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佳寧
摘要:1937年底,北平藝專和杭州藝專兩校接到國民政府教育部關于兩校合并的命令,先后到達湖南沅陵,合并成立國立藝專。1939年,國立藝專又再次遷往云南昆明,最終在呈貢安江村安置辦學。在昆明期間,藝專學生努力學習,同時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抗戰(zhàn)宣傳活動。1940年7月,校長滕固因解聘方干民老師引發(fā)學潮,滕校長決意辭職,呂鳳子先生接任校長職務后,國立藝專再次遷往四川璧山。從此,國立藝專離開了辦學一年半的昆明。國立藝專內遷昆明辦學時間不長,但是其意義和影響值得關注。
關鍵詞:國立藝專;遷滇辦學;辦學活動;影響
一、顛沛流離的國立藝專
“七七”事變爆發(fā)后,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為了保存戰(zhàn)區(qū)內優(yōu)良的師資力量,更為了挽救教育,國民政府決定內遷高校。隨后,在國民政府教育部的安排下,各高校師生紛紛加入內遷的行列。1938年2月,國立杭州藝專奉部命到達了沅陵,這時因抗戰(zhàn)同樣內遷的北平藝專已先期遷到了沅陵,兩校奉命合并,縮并成立的國立藝術??茖W校成為當時唯一的國立藝術大學。
在滕固校長上教育部的《改進校務情況及關于發(fā)展國畫藝術培養(yǎng)中小學藝術師資的意見》一文中亦提到:“地方人士,囿于自私之陋習,不但缺乏協(xié)助國家教育機關之觀念,且每有設施,群起作有形無形之阻撓。即如增建教室一事,征用土地,地方政府不肯負責,地主多方為難。定購之木料磚瓦,運送之際,時被軍事機關截留征購。職于處理校務之外,復須作無聊之交涉。及教室落成,開學上課,而長沙大火事起,又令人有功敗垂成之痛苦。”在這種情形下,教育部指示國立藝專內遷昆明。因此,國立藝專錢滇辦學與“長沙大火”有著密切的關系。
當時交通工具奇缺,校方發(fā)放旅費,由師生自行設法啟程。藝專學生楊云龍在《徒步入黔目擊記》一文記述了藝專遷徙的總體情況:“教育部后又決定再將藝專遷至云南昆明。這次遷校路途長,困難多,西南公路段汽車大多破舊,且數(shù)量少,運輸十分緊張。平時買車票都很難,何況整個學校搬遷!學校有大量的校產(chǎn),如課桌、辦公桌椅、畫架、畫板、石膏像、教具等等,單是圖書就有數(shù)百箱之多,加上在校的數(shù)百學生、教工及教工家屬,怎么辦?為此,學校開了幾次會,并有學生代表參加,最后決定:發(fā)給學生有限的路費,要學生自己想辦法去昆明;職工負責押運校產(chǎn);發(fā)給教師及家屬一些搬家費?!盵1]藝專師生經(jīng)一個多月長途跋涉,陸續(xù)從沅陵抵達貴陽,在貴陽又遇日機轟炸,滿城硝煙,一片火海,藝專師生被迫繼續(xù)往西撤退,到達昆明。作出遷移決定后,甚至有幾名勇敢的同學徒步進入云南,當時《云南日報》還對此事進行了報道:“該校學生李霖燦,夏明,李長白即組織一徒步宣傳隊,在湘黔滇沿途從事宣傳工作,費時兩月,已于昨日安抵昆明,該校師生特舉行熱烈歡迎”[2]。
國立藝專遷抵達昆明后先借文林街昆華中學為校舍,因發(fā)生糾紛又借興隆街昆華小學為校舍,因陋就簡,招生上課。由此推測,1939年國立藝專遷往呈貢安江村的主要原因還是校舍問題,許多文獻中提到的日機轟炸是次要原因。學校遷到安江村后,借村中5座祠堂廟宇為校舍,經(jīng)修繕布置后,又得安然復課。
二、遷滇期間的辦學活動
(一)校務管理
新組建的國立藝術??茖W校的校務管理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行政機構方面,在校長下設立教務、訓育、總務三處。教務處設有注冊一課,參考資料一室;訓育處設有訓育指導員;總務處設有文案、庶務兩課,會計一室,出納一員。專事教官則是不屬于任何部校處的。[3]
學制方面,根據(jù)國民政府教育部1939年6月17日頒布的《專科學校得采用五年制》法令,國立藝專按照要求從1939年秋開始招收五年制??疲瓉碚惺盏膶W生仍使用舊制,國立藝專此時的學制是新舊制并行。
