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格菲
讓我們學(xué)會沉默。
不是白晝孕育出了光明,是沉默的黑夜。白晝的氣力在喧囂中早已耗盡,有能力孕育出光明力量的,只有沉默的黑夜。
陰謀和愛情,誕生與死亡,越有力量的,往往更可能在沉默中孕育。
左司馬問楚王:“一只大鳥落在山丘上,三年來不飛不叫,沉默無聲,為何?”楚王答道:“三年不展翅,是要使翅膀長大;沉默無聲,是要觀察、思考與準(zhǔn)備。雖不飛,飛必沖天;雖不鳴,鳴必驚人?!庇谑?,來年他便頒布了九條法令,廢除了十項措施,處死了五個貪官。在沉默中,我們能夠冷靜地為未來做準(zhǔn)備,積蓄力量。沒有積蓄,就如孟子所言: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無法爆發(fā)。
思想的沉默不也是如此?魯迅曾說,當(dāng)我言語時,我感到空虛,當(dāng)我沉默時,我感到充實??稍脒^,為何雕塑中思想者托著腦袋沉思,而非在激烈地表述?思想誕生于平靜的思考,過于急切地表達(dá),往往使自己表達(dá)的內(nèi)容欠缺邏輯完整性。而對于聽者來說,很難完全理解表述者的意思。所以,在思想的誕生與傳播中,沉默是必要的。所以,雕塑不語,思想者不語,思想不語。
但我們應(yīng)該學(xué)會沉默。有人說,沉默是金,這些人中,有智者,也有庸人,更有制造出令魯迅耳不忍聞的流言的人。
中華民族是善于沉默的民族,這一點在苦難深重的中國百姓身上尤其得到體現(xiàn)。被當(dāng)做牲口般喂養(yǎng),被奴役,甚至在改朝換代時,被入侵的軍隊當(dāng)作糧食,被生吞,他們始終沉默。沉默中,他們的頑強堅韌欲火而生,但沉默給他們帶來的,更多的是更大的不幸。隱忍了幾千年,若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要在沉默中滅亡!劉和珍們選擇了爆發(fā),而有的人卻仍然沉默。甚至貶低那些奮不顧身的學(xué)生,面對人民的爆發(fā),任何冷靜都是多余,更是一種麻木不仁,最后必將在沉默中滅亡,面對強權(quán)惡勢力不敢反抗,只能使自己的苦難更加慎深重。
同樣地,心中有道義,不可不說,心中有真理,不可不說,機(jī)會來臨,不可不說。
為了向不幸的人民喊一句:“有心殺敵,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為了喚醒人民反抗,譚嗣同拒絕逃亡,用自己的鮮血祭革命之旗;為了能說出心中的真理,布魯諾遭受火刑;為了得到重用的機(jī)會,孔子周游列國,滔滔不絕地推行仁義之道,被譏諷為喪家之犬也在所不惜。如果人人明哲保身,落后的、腐敗的如何被除掉?萬馬齊喑的時代如何進(jìn)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