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凱旋
摘要: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與生活的聯(lián)系十分緊密,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語文的學習源自于生活,生活與語文兩者密不可分。將生活化教學方法運用到高中語文教學中,讓語文教學與生活融合在一起,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有利于學生生活經驗的積累和語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能夠提高學生生活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從而實現(xiàn)語文教育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高中語文;生活化;策略
語文新課程改革要求語文教學應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踐,貼近學生的知識背景,將語文與學生的生活、學習及實踐活動聯(lián)系起來。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才能更好地架起實際生活與語文課本知識間的橋梁,教給學生富有生活味的語文,使語文教學產生實效,真正為學生所用呢?本人根據多年教學經驗擬就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
一、課堂導入生活化
在語文教學中,導入環(huán)節(jié)是十分重要的,作為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必須貼近自然,新穎、別致、緊扣課題。尤為重要的是導入的內容與方式必須緊緊貼近學生的生活。這也是語文教學中生活化的最基本前提與要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設置導入環(huán)節(jié)時,可以用猜謎的方式,可以設置懸念,可以采用比較引入法等,總之,導入的形式多種多樣,只要是貼近學生的生活,不管采取什么方法,都應該力求在節(jié)省時間的同時講究知識性、啟發(fā)性、趣味性、時代性的有機結合。
例如:在講解《拿來主義》這課時,教師可以聯(lián)系實際生活中的一些新聞報道作為課堂教學導入的內容。新聞報道中稱:某地某位官員公費出國考察學習,別的國家的先進管理經驗與生產技術沒有學到,反而在國外賭場豪賭,一擲千金。以這段新聞作為導入,深深地引發(fā)了學生們的思考,我們應該“拿什么?”“怎么拿?”然后再介紹魯迅先生的這篇名作。這樣的導入全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很多學生急于了解課文的知識。
二、情境創(chuàng)設生活化
余文森教授認為:有價值的教學情境具有五個特性,即生活性、形象性、問題性、學科性、情感性。新課程呼喚由科學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歸。強調情境的生活性,其實質是要解決生活世界與科學世界的關系。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努力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環(huán)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以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為教學活動的起點,讓學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中,加強感知,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學習戴望舒的經典詩歌《雨巷》時,其中的丁香姑娘帶有極強的象征意義和隱喻色彩,學生往往對其理解不深,把握不準。教師在這篇詩歌的教學中,可以采取以下步驟:首先,讓學生通過前期預習,了解戴望舒的生活背景及創(chuàng)作經歷,然后,教師可以播放《雨巷》這首詩歌的經典錄音,讓學生對詩歌情境加以感受。在錄音播放完畢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說出自身的感受,然后再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到自身在雨天進入胡同及小巷的內心感受。學生在聯(lián)想過程中,可以引發(fā)出或黯然銷魂,或莫名哀傷的感受,在激發(fā)出學生的情感體驗后,學生在《雨巷》這首詩歌的學習中,可以更好地體會作者當時的所思所感,學生對丁香姑娘這一意象也就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
三、教學內容生活化
語文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是離不開的,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對社會生活加強重視,并使其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得到知識。如不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僅僅是關注課本知識的教學,就會使學生感到比較單調乏味,所以要將現(xiàn)實生活與課本教學相結合,將學生帶進廣闊的自然與生活中,建立起立體課堂,要引導學生將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所看到以及所聽到的都帶到課堂上來。
比如,在學習《赤壁賦》時,可以讓學生討論蘇軾主張聽任自然的想法是否在現(xiàn)代社會中適用。文章中所提到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觀點從現(xiàn)代環(huán)境保護方面來看是錯誤的。這樣就將課文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可以利用現(xiàn)代觀點來對課文內容進行重新解讀,從而使語文教學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
四、設計問題生活化
日常生活實踐中包含著豐富的學科知識,在教學中提出一些生活化的問題,能啟發(fā)學生思考,真正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新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語文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問題,主動地運用語文知識分析生活現(xiàn)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語文問題,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
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荷花照片,然后讓學生說出自己對荷花的印象,啟發(fā)學生思考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到荷花圖案以及荷花圖案的具體應用,學生在充分發(fā)表其見解后,教師可進一步提出問題:為何荷花在古代及現(xiàn)代社會都廣受人們青睞?其身上具有哪些特質?由此可以引入《荷塘月色》的學習,讓學生在欣賞荷花自然美的同時,領悟其高尚品格,為學生價值觀念的確立及鞏固進行鋪墊。
五、課后練習的生活化
給學生布置語文作業(yè)時,應該以如何指點學生通過學到的知識去處理生活中的問題為重點,而不是僅僅只是讓學生復習所學的字詞。所以,老師要通過找出文章和生活相關聯(lián)的地方,設置針對性比較全面的功課,使得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同時又具有獨立研究的習慣。多布置一些源自生活的練習資料,就算教材上的課后練習題,也要盡可能和生活中關聯(lián)起來。同時知識面廣泛的語文課程,也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獨立探索的機會。為了使學生可以更好將生活和學習融為一體,相互結合,磨練學生積累、處置、應用知識的才能,老師可以制定專題調研、資料查閱類的作業(yè)來誘導學生對生活進行探索。
總之,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不是脫離生活的世外桃源,它的活潑生動、貼近生活、豐富多彩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教師必須深入挖掘教材的深度與廣度,關注社會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堅持語文教學的生活化方向。
參考文獻:
[1]葛海麗.也談高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的對策與方法[J].教師,2013(6).
[2]張瓊.乘著生活的翅膀飛翔——高中語文生活化教學探析[J].課外閱讀:中旬,201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