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媛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表達訓練是提升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近幾年來,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課堂上關(guān)注表達的現(xiàn)象日漸增強,然而有些教師理解得比較膚淺,生搬硬套別人成功的教學經(jīng)驗,流于形式,走進了這樣或那樣的誤區(qū)。
一、偏離課文教學的表達訓練
1.誤區(qū)描述
語文課堂中,我們經(jīng)??吹嚼蠋煘榱藢W習某些語文知識或表現(xiàn)方法,而安排偏離課文教學的表達訓練;這些訓練脫離了文本的內(nèi)容資源,破壞了課堂教學的連貫性,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失去了表達訓練該有的價值。比如老師讓學生用某個詞語造句;讓學生把某個句子說得再具體些……從形式上看,這些都是在進行表達訓練,但卻偏離了文章的主旨,破壞了教學的主線。
2.原因分析
有些教師在“關(guān)注表達”的過程中機械操作,為表達而表達,偏離了課文教學正常的軌道,沒有有效地利用文本資源,忽視了語文的人文性。學生在這樣的表達訓練過程中,只是機械地完成任務(wù),缺乏情感的熏陶,無法達到在閱讀教學中表達技能和情感體驗雙豐收。
3.兩種對策
如何在表達訓練中避免“偏離”文本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是找準訓練點,在感悟文章主旨中訓練表達。教師在設(shè)計表達訓練時,要抓住課文的“精彩之筆”,即課文中采用了巧妙的表達方法和技巧,蘊含著人文教育價值之處。抓住精彩的詞句加以設(shè)計,不但能將這種表達方式內(nèi)化,而且還能深刻地體會到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
二是表達訓練從“工具”入手,走向“人文”。先進行側(cè)重工具性的訓練,為下面人文性的訓練打下伏筆。這樣,整個表達訓練過程中,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學生內(nèi)化了課文的語言,心智亦受到啟迪,言意兼得。:
如《魚游到了紙上》一課,學生明白了“一絲不茍”的基本意思后,老師是這樣教學的:
師:是的,就是形容做事非常認真。文中的“那位青年”就是這樣一個“一絲不茍”的人。
師:如果讓你在課文中的那種環(huán)境中畫金魚,你怎么才能一絲不茍呢?
生1:我會像那位青年一樣,聽不見周圍任何聲音。
生2:我會對自己說,你要專心地畫自己的畫,別人怎么說,你都不能在意,畫好每一筆。
……
師:說得有道理。你們和作者一樣,做事絲毫不馬虎,這就是“一絲不茍”。
課文中的某些關(guān)鍵詞有著舉重若輕的地位,教學中,老師要及時抓住這些詞語,合理設(shè)計表達訓練,用足用好,內(nèi)化課文的語言,也為感悟課文服務(wù)、升華主題服務(wù)。
二、套用模式的表達訓練
1.誤區(qū)描述
部分教師設(shè)計的發(fā)表感想、抒發(fā)感情、表述感動等所謂的表達訓練習慣于套用模式,不能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學生為了配合老師,挖空心思講空話、套話,講言不由衷的話,背離了“表達”的初衷。比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教師問:“看到他(父親)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你有什么想對他說?”學生交流:“加油!“你真堅強!”學生的語言內(nèi)容空洞,思想?yún)T乏,語言干癟,缺乏真情實感,這與課標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無疑是背道而馳的。
2.原因分析
表達訓練游離于課文的情境以外,割裂了學生與文本的關(guān)系。表達訓練成了走過場,為訓練而訓練,流于形式,學生的語言沒有深度,沒有溫度,不能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這樣不僅不能真實有效地加深學生對文本語言的感悟,也無法真正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3.對策
要克服表達訓練中的“假大空”現(xiàn)象,教師首先在設(shè)計表達訓練時要有預(yù)設(shè)。設(shè)計本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使學生能夠充分挖掘自身的潛力,激發(fā)表達的興趣,這是表達訓練扎實有效的重要前提。其次,表達訓練時要注重情境的營造。訓練中,教師應(yīng)該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綜合運用圖片、視頻、語言渲染、朗讀等手段來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情感,使學生融入課文所營造的情境中,深入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這是表達訓練扎實有效的重要途徑。
全國特級教師盛新鳳老師在執(zhí)教《去年的樹》(人教版第七冊)一課時,是這樣進行表達訓練的:
師:親愛的小鳥,你看到朋友了,你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你想說什么?你要走了,但你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你還想說什么?
生:我想說,大樹,永別了。我要走了,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為你唱了歌,已經(jīng)赴了約定。我以后還會尋找你另外的火柴的蹤跡,再為你唱歌。
……
師:同學們,你們都是守信重情的孩子啊。小鳥飛走了,帶著淡淡的傷感,但她給大樹留下了歌聲,留下了友情,留下了我們世間最最寶貴的誠信。
盛老師高明之處在于,她用富有詩意的語言,將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中,鳥兒對樹的那種濃濃的深情讓學生為之動容,學生的情感被調(diào)動起來,儼然化身為那只深情的、傷感的小鳥,入情入境的表達,說出了他們的真情實感,這樣的語言,這樣的課堂,怎能不讓人感動?
三、形同虛設(shè)的表達訓練
1.誤區(qū)的描述
閱讀教學中,表達訓練應(yīng)目標明確,教師對“練什么”、“怎么做到心中有數(shù),讓學生“一練一得”。但在有些課堂中,卻發(fā)現(xiàn)不顧學生的學情,或訓練太難,學生無從下手;或訓練太簡單,學生的表達能力沒有得到發(fā)展;或訓練過程粗糙,缺乏指導,最終訓練不到位,就像腳踩西瓜皮,滑到哪就是哪。這樣的表達訓練形同虛設(shè),學生的語言能力不能真正得到提高。
2.原因分析
表達訓練沒有在備課時給予重點安排,沒有足夠的重視或者在這方面進行過多的思考與鉆研,所以設(shè)計的表達訓練沒有層次沒有梯度。
3.對策
將教材吃透,對文本有深入的解讀。只做到這一點,才能保證表達訓練“教什么”這個大方向把握準確。表達訓練要依據(jù)學生的學情,需要依據(jù)學段要,及班級學生語言水平的實際情況,需要考慮通過訓練使學生對蘊藏于課文中典型的常用的語言知識有感性的認識,經(jīng)過遷移墨化,能模仿運用在自己的語言表達中。
最后,表達訓練要有層次性,教師的指導要有針對性,通過言語的點撥,將學生指向表達訓練的既定目標,讓(下轉(zhuǎn)139頁)(上接240頁)訓練更加實在、深入。
總之,閱讀教學中的表達訓練,應(yīng)杜絕形式主義,要根據(jù)教材中課文的語言特點,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打通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關(guān)系、學生與文本的關(guān)系、教與學的關(guān)系,解決“偏離”文本、“假大空”和“虛化”三大問題,切實提升表達訓練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