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韓程偉
RAW格式圖像處理技巧例解69黑白處理—模擬黑白相紙菲尼酮與米吐爾顯影配方的調節(jié)
圖文|韓程偉
在傳統(tǒng)黑白照片的放大制作過程中,筆者非常喜歡用菲尼酮顯影劑配置顯影液(也稱PQ顯影液),不僅因為菲尼酮顯影活性比米吐爾更大,與幾奴尼配合調制的配方膠片、相紙通用,具有方便、耐用的特征,而且調顯的黑白照片具有一種特有的偏冷藍色效果,那種特有的色調與視覺效果,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在黑白照片的顯影液中,最常見的是柯達D-72顯影液配方,這是以米吐爾與對苯二酚為感光顯影劑配置,可獲得常規(guī)的黑白影調(即比較純黑、灰色的影調)效果,但將原液加清水沖淡,再加10%溴化鉀溶液便可獲得暖色調效果。
那么,在進入數碼時代,當黑白調制在使用性能強大且黑白純色與略偏色調都能進行編輯的Lightroom CC面前,能否模擬傳統(tǒng)的黑白配方,獲得令人留戀的偏藍冷色調和偏暖的略黃色調呢?答案是可以的。本期筆者將介紹同一張數碼照片獲得三種傳統(tǒng)黑白色調的模擬效果,以供有興趣的影友參考。
圖1是在四川雙流縣彭鎮(zhèn)觀音閣老茶館拍攝的一幅原圖,曝光略顯不足,模擬以D-72黑白相紙顯影液常規(guī)影調效果進行調節(jié)。
圖1
1. 先進入基本調板,按圖2數據進行彩色畫面的影調與色彩亮度的調節(jié),適當提高感光度,提高陰影與白色色階,降低對比度、高光,并壓低黑色色階,效果見圖3,畫面影調與明暗效果得到改善。
圖2
圖3
2. 進入顏色調板,點擊“黑白”選項,黑白混合濾鏡各項進行自動調節(jié),調節(jié)數據見圖4,效果見圖5。
圖4
3. 進一步調節(jié)黑白混合濾鏡各項,先在預覽窗口下方點擊“YY”圖片顯示模式,窗口呈現原始彩圖與黑白調整狀態(tài)圖(見圖6),這樣可以參照原照色彩調節(jié)不同濾鏡,改變畫面中不同區(qū)塊的明暗亮度與層次。
圖6
4. 接著按圖7所示各項數據,調節(jié)相關顏色濾鏡:將黃色與橙色濾鏡提亮,以提高膚色尤其臉部陰影部位的亮度;藍色濾鏡壓暗,加深藍色背心部位的灰度,使之由淺灰轉為深灰,并將紫色和洋紅調為負值,視情況加大負值,便獲得圖8效果。
圖7
圖8
5. 此時畫面左側顯得較亮,尤其左上角的白色煙霧,比較搶眼,需進行局部修正。點擊調整工具中的線性漸變?yōu)V鏡工具,在左上角拉出漸變區(qū)(見圖9),然后按圖10所示數據調節(jié)曝光度及以下各項。
圖9
圖10
6. 再次點擊“新建”鈕,按圖11拉出左下角漸變區(qū),該區(qū)自動按圖10所示執(zhí)行曝光度各項數據的調整。
圖11
7. 點擊“完成”后,再執(zhí)行“導出”命令,獲得圖12效果。這種直出的黑白效果,基本上接近D-72原液配方顯現的黑白影調。
圖12
那么如何獲得D-72顯影液添加溴化鉀后的偏黃影調和菲尼酮PQ顯影液的偏藍效果呢?這與彩色圖片進行明、暗部位色調偏色調節(jié)的方法一樣,得使用分離色調調板,下面分別介紹。
由于是同一幅照片,便省略了將彩色調制成黑白的過程,直接從圖11的調節(jié)步驟繼續(xù)編輯調整。
1. 進入分離色調調板,先調高光部位色調,將飽和度調到20左右,再將色相調至53(見圖13),獲得圖14效果。
分離色調調板的調整,關鍵有兩點:一是先略拉一下飽和度,然后再進一步調節(jié)色相,這樣才能看到色相的細微變化;二是必須反復多次調節(jié)、比較色相的差異,在觀察預覽照片的色彩變化比較中找準調節(jié)點,最后再調節(jié)飽和度確定效果。
圖13
圖14
2. 接著調陰影部位的偏黃色調,將飽和度調到20左右,再將色相調至43(見圖15),獲得圖16效果。
圖15
圖16
3. 這時觀看整圖效果,感覺略偏紅了一點,更主要的是顏色偏濃,于是將高光與陰影兩個飽和度滑塊的參數降低,都調到12(見圖17),獲得圖18效果,基本滿意后導出供使用。
圖17
圖18
與模擬偏暖影調黑白照片的調制一樣,欲獲得菲尼酮偏藍的冷色調黑白照片效果,也是在分離色調調板中進行,可以在常規(guī)黑白調整的基礎上進行。
調節(jié)方法基本與例二相似,為免去贅述,直接展示調節(jié)結果與數據,以供影友參考。
1. 將彩色照片按例一的步驟調制成常規(guī)的黑白影調(即圖11步驟)。
2. 進入分離色調調板,按圖19數據進行調節(jié),關鍵是將色相調準,藍色不能偏綠,也不能偏品。
圖19
3. 最后將圖片導出,偏藍冷色調黑白照片制作完成(見圖20)。
圖20
圖13與圖17兩組數據,可供影友在調制偏暖與偏冷黑白影調照片時參考使用。
至此,本篇文章教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