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
來心理門診看病,是單位領導派了同事小高硬“押”著老李來的。所以,老李滿心的不情愿全都寫在臉上了,一路上對小高不理不睬,進了診室對醫(yī)生的問話也愛搭不理的。
老李姓李沒錯兒,但一點兒都不老,今年虛歲才31,只是長相老成,遺傳的禿頂,平時喜歡皺著眉、板著臉,不茍言笑而已。五年前,他作為單位最年輕的管理層被破格兒提拔起來了。他果然沒有辜負上級領導的厚望,自從當了領導,就一心撲到工作上,坐得住,也鉆研得下去。別看老李平時沉默寡言,但遇到問題,他總能一陣見血地指出癥結,分析得頭頭是道,列出解決方案;不管多大的事兒,只要經過老李一分析,似乎沒有攻不破的難題,全單位從上到下沒有一個不佩服的。因為老李工作能力出色,身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兩年前他還主動請纓到一片荒涼的開發(fā)區(qū)負責新建廠房的工作,生活條件艱苦不說,離開父母妻兒至少三年,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為了完成工作方案,不說每天都“三更睡五更起”,但只要今天的工作沒完成,老李就能做到不吃飯不睡覺地徹夜攻堅。
老李不僅對自己要求高,對他的下屬也要求高。如果誰偷懶兒被老李發(fā)現(xiàn)了,準會被他批評教育一頓;要是誰敢當面一套背后一套或著無故違背他的意思,那鐵定會被老李罵一頓。下屬們想拿好言好語、煙酒茶來賄賂他,一一被退回,照舊該批評批評。為此,他還有一個綽號—李鐵人,一層意思是他工作起來像鐵人一樣,可以不吃不喝不睡光干活;第二層意思是他每天板著臉,表情都不帶變化的;第三層意思是說老李鐵面無情。但對于這個綽號,老李并不是很在意,或許他不屑于在意,他關心的就是工作。就像《人民的名義》中的達康書記一樣只關心GDP,而老李確實把達康書記視為偶像,就是想多干點兒實事兒。
但就在一年前,老李的身體出了些狀況。他總是覺得頭暈、沒勁兒,還有兩次暈倒在辦公室里。同事送他到縣衛(wèi)生院去看病,抽了血,又檢查了頭部核磁等,并沒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只是頸部血管有些狹窄,醫(yī)生給開了點兒疏通血管的藥,但吃上也沒有明顯好轉;緊接著,又出現(xiàn)了一陣陣的心慌、胸悶,做24小時心電監(jiān)測、平板運動試驗、超聲心動,也都是好著的。到不同的醫(yī)院看病,做了許多檢查,查出了慢性胃炎、慢性咽炎、鼻竇炎之類無關痛癢的問題,但這些都無法完全解釋老李的頭暈、胸悶等癥狀。醫(yī)生也給老李開了一些疏通血管、安神的中成藥,但老李吃藥后也不覺得有好轉,反而日漸感到胃疼。他又跑到市里的醫(yī)院檢查,但醫(yī)生還是不能確診。有位專家說,老李可能是得了抑郁癥,建議他到心理門診看病。老李聽了就氣不打一處來,自己堂堂一個七尺男兒,怎么會得上林黛玉得的病呢?自己確實感到身體很不舒服,說自己是抑郁癥,豈不是在罵自己沒病裝病嗎?他堅決不去看。可是,不舒服的感覺依然存在,并且嚴重影響了老李視作生命的工作,老李也有點著急了。后來,單位領導得知了這個情況,反復做老李的工作,最后,領導給老李下了最后通牒—再不去看心理門診,就不讓老李繼續(xù)工作了,老李這才同意服從安排來看病。領導怕老李應付差事不好好看,就特意派了小高陪同。
在心理門診,老李把自己的就診經過簡單地介紹了一遍,但凡醫(yī)生問及關于心情的問題,老李一概否認,只是覺得要做的事情很多,因為身體的狀況影響了工作。老李坦言,自己折騰了這么長時間,為了看病耽誤了太多工作,可做了這么多檢查,也吃了很多藥,但身體還是總出問題,說明醫(yī)生根本沒有找出真正的原因,弄得自己現(xiàn)在對醫(yī)生不再像以前那么信任了。
老李的情況可以用“軀體癥狀障礙”來解釋
軀體癥狀障礙是一種引起多種軀體癥狀的精神障礙,就像文中老李所感受到的那樣,常常頭暈、心慌、胸悶、胃部不適等,有些人還會出現(xiàn)各個部位的疼痛、惡心、疲乏等,但經過醫(yī)學檢查卻沒能發(fā)現(xiàn)可以解釋這些不適的身體上的疾病。
軀體癥狀障礙的診斷要點如下:
1一種或更多軀體癥狀,導致痛苦或日常任務中的許多困難。
2與個人健康的癥狀或擔心相關的,過分的想法、感受或行為,至少有以下一種:
持續(xù)的有關癥狀嚴重性的想法;
持續(xù)存在的關于健康的焦慮或壓力;
花費大量時間或能量,思考或擔心這些癥狀或健康問題。
3盡管軀體癥狀可能出現(xiàn)和消失,另一種癥狀至少存在超過6個月,才能診斷。
那么,為什么軀體癥狀障礙“找”上了老李呢?
除了環(huán)境因素(工作壓力、遠離親人等),老李的個性特征就是一個危險因素。老李的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很少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在心理學上像老李這樣的人被稱作“述情障礙”者,他們很難描述自己的內心感受和情緒體驗,即使描述也是籠統(tǒng)的“不舒服”,他們掌握的情緒形容詞非常有限,就像老李一樣,面部表情缺少變化;此外他們往往將身體的不適感表達為情緒的困擾,如他們可能把焦慮不安描述成:心慌、出汗、頭暈,他們不知道他們其實是感到了緊張相應的身體不適,這種用身體的不適表達不良情緒的現(xiàn)象又被稱為“軀體化”。研究發(fā)現(xiàn),述情障礙者更容易罹患軀體癥狀障礙、心身疾病等。
此外,軀體癥狀障礙還容易“找”到一些本來就存在身體疾病的人。一些患有糖尿病、高血壓、腦卒中等慢性病的病人,往往容易出現(xiàn)一些情緒反應,比如擔心病情惡化、不高興、坐立不安、失眠等,如果這些情況持續(xù)存在,或者原有的疾病癥狀有所加重,但輔助檢查并不支持原有疾病惡化,并且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日常的生活、工作,就需要警惕軀體癥狀障礙的發(fā)生了。但軀體癥狀障礙也往往合并焦慮、抑郁等情緒,而焦慮癥和抑郁癥除了典型的情緒反應,相當一部分病人會伴隨許多身體的不適感,這些疾病的甄別還需要專業(yè)人員的幫助。
如果您自己或身邊的人總感覺身體不適,但經過醫(yī)學檢查,找不到可以解釋的原因,就應及時到精神科或臨床心理科就診,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對于病情的改善和預后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