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華
摘要:開展課外閱讀是新課程理念下開放式語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切實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從激發(fā)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創(chuàng)設條件促進學生閱讀整本書,指導農村小學生整本書閱讀策略等方面培養(yǎng)農村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能力。
關鍵詞:閱讀整本書;閱讀興趣;整本書閱讀策略
一、指導學生讀整本書閱讀的目的意義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提高學生語文水平和能力的練兵場。教師通過課堂教學教給學生閱讀理解的方法、技巧。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獲取更豐富的知識,開拓更廣闊的視野,激發(fā)學生更濃厚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終身學習的習慣;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更可以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繼承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和人文精神。這就是所謂“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故而,任何一位優(yōu)秀學生無一不稱他們的語文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得益于課外書”。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并且在“總目標”中對課外閱讀的總量有了具體而明確的量化規(guī)定:小學階段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遍_展課外閱讀是新課程理念下開放式語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切實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同時讀整本書也是習總書記提出地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要求。
二、農村學生課外閱讀整本書的現(xiàn)狀
當前,農村學生對課外閱讀整本書的價值認識不足,自覺閱讀的興趣還不濃,大部分學生還將讀書當成老師要檢查的作業(yè),自主閱讀的習慣沒有養(yǎng)成;不少家長對課外閱讀重視不夠,認為讀課外書是看“閑書”,對提高學生語文能力沒有幫助,不給學生購買可讀圖書,讀書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學生閱讀整本書的閱讀方法掌握不夠,讀書之后收效甚微;還有些教師一味追求分數(shù),而忽略對學生課外閱讀整本書進行科學有效的指導等諸多因素都直接影響著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低下。由此可見,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yǎng)不高,
此外,從農村小學生的教學現(xiàn)狀來看,課外閱讀顯然是語文教學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老師欠缺整本書閱讀的指導與檢測,學生更是敷衍塞責,流于形式。我曾經做過一個關于農村學生課外閱讀的問卷調查,調查表明:只有22.7%的學生每天都讀課外書,經常讀課外書的學生也只有37.8%,更令人擔憂的是高達39.3%的學生只是偶爾讀課外書。在讀書的同學當中其中40.9%的學生讀課外書是家長和老師的要求,只有28.7%是種愛好,讀整本書的學生只有19.3%。究其原因,很多資料文獻顯示電視、錄象、電腦游戲、網絡等大眾傳媒的普及,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有極大的沖擊。42%的學生看電視的時間每天超過一小時,30%的同學經常上網……數(shù)據(jù)表明更多的學生在電視與課外書之間更喜歡前者,但是如果讓學生過分地依賴聲像材料,這些畫面確實有利于學生形象思維的發(fā)展,但久而久之,就會削弱兒童感受語言文字的能力,削弱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由此可見,糟糕的閱讀現(xiàn)狀更是警示所有的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重視和搞好學生課外整本書的閱讀,糟糕的閱讀現(xiàn)狀呼吁我們必須要做好學生課外閱讀整本書的指導。
三、激發(fā)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
古人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課外閱讀材料中總會有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首先挑選學生自己愿意看,樂意看的書讓他們讀。比如:挑選一些童話、寓言、故事書等學生感興趣的書讓他們讀,他們就會被書中扣人心弦的情節(jié),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深深吸引,久而久之,他們讀書的胃口就會被調動起來,并且胃口會越來越大,會主動尋求讀更多整本書。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職責不在于傳授學生多么高深的學問,而是激發(fā)孩子們的課外閱讀興趣,引領他們徜徉書海,享受書的芬芳,收獲書的厚重,感悟書的蘊藉。如何激發(fā)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呢?我做了如下的一些嘗試。
1.用聽故事、講故事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小學生因為年齡小,生長發(fā)育時期最容易產生的是對事物的直搠興趣。因此,小學生最喜歡就是爸爸、媽媽、教師講故事。他們常常都會被故事情節(jié)所吸引。我們要善于抓住小學生喜歡聽的物點,喚起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比如《格林童話》中的《白雪公主》、《小紅帽》等故事很適合低年級學生聽、講。教師可以從中選取最有趣味、最富有感染力的精彩片段,聲情并茂地講給學生聽,講到高潮時故意“賣關子”,制造懸念,借機向學生推薦這本書,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多方調動學生的讀書興趣,最終達到讓學生喜愛讀書的目的。營造讀書氛圍,增加讀書情趣,營造學習場所的文化氛圍。
2.簡介主要內容。這是最常用的一種推薦方法。主要內容可以由教師介紹,也可以由讀過此書的學生簡單敘述。要講出其精髓,語言力求生動,有感染力,使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
3.借用名人(或媒體)評價。有些優(yōu)秀讀物在歷史上或當今社會影響較大,不少名人讀過并給予評價,有的媒休也作過推介。教師可把這些評價或推介材料介紹給學生,借用名人和媒體的影響,增強讀物的吸引力。
4.朗讀精彩片斷。朗讀作品中一個優(yōu)美的段落或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片斷,也會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致。如介紹《城南舊事》,就可繪聲繪色地朗誦《城南舊事》中精彩的片斷,勾起學生閱讀興趣。
5.講述創(chuàng)作故事。許多作品的產生都有其艱辛、有趣的創(chuàng)作故事,這些創(chuàng)作故事是學生喜聞樂見的。由此引出的作品往往能使學生有親切感,產生閱讀愿望。
6.讓學生家長參與。大部分學生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書面作業(yè)以外,課外閱讀的任務是沒有好好完成的。老師要加強家校聯(lián)系,讓學生家長指導、督促學生課外閱讀。家長最好和孩子一起看書,看完之后,和孩子交流學習心得,并且給予表揚獎勵,學生課外閱讀就會長期堅持,并且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習慣養(yǎng)成了,將是學生一生受用的寶貴財富。事實證明家長管理得好的學生知識面廣,口語交際,習作表達的能力遠遠勝過那些不愛讀書的孩子。
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整本書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好事。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把這件事做好了將會為國家培養(yǎng)出語文素養(yǎng)高,知識豐富的接班人。我們國家的繁榮富強將指日可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