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和平
如果說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風就是主課。我出生8個月就被送到爺爺朱德和奶奶康克清身邊,幾十年的共同生活,我記憶最深的就是爺爺、奶奶身體力行傳承給我們的家風。
我們朱家的家風是:立德樹人,勤儉持家。立德樹人就是“立人先立德,樹人先樹品”,這是爺爺為家風注入的信仰內(nèi)涵;勤儉持家則是我們朱家祖祖輩輩延續(xù)下來的傳統(tǒng)。
我們家還有家訓和家規(guī)。家訓是:要做又紅又專的革命接班人。家規(guī)是:1.不準使用爺爺?shù)男∞I車。2.不準以爺爺?shù)拿x辦事。3.不準追求吃、喝、玩、樂的享樂主義。
家風、家訓與家規(guī)是一個整體,貫穿在我們?nèi)业娜粘I钪?,這是爺爺奶奶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把清廉留給子孫
在爺爺家鄉(xiāng)朱家的祖屋里,供奉著朱子家訓的神龕。最外側的對聯(lián)寫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橫批是“開源節(jié)流”。這條家訓,對朱家人的影響很大,傳承至今。
有什么樣的信仰,就有什么樣的追求。爺爺一生始終堅守共產(chǎn)黨人的信仰,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時刻保持普通一兵和勞動人民本色,并把這種樸實廉潔的美德,作為家風傳給了我們。
爺爺反復強調(diào):“粗茶淡飯,吃飽就行了,衣服干干凈凈,穿暖就行了,不然就不好到工農(nóng)中去了。”1960年10月,爺爺賦詩“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勤儉建國家,永遠是真言?!边@首詩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從進北京起,我們家就建了賬本。家中開銷,如:買生活用品、柴米油鹽、開會喝茶、出差伙食費、我們的學費、接待客人的費用……筆筆清楚。爺爺生前由工作人員管家,定期向爺爺匯報開銷情況。爺爺去世后,由奶奶親自負責。1988年夏天,奶奶年紀大了,于是叫我來管家。直到這時,我才第一次見到我們家的賬本,這是爺爺一生嚴以律己、樸素廉潔的證明。
翻開賬本我還發(fā)現(xiàn),爺爺?shù)墓べY不是越來越多,而是越來越少。1955年實行工資制后,爺爺?shù)墓べY是649.6元,那時正是我們家人口最多的時期,經(jīng)常超支。盡管如此,為減輕國家負擔,他又連續(xù)3次主動減薪。1957年1月減為579.5元,1959年4月減為460元,1960年10月以后一直是404.8元。
爺爺去世時,奶奶讓我和秘書尹慶民、警衛(wèi)員李廷良、徐宏、劉炳文、護士盛菊花給爺爺換衣服??晌覀冊诩依镎襾碚胰ィ箾]有找到一件新衣服。最后,奶奶決定讓爺爺穿他接見外賓時常穿的那件灰色中山裝。當我們把衣服找出來后,奶奶雙手接過捧著,泣不成聲:“老總啊,你一生儉樸,這件中山裝你穿了多年,你就穿著它走吧!”
