一只躺在山腳下的葫蘆,二十幾屋人家居住在里面,抽一支煙的工夫,就能從村頭走到村尾。誰家豆腐拌小蔥,誰家酸蘿卜炒青椒,誰家燉了一鍋令人饞掉牙的豬頭肉,在空氣里隨便聞一聞就知道,那是風在張口說話。
風是村子里的過客,它們不請自來,也不怕得罪誰,總是原汁原味地將夜晚發(fā)生的那些事兒,毫無保留地張口而出:誰家夫妻拌嘴、誰家來了遠親、誰家的狗走草、誰家母牛生了個小牛犢……你只要站在屋檐下,留心一聽,沒有什么事能瞞得了你。
天剛蒙蒙亮,順風聽到村頭牛伯家傳來喜慶的鞭炮聲,父親說,今天牛家嫁女。我一骨碌從床上爬起,朝著村頭跑去。牛伯家堂屋里已站滿了送親及看熱鬧的人,在陣陣祝福聲中,牛伯母滿臉笑容地端著一盤喜糖,見人便發(fā)兩顆,那是童年時代我接到的最高級的奶糖。
秋天里刮大風,村后山坡上的那片梨園被風刮得東倒西歪,開始成熟的黃梨在枝頭晃來晃去,一些落果經(jīng)不住風的撩撥,“啪”一聲掉落地上,那簡直是天籟之音。我們一群小伙伴聽從風的召喚,來不及回家放下書包,大家聞風而動,蜂擁著奔向梨園,尋找那些落地的黃梨。我們從坡地的東邊跑到西邊,又從西邊返回東邊,在尋尋覓覓中,風說的話,我們言聽計從,并總能從風聲中撿拾著童年的歡樂。
“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父親對風的一言一語研究透徹,知道起什么風,落什么雨;吹什么風,下什么種;哪個山坳,刮哪種風……因此,他打理的莊稼從不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