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先
【摘要】小學階段學生心智發(fā)展處于形成階段,應在注重成績的同時關注德育知識培養(yǎng)。同時,現(xiàn)階段教育界要求進行教學改革,更多關注學生綜合能力。小學語文課程能夠將德育知識融入教學。因此教師在日常授課中應加大德育知識比重,讓學生全方面發(fā)展。教師可對當下語文課程中如何加入德育教學進行具體分析,闡述其重要性及實施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途徑與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7-0114-01
自古以來,我國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就特別注重對他們的德育教育,學生的德育教育不僅有利于學生在學習成長階段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形成,而且也符合我國的人才培養(yǎng)戰(zhàn)略。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教育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滲透性。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主要是對語言文字的學習,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接受一些文字知識以及思想內容。相比其他學科,語文科目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優(yōu)勢更加明顯,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依托語文滲透性強的巨大優(yōu)勢,在學生的小學學習階段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其獨立健全人格的形成。
一、語文授課中融入德育知識的重要性
1.當前德育教學存在不足
教育界在綜合分析與研究后已經意識到德育知識在授課中的關鍵作用,因此,在改革中便強調將德育知識與語文課程相結合。但從目前來看我國教育創(chuàng)新仍具有很大短板,需要教師在未來教學中加以改善。第一,成績論意識嚴重。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家長與教師都希望學生能夠獲得優(yōu)異成績,進而考取高等院校。此種想法本身并沒有過錯,但一味的重視便會產生不良影響。教師與家長以成績?yōu)楦荆瑒儕Z了學生的課外時間,使其缺少德育知識學習,心智發(fā)展受到阻礙。第二,教師能力不足。部分學校重視德育知識培養(yǎng),但受到師資隊伍的限制;部分教師自我教學水平不高,相關德育內容掌握不透徹,無法將知識高效地傳遞給學生。改革大方向已經指出,就需要教師及時糾正自身不足,改正錯誤,在語文授課中融入德育內容。
2.對語文課程帶來益處
教師將德育知識講授給學生,使其能夠對所學內容形成正確認識,并通過自我思索與分析獲得新的認知。德育授課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能夠對某一事物形成正確的認識,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對待任何事情都有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而語文授課內容極大部分都是培養(yǎng)學生思想意識領域,使其行為能夠符合社會主義核心思想。因此,德育內容能夠為語文教學帶來益處,使其能夠良好發(fā)展,對培養(yǎng)學生心智方面做出貢獻。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存在的不足
1.育人內容“假、大、空”
在一些語文課堂教學中,雖然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多種多樣,教學氣氛活躍,但實際上教學內容卻脫離現(xiàn)實生活,不具備可行性,教育活動成為浮于表面的表演。一些教師為了實現(xiàn)德育滲透,選取了與教學內容不符的德育內容,這不僅不利于學生情感的升華,而且也不利于學生理解教學內容。
2.德育滲透意識淡薄
部分小學語文教師過多地關注學生對“雙基”知識的掌握,忽視其個性和思想品德的發(fā)展。智育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是德育在小學生的發(fā)展中也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如果小學教師過于重視智育而忽略德育,易影響小學生品德的健康發(fā)展。但部分小學語文教師的德育滲透意識淡薄。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與方法
1.分析教材中的德育資源,滲透德育教育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工作的基本工具,所有教學工作都是始于對教材的分析理解。深度地分析理解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對有效進行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深入專研教材內容,分析德育資源,在向學生傳授語文的基礎知識同時滲透著德育教育,運用豐富的語文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多種多樣、符合現(xiàn)實的德育教育,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在審美方面的能力,促使學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保證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利用業(yè)余時間學習
小學時期課業(yè)壓力較小,學生有充足的業(yè)余時間,可以利用課外活動融入德育知識內容。學生業(yè)余時間的利用需注意生活化,即貼近實際生活。業(yè)余活動安排亦需按照學生能力來制定,切莫讓活動復雜化,失去業(yè)余時間的意義。教師可讓學生在業(yè)余時間進行角色扮演游戲,針對當下社會中頻繁出現(xiàn)的不文明現(xiàn)象,如老人摔倒無人扶起,找兩組同學進行角色扮演,一組是社會上不攙扶老人的做法,另一組是攙扶的行為。表演結束后讓臺下的學生發(fā)表意見,詢問哪一種是正確行為。教師在學生發(fā)表意見后陳述正確觀點,并延伸道德方面的德育知識。通過此種方式能夠讓學生對知識記憶更為深刻,在內心中形成正確的思維意識,在今后面對社會不道德行為時亦會有自己判別是非觀念的能力,養(yǎng)成正確的價值觀。
3.與寫作教學相結合,滲透德育教育
寫作作為語言學習的重要方式,在語文教育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方式比較簡單,比較直接,對于真情實感的表達更加接近自身所思所想。因此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合理地滲透德育教育,有助學生認識真善美的道德品質,并將真善美的品質結合自己的所思所想,通過文字表達出來,在寫作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yǎng)。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幫助學生認識到文章是對一個人思想的文字表達,一個人的品質高低直接決定了文章品質的好壞,要讓學生認識到每篇文章都有其自身特有的精神內涵。
4.課文朗讀中,感受德育教育
語文課文中的內容有著豐富的情感,這種情感中也包括多樣的德育思想。在小學的教學過程中,朗讀課文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因此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們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情感,把自己置身在作者的感情之中,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體會課文中包含的德育思想。例如《白楊》這篇文章通過爸爸和孩子們的對話,表達出對建設者無私奉獻精神的敬佩之情。又如《挑山工》這篇文章表達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這些精神都可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讓學生們深深的體會,繼而把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缺乏對他人關愛、缺乏奉獻、意志薄弱的缺點改正過來,培養(yǎng)他們堅強的意志、無私奉獻的品格、關愛他人的品德。
四、結語
小學語文授課能夠對學生意識培養(yǎng)起到關鍵作用。德育知識與語文課程相結合,能夠更好地讓學生掌握與記憶德育內容,獨立對事物進行判斷,促進其全方位發(fā)展。教師應認識到德育知識學習的重要性,并依據(jù)本班學生特點,在實踐中分析與思索,實現(xiàn)德育教學對策,通過課內與課外教學相結合、加強教師自身水平等方式,使德育內容更好的展現(xiàn),讓學生掌握有關知識,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張曉蘭.新課改環(huán)境下小學語文教學中關于德育滲透的思考[J].華夏教師,2016(10):57.
[2]李俊華.論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6(11):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