招生方面,按照國民政府教育部1938年6月22日頒布的《民國二十七年全國國立各院校統(tǒng)一招生辦法大綱》,國立藝專按照要求采取統(tǒng)一招考模式,即考試科目及日期由教育部統(tǒng)一規(guī)定,試題由部頒發(fā),錄取分發(fā)依照部定標準辦理,當年9月1日開始高考。1939年繼續(xù)試行統(tǒng)一招考制度,并根據(jù)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調整。1939年10月18日《云南日報》上的一則《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招生廣告》對當年的招生要求作出介紹:“本校以還道來昆投考未及參加第一次試驗者為數(shù)甚多特在昆明續(xù)招新生一次茲公告其名額試驗日期等如次(一)名額:新制??埔荒昙壢ǘ┵Y格:初中畢業(yè)(三)試驗日期:十月十八,九日兩天(四)報名日期:即日起至十月十六日止(五)報名手續(xù),考試科目詳本校招生簡章附郵二分圖案即寄 (附告)所有請求復學及插班各生一并定于十月十八,九日舉行試驗,可先至本校?!盵4]可見國立藝專遷滇辦學期間的招生還是有一定的標準和要求的,并沒有因為戰(zhàn)亂與遷移忽視生源質量,為后續(xù)優(yōu)秀學生的培養(yǎng)奠定了基礎。
(二)學生生活
國立藝專在安江村復課后,積極進行改革,設立學生自治會,培養(yǎng)學生的自治能力,培養(yǎng)其互助合作的精神。1939年5月29日,國立藝專學生自治會在本校大禮堂舉行了成立大會,省黨部派員和本校校長親臨指導,大會通過了《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學生自治會章程》[5],完善了學生自治工作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以及各個機構的責任分工,并記名票選了繆鐘泰等十一人為理事,葉百令等三人為候補理事,鴻逵等三人為監(jiān)事,趙善逵等三人為候補監(jiān)事。
除正常的教學活動外,藝專學生也有著不一樣的課余生活。著名畫家吳冠中在離開昆明四十多年后回到安江村尋訪舊時蹤跡,在街邊的茶館里回憶當年生活的點滴。“‘你們那個亞波羅商店……我們驚訝了,從老農嘴中提到亞波羅,真有點新鮮,我也茫然記不清是怎么回事了。‘亞波羅商店不是賣包子、面條、花生米……嗎?我才回憶起當年有幾個淪陷區(qū)同學,課余開個小食品店掙錢以補助學習費用?!銈円娛裁炊籍?,我們上街打醬油,也被你們畫下來了,還拿到展覽會展覽。在佛廟里畫裸體……”[6]藝專學生在昆明期間既要堅持學習,又要努力維持生計,書寫出戰(zhàn)爭年代特殊的藝術求學之路。
(三)教學與實踐
進行院系調整。國立藝專到達昆明前的院系情況,《云南日報》曾做過專門介紹:“該校原系杭州北平兩國立藝專合并而成,于去年遷移沅陵后,曾經(jīng)一度改組,兩校原任校長林風眠趙畸先后去職,部派滕固任該校校長,對原有科系,加以擴充計分為專門部純藝術,與應用藝術,以及高級藝術職業(yè)學校等三部,由畫家常書鴻,雕刻家王子云,分任主任,純藝術分為繪畫雕塑建筑版畫四科,應用藝術分為工藝美術及染織圖案兩科,至高級藝術科職業(yè)學校,則就前項各科之基礎,分別設立實用技術專修班,現(xiàn)全校學生約三百余人,教職員約三四十人,均已陸續(xù)抵滇……”[7]1939年,國立藝專遷往昆明后,增設建筑系、音樂系。此外,將繪畫系分為中西畫兩系,這是國立藝專遷滇辦學課程設置方面最重要的調整。
將教學與社會實踐有機結合,積極開展抗日救亡活動。1939年,國立藝專學生采用街頭木刻展覽、木刻義賣捐獻前方等方式開展抗戰(zhàn)宣傳活動,藝專剛到昆明時就搞過一次規(guī)模較大的義賣畫展,展出遷滇途中部分師生的作品,用售票抽簽得作品的辦法,售款全部捐獻抗日。紀念魯迅先生逝世3周年再次舉辦街頭木刻義賣活動,捐款用來支援前方。此外,國立藝專在昆明組建的藝專劇社積極參與募集寒衣運動,協(xié)助《益世報》演出了《三江好》、《黃鶯兒》等劇目,募集到的捐款匯交《大公社報》轉送前方。反映出當時藝專青年為挽救民族危亡而爆發(fā)出的愛國革命熱情。國立藝專雖在昆存續(xù)不到兩年,但其對抗戰(zhàn)時期昆明救亡運動的發(fā)展興起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反映出當時藝專青年為挽救民族危亡而爆發(fā)出的愛國革命熱情為。
(四)安江學潮
按照國立高等院校慣例,每年7月初改聘教員。1940年夏,學校因解聘教務長方干民老師發(fā)生學潮,學潮在爆發(fā)之初情形即較為嚴重,“云南省民政廳廳長李鈞鑒職江日探悉,疏散在縣屬南邊三十余里安江之國立藝專學校校長因解聘教務長及教授發(fā)生風潮情形嚴重,誠恐事態(tài)擴大,當即派警察局長王幼衡馳往相機調處并維持秩序,本日擬親往辦,情形如何,容再績報”[8]。學潮的整個過程有詳細的檔案記載[9],《風風雨雨的國立藝?!芬晃闹幸灿袑@一事件的整體記述:“當學校從沅陵遷到昆明安江村上課的時候,校長滕固讓方干民先生出任教務長,可是不到半年,處于人事上的糾纏,解聘了他。杭州藝專同學在感情上接受不了,要求滕固收回解聘令,滕固校長卻堅持自己的意見,于是又引發(fā)了一場學潮,前后持續(xù)了兩個多月?!盵10]
