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與眷戀人間煙火味兒,撰寫?zhàn)堑谝槐撅嬍澄幕∑贰秾幉ɡ衔兜馈贰?/p>
寧波人早有采食苔菜的習慣,在許多古籍和地方志上都有記載。苔菜時常參與寧波菜肴與糕點,溪口千層餅、苔生片、油贊子、苔菜拖黃魚、苔菜花生米……都有苔菜的蹤跡。用苔菜制餡做月餅,乃是正宗的寧波古早味道。
立秋剛過,暑氣漸消,上海街巷的空氣里彌漫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烘烤香氣,時而濃郁,時而輕淡……不消說,那香氣必定是剛出爐的鮮肉月餅。對哦,上海人一直喜歡并迷戀著鮮肉月餅,而我們寧波人卻唯獨鐘愛苔菜月餅。
苔菜,學名滸苔,生長于寧波近海巖石或灘涂,它是大海對寧波人的饋贈,風干后呈條狀,故寧波人謂之“苔條”。寧波人早有采食苔菜的習慣,在許多古籍和地方志上都有記載。苔菜時常參與寧波菜肴與糕點,溪口千層餅、苔生片、油贊子、苔菜拖黃魚、苔菜花生米……都有苔菜的蹤跡。用苔菜制餡做月餅,乃是正宗的寧波古早味道。
早些時候,甬城祖屋是臨街枕河,枇杷門巷里隱著盈翠軒窗……八月十六那一天,藤花古屋下的老墻門里,各家各戶都會準備好西瓜、葡萄,連帶幾卷油紙裹著的苔菜月餅。供月之后,每人分得一兩個苔菜月餅,不一會工夫吃光,那咸甜可口的苔菜月餅,給許多老寧波人留下過深刻記憶,傳遞著永不散場的溫情和耐人尋味的美好,乃是一種天生麗質難自棄的寧波老味道。
甬城舊俚云:“八月十六中秋節(jié),月餅餡子嵌嘞甜;新米蜂糕紅印添,四親八眷統(tǒng)送遍……”中秋佳節(jié)倍思親,最具特色的節(jié)令食品當屬團圓的月餅。但寧波人自撰歷書,獨定八月十六為中秋節(jié),居然一直延續(xù)至今,舊時,家家戶戶香案供桌,婦孺拜月,秋桂金馥,花鬘云影,總有一卷苔菜月餅隱藏在皎皎的月色中。
舊時的寧波,大概在農歷七月半左右,立秋剛過,暑氣漸消,甬城各家老字號、飯店門口就開始出售苔菜月餅,那剛出鍋的月餅,還燙手,即使你剛在隔壁點心店吃過小籠、生煎饅頭,但無論經過哪攤,一聞到那股濃濃的烘烤香氣,看見那焦黃的外殼,不禁垂涎,趁熱總會帶幾只回家。
苔菜月餅,嚴格意義上屬“蘇式”一脈。寧波傳統(tǒng)月餅的制作是非常精致考究的,先要制“酥”,由面粉和油混合而成的,目的是讓餅皮更加松脆。備好“酥”后,將面團和酥揉到了一起。揪成大小相等的面團后用搟面杖搟成薄皮,并包入餡料,按成扁鼓形。有句行話:“三分打餅七分烘。”月餅包好餡后,就被放進烤爐,不消多時,一大爐鮮香酥脆、蓋著紅印的苔菜月餅就火熱出爐了。
正宗的苔菜月餅大小均勻,圓正、周邊鼓起;餡心松軟,干濕交融,苔菜鮮味、麻油香味濃郁。能創(chuàng)造將“苔菜”作為月餅餡的寧波人,可謂聰明絕頂,又不失風雅,制作精雕細琢、細膩考究,情意綿綿,大都也秉承了原汁原味的寧波風味。
前幾天,一家人逛到了南塘老街,本想買斤“油贊子”吃吃,遠遠望去那蜿蜒二三十米的隊伍,馬上打了退堂鼓。恰巧路過甬城老字號“趙大有”,剛好有現(xiàn)場制作的苔菜月餅出售,看著新鮮,就買了幾個。回來一口咬下去,一股濃郁的苔菜香味兒撲鼻而來,蘇式餅皮松酥,餡料飽含濃郁的麻油香氣,甜中帶咸,咸里透鮮,嘗過之后,便認定這才是正宗本埠的月餅。
當下中秋還未到,月餅票已被人們樂不知疲地送來送去,回收月餅票的販子穿梭于各大酒店,酒店的月餅包裝精美,套上高貴的禮盒,少則幾百,多則上千,價格不菲卻華而不實。月餅餡也如出一轍:皆用豆沙、蓮蓉伴蛋黃,重糖重油,咬下去黏牙,而真正好吃的月餅少之甚少,頗具寧波地方特色的“苔菜月餅”更很少見到,這愈發(fā)顯得樸素而真摯、源遠而流長。
秋雨初霽,抖落了一地三秋桂子,香甜的木樨香氣飄蕩于人世間。于此時節(jié),泡一壺碧綠生青的好茶,慢悠悠地剝開一只苔菜月餅,吃時,還要用另外一只手湊在嘴巴下面接住掉渣,不想令我這等俗人也“偷得浮生半日閑”,附庸風雅一番,那滋味,真叫作現(xiàn)世安穩(wěn),歲月靜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