爺爺雖然一生儉樸,但他對黨和國家卻很大方。美國著名作家史沫特萊女士去世后,將她的稿費(約合人民幣30多萬元)交給爺爺處理,爺爺指示:用這筆錢購買一批科技圖書、資料帶回國內(nèi)。新中國成立后,爺爺省吃儉用積蓄了2萬多元錢。爺爺去世后,奶奶讓我?guī)退o中央辦公廳寫了一封信,信上說按照爺爺?shù)膰诟?,將這些錢作為最后一次黨費全部交給了黨組織。
爺爺雖然沒有給兒女子孫留下什么財產(chǎn),但他給我們留下了比什么都寶貴的精神財富,這就是堅信馬克思主義,堅守人民的利益,廉潔自律、兩袖清風。
以德為先 立德樹人
有德才會有信仰,對共產(chǎn)黨人來說,德就是信仰、黨性、作風和品德。
我小時候,爺爺常摸著我的頭說:“你要好好學習,學好了才有出息,才能當好革命的接班人。”上小學后,奶奶多次參加我的家長會,聽班主任老師講評。每次老師表揚我,奶奶就特別高興,如果批評了我,奶奶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我談話,要我反思,改正錯誤。
建國初期,爺爺為報答當年親人舉債供他讀書的恩情,將兄弟們的后代接到北京讀書。那時,我們家曾是中南海里的一個大家庭。
1962年,國家遭遇自然災害,爺爺專門安排我們吃了一頓只有馬齒菜、野莧菜和苦苦菜的飯。爺爺邊吃邊對我們說:“這菜苦嗎?長征時我們連這樣的菜都沒得吃!現(xiàn)在毛主席領導人民克服困難,帶頭不吃肉,我們都要聽毛主席的話,同人民共患難!”爺爺還決定,身邊的孩子能住校的、參加工作的、父母在京的一律離開中南海,到群眾中去生活。這樣,孩子們按爺爺?shù)囊蠹娂婋x開,家中只留下我、援朝、春元、小蘭4個孩子。當時中南海有特灶、小灶和大灶。中央首長在特灶用餐,中辦機關領導和首長秘書在小灶用餐,普通工作人員在大灶用餐。1962年以后,爺爺雖然將我和哥哥援朝留在身邊,但讓我們平時到大灶吃飯。按規(guī)定爺爺黨費每月應交4元,但他主動交10元。爺爺?shù)囊患f衣服已經(jīng)洗得掉色了,但他不讓丟掉,要求工作人員拿去染一下色,繼續(xù)穿。
1963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70壽辰,那天,爺爺奶奶專門召集全家吃午飯。我的父母看到爺爺心情愉快,提出請爺爺留下一幅墨寶。飯后,爺爺略微思考,提筆寫下了“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堅決反對修正主義,發(fā)奮圖強自力更生勤儉建國勤儉持家勤儉辦一切事業(yè),做一個又紅又專的接班人”55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爺爺說:“給你們寫了,不是讓你們掛在家里好看,而是要你們照著做!”
這55個字,是爺爺對我們的要求和期盼,“要做又紅又專的接班人”成為我們?nèi)胰俗袷氐募矣枴?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10/20/danj201710danj20171024-3-l.jpg" style=""/>
中央規(guī)定必讀的馬列著作有30多卷,爺爺在60年代就已經(jīng)全部讀完。晚年時,他老人家眼睛花了,精力也不比從前,但每天仍抽出大量時間讀書。每次回家,我都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為他讀書。1973年以前,他已通讀毛選四卷8遍,1974年,88歲高齡的爺爺又完成了第9次通讀。endprint
讀書是學習,實踐也是學習。爺爺外出考察,只要有機會,就會帶上我和哥哥。爺爺說:“帶你們出去不是去玩的,是要你們看看工廠、看看農(nóng)村、接觸社會?!彼€要求我們寫日記,把看到的記錄下來,抽空要親自檢查。
1964年暑假,爺爺和董必武去東北考察,專門帶上了我和哥哥。這次考察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考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下面簡稱哈軍工)。老一輩革命家們?yōu)榻ㄔO這所學校傾注了極大的心血,成立之初,爺爺就為學院題詞:“努力學習近代科學技術,為建立鞏固的國防、保衛(wèi)祖國而奮斗”。在視察中,爺爺看到哈軍工各項建設取得了巨大成績,非常高興。他對我們說:“你們將來要考這個學校,將來的戰(zhàn)爭是科學家的戰(zhàn)爭,不掌握現(xiàn)代科學技術是打不了仗的!”沒想到第二年朱和、朱春元雙雙考上了哈軍工,爺爺特別高興,還對我說:“你要向他們學習,現(xiàn)在就要努力啦!”
