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正龍++張林垚++楊江++劉鵬飛
[摘 要] 科學疏導電力電纜入廊相關費用,有助于提高電力公司對電力管線入廊的積極性,推動電力管線入廊工作順利開展。文章在有償使用費測算模型的基礎之上,建立較為系統(tǒng)的電力電纜入廊有償使用費的補償模型,并對原有線路遷改、新建線路等電氣部分新增費用提出資金疏導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電力電纜;入廊;補償模型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9. 056
[中圖分類號] F2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19- 0131- 03
0 引 言
2015年8月3日國務院發(fā)布的《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fā)〔2015〕61號)[1],一是要求統(tǒng)籌規(guī)劃、有序建設,城市新區(qū)、各類園區(qū)、成片開發(fā)區(qū)域的新建道路要同步建設地下綜合管廊,老城區(qū)要因地制宜、統(tǒng)籌安排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二是實行有償使用、嚴格管理,入廊管線單位應向管廊建設運營單位支付管廊有償使用費用,協(xié)商確定地下綜合管廊收費標準,形成合理的收費機制。至此,開啟了我國綜合管廊建設的序幕,各大部委紛紛出臺指導意見和支持政策,幾乎所有省市都積極響應,編制完成了綜合管廊十三五規(guī)劃和遠景規(guī)劃。
綜合管廊對電網發(fā)展是挑戰(zhàn),更是機會。電網規(guī)劃[2]不僅要主動適應,積極對接,也要深入分析電纜入廊對電網投資、建設和運維的影響從而提出針對性措施和應對策略。以往,電網公司電力電纜通道以“誰主張、誰出資”為原則,土建費、原有線路遷改費、電力電纜與架空線差價原則上由發(fā)起方承擔。而綜合管廊建設中PPP模式[3-4]廣受追捧,社會資本在綜合管廊建設中的影響力逐漸擴大,甚至比肩政府成為投資主體之一,而社會資本帶有一定逐利性,目前暫行的入廊優(yōu)惠政策或免費入廊政策會松動,入廊收費成為必然。再加上配合綜合管廊建設而產生的原有線路的遷改費、新建線路因建設標準提高與原設計產生的差價,電力電纜入廊投資耗費巨大,特別是既有電網入廊改造并無增供電量收益,僅通過目前的電價機制回收投資非常困難。如何疏導電力電纜入廊所產生的費用[5-7]成為電網公司及相關研究機構的關注重點。
本文力求在有償使用費測算模型的基礎之上,建立較為系統(tǒng)全面的電力電纜入廊有償使用費的補償模型,并對原有線路遷改、新建線路等電氣部分新增費用提出資金疏導策略。
1 有償使用費測算模型
1.1 測算依據
綜合管廊有償使用費包括入廊費和運營維護費,入廊費主要是為了補償綜合管廊的建設成本,運營維護費指管廊投入使用后所發(fā)生的管理維護費用。根據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和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文件(發(fā)改價格[2015] 2754號)[8],關于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有償使用費的費用構成因素,入廊費可考慮以下因素:
(1)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本體及附屬設施的合理建設投資。
(2)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本體及附屬設施建設投資合理回報,原則上參考金融機構長期貸款利率確定(政府財政資金投入形成的資產不計算投資回報)。
(3)各入廊管線占用管廊空間的比例。
(4)各管線在不進入管廊情況下的單獨敷設成本(含道路占用挖掘費,不含管材購置及安裝費用,下同)。
(5)管廊設計壽命周期內,各管線在不進入管廊情況下所需的重復單獨敷設成本。
(6)管廊設計壽命周期內,各入廊管線與不進入管廊的情況相比,因管線破損率以及水、熱、氣等漏損率降低而節(jié)省的管線維護和生產經營成本。
運營維護費還需要考慮考慮以下因素:
(1)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本體及附屬設施運行、維護、更新改造等正常成本;
(2)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運營單位正常管理支出;
(3)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運營單位合理經營利潤,原則上參考當?shù)厥姓眯袠I(yè)平均利潤率確定;
(4)各入廊管線對管廊附屬設施的使用強度;
(5)其他影響因素。
一般情況下入廊費參考直埋管線成本進行測算并分攤,運營維護費按實際產生費用進行分攤。兩項費用測算最核心的問題在于如何進行分攤。
(1)入廊費的分攤方法。入廊費的分攤主要采用空間比例法[9]、直埋成本比例法[10]或直接以直埋成本作為管線入廊費;
(2)運營維護費的分攤方法。運營維費的分攤主要采用空間比例法、直埋成本比例法。
1.2 空間比例法
空間比例法是利用各管線在綜合管廊中的空間占比進行費用分攤的。計算公式如下:
Y1i=(TC+NC+R1)×W1i(1)
Z1i=F×(1+R2)×W1i(2)
W1i=[Vi+(V-∑iVi)×Vi/∑iVi]/V(3)
式中:Y1i、Z1i分別是采用空間比例法測算的管線i的入廊費及當年運營維護費;TC為綜合管廊總投資,是政府財政投入資金與非政府財政資金的總和;NC為非政府財政資金;R1、R2分別為建設投資合理投資回報率、運營單位合理經營利潤率;F為綜合管廊的本年度運營維護成本;W1i為管線i采用空間比例法時的分攤系數(shù);Vi為管線i所占空間;V為管廊內總空間。
1.3 直埋成本比例法
直埋成本比例法是利用各管線單獨敷設成本的占綜合管廊中所有管線單獨敷設成本比例進行費用分攤的。計算公式如下:
