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斌
當初我們嬉笑著叫“老丁”的時候,他才19歲。很慶幸的是作為大學同學至今我們一起虛度十七載,對“老丁”了解也可說深入骨髓。這個大好人不僅身高驚人,更是心存高遠。他心存天下,但卻對趨時入世的反應遲鈍,這是他內觀的結果,沒有取悅于人,更不張揚自己,面對生活真誠而心無旁騖,面對繪畫多的是真誠和自在,恬適與平和。
在讀大學的第一天,丁雷不僅因為可以俯視我們任何人的身高,更因為專業(yè)的優(yōu)秀順利成為我們的班長,他的優(yōu)秀來源于淵源的家學,天資的聰慧,很勤奮的態(tài)度。每一個優(yōu)秀的人民干部都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從此班里的各種臟活累活都是班長的了,更重要的是每次在食堂買個有肉的菜,記憶深刻的是“叉燒肉”,被大家先“審查”一番后,就只見盤底了。直至今日,大家都成家立業(yè),哪位家里兩口子吵架,也會給他去電話來評評理。沒有老丁,一定沒有我們這個至今都如此團結的“兄弟連”。從大學階段,老丁的真誠、從容、大度、執(zhí)著、平和都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更決定了現(xiàn)在的藝術態(tài)度,可以看到他藝術風格的脈絡。
在人類的歷史發(fā)展足跡中,文化總是直面現(xiàn)實生活的深刻表達,不論表現(xiàn)在繪畫上,還是在其他藝術中,概莫能外。每一次內在與外來因素的整合,文化都將面對一次全新的重生,這種重生既傳遞著過去,又面對著現(xiàn)實,活力四射,可謂繼往開來。如此,繪畫才能豐實而厚質,表現(xiàn)當下現(xiàn)實,體現(xiàn)真誠人生。
在當今的藝術界,很多人對現(xiàn)實生活的疏遠已成不爭的事實。不管這種沒有生活感悟的藝術觀有何種深刻的理由,遠離真誠面對生活的藝術創(chuàng)作,必將影響了藝術的發(fā)展。在丁雷的近作中,我們可以看到他關注現(xiàn)實人生,體會生活情趣,并承擔其面對現(xiàn)實所必須具有的歷史責任感。
“盡心知性,盡性知天。”在丁雷的畫中,我們可以找到通向他內心的途徑,不是面對外部表現(xiàn)而是向內的挖掘過程。在他作品完成的時刻,取決于精神的船舶能否到達內心的某個點上,畫面自是內觀后的外化。是意念,是心緒,是情感,而非物質的形態(tài)。他的繪畫是將其外化的方式。我們總說一個習慣于內觀的人,總是會找到獨特的視角去看外部世界,在其內心表達時很少有要直接表現(xiàn)外部客觀世界的沖動。在平時的閑聊中,他總是說“一直在尋找一個點”,我想那是因為現(xiàn)實中的實物向我們提供豐富的信息,但太具體的姿態(tài)總讓人覺得絕望,與對象保持一定的距離,出入回旋,冥思逐想。他對生活情趣的關注來源于對生活的熱愛,是一種在生活中不斷逐想的過程。
在他最近的作品中,看到的是對繪畫者本身的觀望,不喧嘩,不急躁,也不是處在一個特殊的境遇中,那種敘事性背景淺淺的只表露其情緒。顯然,這些肖像人物不是簡單地截取生活中的一個片段,一個場景,一個瞬間,他們是有意地在生活中被提煉。顯然,他們沒有什么能動性,沒有什么飽滿的力量向外爆發(fā),也沒有什么力量被迫隱忍。相反,他們安靜,安靜得有些拘謹,好像知道在一種特殊的境遇下被觀看、被追尋。畫面中目光平和,完全沒有在波瀾中閃耀的人物,在完全沒有被驚擾狀態(tài)下,自然沒有流露出人物復雜的內在性,他的從容姿態(tài)讓我們看到繪者的睿智,并不是故意地藏起了這些內在性,而是體現(xiàn)生活的單純。作品不是為了繪畫事實存在,而是為了人性事實而存在的。
“流水不爭先”,最近的這段時間里,丁雷重新回到學校導師的身邊,重新借用寫生的方式,告訴我要重新回到少年時最初學畫的態(tài)度,抓住質樸的生活感受,體驗生命存在的真實感覺?!爱敶囆g”在今天真是有點喧囂,如果寫生不是一種基本功的訓練,不是一種功利性的創(chuàng)作準備,更不是一種職業(yè)性的“做秀”。那么在這樣的畫面中體現(xiàn)了什么樣的人生價值和藝術觀念,是某種生活方式的選擇,還是某種藝術史的回溯尋源?我們都會回憶起最初學畫的時候,什么也不想,把眼前的景物以最普通的方式畫出來。在丁雷的畫中,我體會到他那句“不要一不小心把自己編空了”的含義。生活并不會改變方向,依然沿著自己的軌跡前行。真正能夠熱愛生活,感悟生活的繪者才能感受到“生活高于藝術”,生活比藝術豐富,因為這樣的生活使我們產(chǎn)生了無法言說的感觸。我們只能用不同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與手法,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讓畫家的繪畫意圖外化,更是要向觀者傳達他對于現(xiàn)實世界的理解。
其實在丁雷身上,可以嗅到的更多的是一個中國傳統(tǒng)畫家的質地,這與他平時喜歡沉浸在山水畫中勤奮不輟地描繪有關。他通過繪畫表達畫家自身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個人對于人生境界的追求。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無論道家和儒家,在用繪畫傳達情意之時,無不滲透著對于道義的追求。在丁雷的繪畫中,透過畫面,我們更多看到的是他個人的人生境界狀態(tài)。用心體會,用心繪畫,由畫會心,由畫修身。這是一種心的藝術,也是通過走近本我,而達到關照外界的人生態(tài)度。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隨心而欲不逾矩。這是孔子修心歷程中的各個階段。在丁雷的畫中已經(jīng)初步顯現(xiàn)一種穩(wěn)定的精神取向,這大概是他成長至今所要傳達給觀者的而立而又不惑的意圖吧。
兄弟十七年,我們共同成長。老丁班長,被評為最值得信賴的人,是我們前進的動力和學習的榜樣。
丁雷
祖籍山東省青州市,生于1976年1月。1999年本科畢業(yè)于山東藝術學院美術系中國畫專業(yè),2003年畢業(yè)于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yè),獲碩士學位?,F(xiàn)任教于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中國畫教研室副主任。作品多次參加國家、省級專業(yè)美展并獲獎。出版有《工筆人物畫教程》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