這次事件更是直接導致滕固堅決辭去校長職務,教育部令派呂子鳳先生接任。“呂鳳子在接受校長職務時,提出一個條件,就是要把學校遷去他的住處附近。教育部答應了。這就苦了我們這些流亡學生,拿了校方發(fā)的120元路費,攜著沉重的行李去車站排隊,長途跋涉地趕去四川璧山縣報到”[11]。呂先生提出的任職條件成為國立藝專再次遷校的主要原因,所以說,國立藝專再次遷校與此次學潮不無關系。1940年9月中旬,藝專學生再次踏上遷校之路。
三、遷滇辦學的影響
回顧這段歷史,可以說國立藝專遷滇辦學對于堅持高等藝術教育、宣傳全民族持久抗戰(zhàn)和云南美術教育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首先,國立藝專作為抗戰(zhàn)時期唯一一所國立藝術院校,它嚴格的管理制度和良好的教學措施培養(yǎng)出很多優(yōu)秀的藝術人才,吳冠中、李霖燦、李浴等藝術家都是國立藝專的學生。對于戰(zhàn)時的中國教育來說,國立藝專遷滇辦學保存了我國高等藝術教育的命脈,促進了戰(zhàn)時藝術教育教學的堅持與延續(xù)。對于內遷的辦學駐地而言,沖擊了當?shù)胤饨?、愚昧、保守的風氣,還積極參與了以昆明為中心的云南藝術教育發(fā)展建設,對抗戰(zhàn)時期云南藝術教育出現(xiàn)的“跳躍式”發(fā)展和藝術創(chuàng)作事業(yè)的進步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其次,國立藝專的廣大師生遷滇辦學期間開展的各種形式的愛國主義宣傳活動,通過畫展、街頭宣傳、報刊漫畫等形式參與并推動了云南抗戰(zhàn)美術宣傳尤其是木刻運動的發(fā)展,是云南抗戰(zhàn)美術運動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推動了云南抗日救亡運動的發(fā)展,為爭取抗戰(zhàn)的勝利作出應有的努力。
因此,抗戰(zhàn)時期國立藝專內遷昆明辦學,不僅是我國高等藝術教育史上一場空前絕后的地域大轉移,也是抗戰(zhàn)時期我國藝術教育重心西漸運動的組成部分,更是云南抗戰(zhàn)藝術史和云南藝術教育史上一段非常重要的歲月。
參考文獻:
[1]楊云龍.徒步入黔目擊記,烽火藝程—國立藝術??茖W校校友回憶錄[M].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8:131.
[2]藝專學生徒步宣傳隊抵滇——該校師生熱烈歡迎[N].云南日報,1939,3,4(第4版).
[3]康莊.自我介紹,抗戰(zhàn)時期貴陽藝術活動[M].貴州人民出版社,2006:17.
[4]國立藝術??茖W校招生廣告[N].云南日報1939,10, 13 (第1版).
[5] 1106-005-01388-019.批據(jù)國立藝專學生自治會呈報成立經(jīng)過案由 (1939-07-14)[Z].云南省政府檔,云南省檔案館藏。
[6]吳冠中.出了象牙之塔,烽火藝程—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友回憶錄[M].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8:6.
[7]文化新陣地——云南.國立藝術專校[N].云南日報,1939,2,17(第1版).
[8]1101-001-00619-004. 電報云南省民政廳為國立藝專學校校長解雇教務長及教授一事(1940-07-08)[Z].云南省昆明市呈貢縣縣長.云南省檔案館藏 .
[9]1106-005-00094-031. 為疏散在呈貢縣之國立藝專解聘教授發(fā)生風潮案令云南省教育廳查照由(1940-07-15)[Z].云南省政府檔.云南省檔案館藏.
[10]朱膺(瑞序),閔希文.風風雨雨的國立藝專,烽火藝程—國立藝術??茖W校校友回憶錄[M].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8:18.
[11]朱膺(瑞序),閔希文.風風雨雨的國立藝專,烽火藝程—國立藝術??茖W校校友回憶錄[M].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