Y2i=(TC+NC+R1)×W2i(4)
Z2i=F×(1+R2)×W2i(5)
W2i= Ci/∑iCi(6)
式中,Y2i、Z2i分別是采用直埋成本比例法測算的管線i的入廊費及當年運營維護費;W2i為管線i采用直埋成本比例法時的分攤系數(shù);Ci為管線i單獨敷設成本,管線的單獨敷設成本需要考慮綜合管廊設計壽命周期內管線i在不進入管廊情況下單獨敷設重復次數(shù),對于電力管線,一般取4次。endprint
2 有償使用費補償模型
2.1 入廊費補償模型
綜合管廊建設能集約土地資源,改善城市環(huán)境,按照“誰受益、誰付費”的原則,政府作為最終受益者的代表[11],也應該承擔一定比例的費用。因此在考慮綜合管廊成本分攤時,既要考慮建設運營單位的成本回收,又要考慮各管線單位所能接受的上限,即“不能超過管線單獨敷設的成本”,當二者預期產生差異時,其差額部分應由政府兜底[12]。
此外,依據《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國家能源局關于推進電力管線納入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的意見》(建城〔2016〕98號),各城市可考慮電力架空線入地置換出的土地出讓增值收益因素,給予電力管線入廊合理補償。電力架空線入地置換出的土地出讓增值收益計算公式如下:
Il=(L×W)×D
式中,Il是電力架空線入地置換出的土地出讓增值收益;L為架空線路長度;W為架空廊道寬度;D為單位地價。
補償?shù)脑瓌t是優(yōu)先采用電力架空線入地置換出的土地出讓增值收益補償,而后采用政府兜底補償。以電力電纜入廊費為例,經過補償后,其計算公式如下:
Yd=Min(Y1d-Il,Y2d-Il,Cd)(7)
式中,Y1d、Y2d分別是采用空間比例法、直埋成本比例法測算的電力電纜入廊費;Cd為電力電纜單獨敷設成本。當Yd=Cd時,表示通過電力架空線入地置換出的土地出讓增值收益補償后的入廊費依然超過電力公司所能接受的上限,需要政府通過直接補貼或其他形式補足差額。
2.2 運營維護費補償模型
根據《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定價辦法》,省級電網輸配電準許收入的計算公式為:準許收入=準許成本+準許收益+價內稅金。準許成本由折舊費和運行維護費構成,因此電力管線分攤的綜合管廊運營維護費應納入準許成本,通過電價機制回收。
3 電氣部分補償模型
電氣部分因配合綜合管廊建設而產生的費用主要有:原有線路的遷改費、新建線路因建設標準提高與原設計產生的差價。
原有線路的遷改費應按照“誰主張、誰出資”的原則由提出方負責線路遷改所涉及到的新建塔基征地手續(xù)辦理及費用支付、拆除原有線路的青苗補償?shù)裙ぷ?,新建該線路所產生的費用也應該由提出方支付。
新建線路的情況需要分類討論。如果原規(guī)劃設計是采用電纜的,其建設費用應納入準許成本,通過電價機制回收。如果原規(guī)劃設計是采用架空線、因入廊而改用電纜的,按架空線核算的建設費用納入準許成本,通過電價機制回收;因建設標準提高與原設計產生的差價應尋求政府補貼。
4 結 論
本文根據綜合管廊有償使用費測算依據建立了電力電纜入廊有償使用費測算模型。為疏導電力電纜入廊所產生的相關費用,在有償使用費測算模型的基礎之上,提出了電力電纜入廊有償使用費的補償模型,并對原有線路遷改、新建線路等電氣部分新增費用提出資金疏導策略。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電力公司對電力管線入廊的積極性,推動電力管線入廊工作順利開展。
主要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Z].2015.
[2]張麗,魯斌,夏涼. 高壓電纜線路與城市地下空間資源協(xié)調規(guī)劃[J]. 華東電力,2011(8):1304-1307.
[3]劉禹,李鑫. 基于PPP的城市綜合管廊投資與收益模式研究[J]. 建筑經濟,2017(2):10-14.
[4]杜婭妮. 地下綜合管廊項目PPP模式應用研究[J]. 建筑經濟,2016(10):58-61.
[5]崔啟明,張宏,韋翔. 城市綜合管廊收費定價模式探討[J]. 建筑經濟,2016(9):11-15.
[6]譚忠盛,陳雪瑩,王秀英,等.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管理模式及關鍵技術[J]. 隧道建設,2016(10):1177-1189.
[7]王曦,祝付玲. 基于博弈分析的城市綜合管廊收費對策研究[J]. 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3(1):197-203.
[8]方圓震.國家發(fā)展改革委會同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指導地方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有償使用制度[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5-12/09/content_5021816.htm.2015-12-09.
[9]陳壽標. 共同溝投資模式與費用分攤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2006.
[10]王建. 城市地下市政綜合管廊建設費分攤探討[J]. 上海建設科技,2008(4):66-67.
[11]田強,薛國州,田建波,鄭立寧.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經濟效益研究[J]. 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5(z2):373-377.
[12]王曦,祝付玲. 基于博弈分析的城市綜合管廊收費對策研究[J]. 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3(1):197-2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