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賢文
明代教育家王陽明說“數子十過,不如贊子一功”。這是我們民族千百年來教育實踐中總結的樸素的教育箴言。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這句話,就是讓孩子們多受鼓勵,使他們體驗學習成長的快樂,保持愉快的心情,這是符合教育規(guī)律的。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一個人在愉快心境中學習,無論是感覺、知覺,還是記憶和思維,都會處于活動的最佳狀態(tài)?!敖逃龖员頁P為主”,不知道這句話是哪位專家說的?我所知道的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沒有一個主張以批評為主的,都是主張以表揚為主的。這種高度的一致性絕不是偶然的,它反映的是普遍的教育真理。很多教育家總是不厭其煩地反復強調教育應以表揚為主,倡導賞識教育。曾經有人談過卡耐基成功人生的典型事例。
卡耐基小時候是一個公認的壞男孩。在他9歲的時候,父親把繼母娶進家門。當時他還是居住在鄉(xiāng)下的貧苦人家,而繼母則來自富有的家庭。父親一邊向繼母介紹卡耐基,一邊說:“親愛的,希望你注意這個全郡最壞的男孩。他已經讓我無可奈何。說不定明天早晨以前,他就會拿石頭扔向你,或者做出你完全想不到的壞事。”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繼母微笑著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頭認真地看著他。接著她回過頭來對丈夫說:“你錯了,他不是全郡最壞的男孩,而是全郡最聰明最有創(chuàng)造力的男孩。只不過,他還沒有找到發(fā)泄熱情的地方。”
繼母的話說得卡耐基心里熱乎乎的,眼淚幾乎滾落下來。在繼母到來之前,沒有一個人稱贊過他聰明,他的父親和鄰居認定:他就是壞男孩。但是,繼母就只說了一句話,便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就是憑著這一句話,他和繼母開始建立友誼。也就是這一句話,成為激勵他一生的動力,使他日后創(chuàng)造了成功的28項黃金法則,幫助千千萬萬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道路。
卡耐基的父親恨鐵不成鋼,他或許是平時習慣了,或許是根本未意識到,當著孩子的面數落其種種不是,并斷言孩子是“全郡最壞的男孩”,這對孩子的心靈會有多大的傷害啊。許多孩子就是因為大人無休止的數落而變得平庸,或是因大人的“定論”而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誤了終生的。許多成年人在回憶起上學時為什么喜歡這門課,不喜歡那門課時,原因常常是哪個老師對他好,哪個老師對他不好。很多情況下,幼稚的孩子是因為喜歡這個老師才喜歡上這門課,而哪個老師“得罪”了他,他常常會以不好好學那門課的行為來消極對抗。這就是每個孩子都有的,不管是非好壞的逆反心理。好在這位繼母有獨特的眼光,全然不為別人的“定論”所左右,在端詳了卡耐基后,給出了全新的判斷,說卡耐基是“全郡最聰明最有創(chuàng)造力的男孩。”她會看相嗎?非也。這主要是她有一顆愛孩子的心,她希望孩子有出息;她懂得頑皮孩子的特性――頑皮一點的孩子往往思維特別活躍,精力過剩,如果沒人好好引導,往往會成為“最壞的孩子”,反之,如果引導得法,則會成為“最好的孩子”;她懂得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并從對孩子的表揚開始做起,引導孩子將“熱情”發(fā)泄到可以發(fā)泄的地方去。這位繼母或許沒有學過教育學,但她勝過許多師范學院培養(yǎng)出來的人,正是她的表揚激勵,循循善誘,及具體的行動引導,才造就了舉世聞名的“卡耐基”。
記得《孫中山傳》里記載,孫中山先生的故居翠亨村,他們家曾租種過的一塊農田叫“龍?zhí)铩?,從小他的父輩、祖輩就給他灌輸國家、天下這些概念,認為他會成就一番大事,并給他起了個幼名就叫“帝像”。雖然這些都帶有封建色彩,但這無疑培養(yǎng)了孫中山的社會責任感,后來,孫中山無時無刻不把自己與中國和中國人民聯(lián)系在一起,他才會歷盡千辛萬苦,努力承擔起拯救國家和民族的重任,成為中國革命的偉人。
這里還有個美國孩子的故事。羅杰.羅爾斯是美國紐約州第一任黑人州長,他出生在紐約州的一個貧民窟,這里的孩子逃學、打架成風,有的還偷竊、吸毒,非常難管,長大了也很少有能找到體面工作的。記者問起羅爾斯怎么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并做了州長?他說是因為他的小學校長皮爾.保羅。
皮爾.保羅剛到這個貧民窟的小學校,事事一籌莫展,他想盡辦法,勸孩子們回到課堂,勸他們不要打架,勸他們要有理想,但都無濟于事,最后他想到了給孩子們“看手相”。
當羅爾斯伸著臟兮兮的小手走向講臺時,皮爾.保羅展開他的小手,說:“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是紐約州的州長。”這句話在羅爾斯幼小的心靈里發(fā)生了一次大爆炸!因為從小到大,只有奶奶讓他振奮過一次,有一天奶奶說他長大后可以成為一艘五噸重的船的船長。
從此后,羅爾斯記下了這句話,并堅信它,他的手和臉總是洗得干干凈凈,他的衣服不再沾滿泥土,他不再說污言穢語,他總是挺直腰桿走路,他成了班長。在以后的四十多年里,他沒有一天不是按照一個州長的規(guī)范要求自己。五十一歲時,他真的成了州長。
我們的身邊有多少這樣的卡耐基和羅爾斯?。∪绻麄兡艿玫郊?,把長處得以發(fā)揚光大,那么,其它的種種過失,也就很容易得到糾正或會自然消失。其實,不僅僅是孩子,我們每個人都期待著別人的賞識,期待著社會的肯定,期待著自我價值的確認,這是一種積極的動力??上В覀兊脑S多家長及教師并不懂得這個道理。有人說中國的孩子受的是物質上的溺愛,精神上的挫折教育。許多家長和老師把“數落”當成了家常便飯,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導致與父母與師長的隔閡,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孩子有一種小烏龜心態(tài)。好奇的小烏龜把頭從盔甲中伸出來時,如果很安全,它便自由自在地觀察著外部世界;一旦有危險情況,頭便馬上縮了回去。如果每次伸出來時遇到的都是危險,久而久之,它便再也不敢把頭伸出來了。相反,如果每次伸出來時都是平平安安,久而久之,伸出來的頭,便不會輕易地縮回去,因為它獲得了安全感。孩子的潛能需要星星之火的點燃。
而賞識教育的奧秘就是讓孩子覺醒,推掉壓在無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潛能像火山一樣爆發(fā)了,排山倒海,勢不可擋。所有的學習障礙在孩子巨大的潛能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孫云曉老師說:“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喚醒人,喚醒人內心中沉睡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