爺爺常說:“干部子女往往容易背上一種包袱,自以為比別人優(yōu)越,這是十分要不得的!你們一定要放下架子,同工農(nóng)群眾打成一片,不搞特殊化,要能過艱苦的生活?!?966年暑假,我才14歲,爺爺就特意安排我和哥哥援朝到中央警衛(wèi)團的基層連隊當兵鍛煉,讓我們體會軍隊的戰(zhàn)斗作風。
奶奶帶我們繼續(xù)傳承好家風
好家風可以影響一代又一代人。
爺爺去世之后,奶奶接續(xù)了傳承家風的重任。改革開放以后,我們家也和千千萬萬個家庭一樣,深切感受到了國家的強大、生活的富裕。但是奶奶仍然堅持要過樸素、節(jié)儉的生活,她說:“我們都是普通人,就應該過普通人的生活?!奔依锲綍r仍然四菜一湯,剩菜剩飯仍然不許倒掉,奶奶也不許我們給她添置新衣服,為了節(jié)約,她還讓我們把爺爺?shù)囊路囊桓模^續(xù)穿。奶奶反復告誡我們:改革開放了,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來,但不是我們,我們是共產(chǎn)黨員,要做人民的公仆。
奶奶對國家、對人民,卻依舊大方:中國少年兒童基金會開展活動,她給了1000元,亞運會捐款,她給了1000元,華東救災,她又給了1000元……1989年春節(jié),有關部門給每位老干部補助200元錢,奶奶交代要把這錢退回去,補貼給家里有困難的同志。
1991年初,奶奶得知中央軍委要在四川儀隴為爺爺建銅像的消息后,專門召集全家開會,動員全家為爺爺銅像捐款。奶奶帶頭出了1萬元,我們?nèi)液凸ぷ魅藛T又湊了1萬元。當奶奶把這2萬元錢交給來北京匯報修建事宜的儀隴縣領導手里時,這位領導感慨地說:“這錢有價,康大姐您的情誼無價??!”
奶奶去世后,我把她的重要遺物,捐獻給了全國婦聯(lián)和有關紀念館,將她的存款分別捐獻給了她生前關心過的農(nóng)村小學。
幾十年過去了,爺爺奶奶和父親先后離開了我們,傳承朱家家風的責任落在了我們這一代朱家人身上。這使我深切感受到這份精神遺產(chǎn)沉甸甸的分量!
我的兒子朱辰今年30歲,出生后直到奶奶去世前,一直和她生活在一起,一共5年時間。奶奶留給他最難忘的記憶就與飯桌有關。那時奶奶已重病在身,精神也不太好了,但每頓飯一定要等朱辰吃完她才離席,為的就是要看朱辰有沒有浪費糧食。
進入新世紀,工作生活的節(jié)奏越來越快,知識的更新速度也越來越快。家庭小了,朋友圈大了,工作忙了,見面少了,在這樣的背景下,怎樣進行家教,如何傳承家風,需要我們認真思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對革命歷史文化的挖掘、宣傳和傳承,這就為我們走出家門,在更大范圍、以更多樣的形式學習、宣傳和傳承老一輩的革命精神提供了平臺。2016年9月,我和兒子朱辰參加了一場重走長征路的公益活動。當我們來到中央軍委舊址,走進爺爺奶奶當年的舊居時,看到他們在如此簡陋的生活條件下,依舊保持著堅定的信仰和一往無前的奮斗精神,我們感慨萬千。朱辰動情地說:“我們這一代人了解歷史都是從書本上或聽老人講,沒有特別直觀的感受,到了瑞金,才對歷史有了立體的了解。光榮傳統(tǒng)是共產(chǎn)黨人紅色基因的載體,我要當好朱德家風的新一代傳承人?!?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10/20/danj201710danj20171024-5-l.jpg" style=""/>
(責任編輯:王碧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