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風
文一新在教育局走馬上任,人們一時議論紛紛。
有人說,文局長人其貌不揚,不善應酬,能在眾多競爭者中勝出,肯定有硬關系;還有人講,文一新不吸煙,也不喝酒,連縣領導勸酒也不給面子,到教育局當一把手也就官運到頭了。
一個月快過去了,有人發(fā)現(xiàn),文局長很少待在機關,各個學校倒常見其身影,大家期盼的“三把火”并沒有燒。于是,私下又說開了:文一新也太平庸無能,來局里這么長時間,別說來個十年宏圖規(guī)劃,就連個下一步打算也沒有!
其實,更多人心里在替文局長急。今年要迎接國檢、省檢,這些是縣里重點工作,更是教育局頭等大事,和驗收標準對照,差距還很大呢!最突出的問題是縣城學校人多為患,鄉(xiāng)鎮(zhèn)學生流失嚴重。全縣不熱火朝天地大干一番,怎么能順利過關呢?!
某日,文局長主持會議。他首先對遲到者進行了批評,然后說:“同志們,我縣迎檢,必須消滅超大規(guī)模學校和超大班額班級,為解決困擾我縣多年的這個老大難,我給大家保證,堅決頂住人情關。在座各位,誰違反規(guī)定,咱們拿誰說事。”
大家對局長的話半信半疑??刂瓶h直學校班容量?這么多年都堵不住,文局長也是擺擺姿態(tài)罷了吧?!
新學期招生開始了,一心想把孩子擠進縣城的家長們使盡了渾身解數(shù),文局長自然是很多人的首選目標。
一日,縣領導秘書王林打來電話:“王局長,哈哈!有個事還懇請您幫忙,我一個親戚的侄子想上咱縣直紅星小學,不符合條件……”
“王秘書,今年真的不行,我已經(jīng)和校長立下軍令狀了……”
“別人不行,我還不行?起碼咱還是老鄉(xiāng)……”
“別攀老鄉(xiāng),我不能開這個口!”
不一會兒,電話又響了,文局長看是父親打來的,接了:“一新哪!你西鄰呂二嬸的孫子要上縣城學校,你給校長打個電話吧!”
“爸!這件事你不能管,這規(guī)矩不能從我這里壞了。對了,上次你瞞著我去鄉(xiāng)里申請低保,爸!你這樣做不是打我臉么?我已給人家打了電話,這個光咱不能沾!……”
開學了,縣城學校的班容量還真全降下來。
一日,文局長回老家看望父親。碰巧,在村里正遇見呂二嬸,忙問好。二嬸睨了他一眼,頭也沒抬,說:“你是教育局長了。知道、知道!我還知道,以前我們村孩子托人能去縣城上學,你當了局長,唉!都上不成了!”
“二嬸,對不起,我……”
“不要對不起,和我沒關系!咱一個老百姓,怎比人家縣官王林……”
從家里回來,文局長想到呂二嬸話里有話,便給王林撥通電話:“王林,神通廣大呀!你是怎么鼓搗讓親戚去縣城上學的?!”
“本來我為你準備了一箱好酒,可惜,送給人家校長了。唉!文局長!做事別太認真,別讓老鄉(xiāng)都念叨咱,好不好?”
新學期開始了,大家議論最多的是兩個校長因違規(guī)招生而受到了通報,對文一新的議論少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