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昊
“石峰環(huán)列如屏,巔有一竅通天”,說的就是我們贛州的名勝古跡通天巖。前不久,我們一家人終于有幸去游覽了一番。
剛到景區(qū),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路左邊的水塘。水塘大概有一個足球場那么大,五彩繽紛的錦鯉在其中游來游去,吸引了許多游客投喂,魚兒們蜂擁向前,爭先恐后搶奪,濺起一陣陣水花,真是活力無窮啊。
離開水塘,再往前走五百米,是一道很大的瀑布。這瀑布雖沒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那么壯觀,但也有其獨特的風(fēng)采。那水流就像老爺爺?shù)陌缀?,一縷一縷地傾瀉下來,多了幾分溫柔和閑適。
我們繼續(xù)沿左邊石梯拾級而上,走到了通天巖最有名的石窟造像,它們從唐宋時期流傳下來,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只見石窟中的雕像,有端坐雙眼緊閉,一手舉在胸前,一手敲著木魚在念經(jīng)的;有站著擺出一副打架架勢的,還有手握兵器在練武的……無論哪一尊,都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你看,那個身穿黃色袈裟的老和尚雕像,雙眼緊閉,兩道長眉直垂,正端坐在正中央的蓮臺上,左手胸前立掌,右手則敲著木魚,正虔誠地誦經(jīng)念佛,讓人心生敬意。整個石窟一眼望不到頭,光佛像就有410尊!佛像數(shù)量之多,藝術(shù)水平之高,實屬罕見。這大概就是通天巖獲得“江南第一石窟”美稱的重要原因吧!
觀賞完石窟,我們登上了通天巖的最高點——觀景臺。在觀景臺上向下望,整個贛州市區(qū)盡收眼底。首先看到的是高大的和諧鐘塔和贛州大橋,遠(yuǎn)處的章江和貢江像溫情母親的兩只大手,把贛州市這個“寶貝”穩(wěn)穩(wěn)捧在掌心,用心呵護(hù)……
休息了片刻,我們就從另一條山路下山了。在下山途中,我們還游覽了八卦迷宮和十二生肖園,每一個地方都玩得很盡興,很開心。
通天巖是自然的寵兒、歷史文化的瑰寶,希望大家有時間也去好好游覽一番!
寫作亮點:小作者這篇寫景作文按照移步換景的寫作順序,介紹了贛州通天巖的景觀,條理清晰。最大的亮點是能抓住景觀的特征進(jìn)行細(xì)致的描寫,尤其是對石窟造像的描寫很是傳神,生動。
你還可以這樣寫:文中多處引用了詩句,我想小作者如果能在每段開頭引用詩句,用詩句串聯(lián)全文,文章會更具文采;另外,這是一處有歷史底蘊的景觀,不妨寫寫每處景觀帶給你的聯(lián)想思考,這樣文章會更有哲思性。
小寧姐姐講圖解:小作者采用移步換景的手法,有主有次地介紹了通天巖的景色,其中第五自然段描寫了通天巖中具有極高歷史和藝術(shù)價值的石窟造像,讓我們一起圖解一下,學(xué)習(xí)小作者有詳有略的描寫手法吧。
好詞好句好段
順著臺階向上爬,我們來到了一塊大石壁底下,這塊石壁就像一個龐然大物矗立在我們面前。我在石壁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洞,洞里還有許多的礱糠,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和尚貪心大吃礱糠的傳說。相傳古時這個洞會自動漏出白米來,廣福寺的方丈把這個秘密告訴了一個小和尚,吩咐他每天晚上去接米,這個小和尚很貪心,他用一把鑿子把石洞鑿大了,結(jié)果還沒等他高興,他就傻眼了,哪來的白米呀,全都是礱糠。(好詞:龐然大物)
名家寫石窟的好段
莫高窟可以傲視異邦古跡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層層累聚??茨呖?,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標(biāo)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終活著,血脈暢通、呼吸勻停.這是一種何等壯闊的生命l-代又一代藝術(shù)家前呼后擁向我們走來,每個藝術(shù)家又牽連著喧鬧的背景,在這里舉行著橫跨千年的游行。紛雜的衣飾使我們眼花繚亂,呼呼的旌旗使我們滿耳轟鳴。在別的地方,你可以蹲下身來細(xì)細(xì)玩索一塊碎石、一條土埂,在這兒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著,身不由己,踉踉蹌蹌,直到被歷史的洪流消融。 (余秋雨《文化苦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