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君:很多同學在記敘文寫作的時候,雖然懂得了如何利用語言和外貌刻畫人物,但是真寫起文章時,還是差一點火候,這或許是你忽略了場景的描寫。在《意素》2017年第6期,我們已經(jīng)介紹過許榮哲的其他寫作觀點,想必,給你的作文帶來了一定的小啟發(fā)。這期,就讓我們看看關(guān)于場景,他是怎么說的。
試著回想一下,你什么時候活在一個空無一物,仿若外層空間的地方?如果沒有,那憑什么讓你的小說人物活在那樣的空間?
小說初學者常常不自覺就把場景忽略掉,或者僅僅只用“圖書館”或“星巴克”幾個字就把場景打發(fā)掉(事實上每一間圖書館或星巴克都長得不一樣),之所以如此,我大膽猜測那是因為在過往的閱讀經(jīng)驗里,他們曾經(jīng)被人物、被對話、被情節(jié)感動過,但就是從來沒有被場景感動過。
場景當然可以感動人,以作家史鐵生的小說《命若琴弦》為例,主角是浪跡天涯,彈三弦琴、說書維生,一老一少的兩個瞎子。故事一開始,兩個瞎子一前一后走在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方圓幾百上千里的這片大山中,峰巒疊嶂,溝壑縱橫,人煙稀疏,走一天才能見一片開闊地,有幾個村落?;牟輩仓须S時會飛起一對山雞,跳出一只野兔、狐貍,或者其他小野獸。山谷中常有鷂鷹盤旋……”初看這個場景真的一點也不特別,似乎“荒涼”兩個字就可以簡單帶過。別急,我們繼續(xù)往下看,但在往下看之前,請先記下這句話:這篇小說的場景是有對照組的。
這一天,老瞎子彈斷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千根琴弦。他興奮極了,因為他的師父(也是個瞎子)曾告訴他,只要彈斷一千根琴弦,就可以鑿開琴槽,拿出里面的藥方,然后帶著一千根琴弦(當藥引子),到藥鋪抓藥,到時候就可以重見光明了。
老瞎子活了一輩子,心心念念就是彈斷一千根琴弦后重見光明這件事,如果沒有這個希望撐著,他早就活不下去了。
然而當老瞎子拿著藥方到鎮(zhèn)上的藥鋪拿藥時,所有的人都告訴他,藥方上一個字也沒有,這時候他才赫然明白,這一切都是他師父為了讓當時還是個小孩的他有一個生存的目標才這樣騙他的。
老瞎子回來之后告訴小瞎子,他記錯了,他師父說要重見光明,必須彈斷一千兩百根琴弦,而不是一千根。老瞎子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他的師父曾說過類似的話:要重見光明,必須彈斷一千根琴弦,而不是八百根。
他們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小瞎子一輩子不停地彈下去,就像琴弦必須兩端拉緊才能彈出聲音,人生也一樣,一端是追求,一端是目的,唯有兩端拉緊了,人生才能活出意義。這正是《命若琴弦》這篇小說的題旨。
故事最后,兩個瞎子離開村落,又來到另一片群山之中:“這地方偏僻荒涼,群山不斷?;牟輩仓须S時會飛起一對山雞,跳出一只野兔、狐貍,或者其他小野獸,山谷中鷂鷹在盤旋……”
注意到了沒有,此處的場景居然和一開始的場景幾乎一模一樣,甚至到了重復(fù)的地步,但讀者這時的心情已經(jīng)和當初看到這個場景時的心情完全不一樣了,當時的場景不過是個場景,而現(xiàn)在的場景,則象征了兩個瞎子的人生:重復(fù)、輪回。
所以我先前才說,這篇小說的場景是有對照組的。雖然場景是被動、沉默的,無法跳出來大聲疾呼,但聰明的小說家卻懂得利用它來說一個不斷重復(fù)、輪回的悲傷故事,沉默的場景一樣可以感動人。
“情景交融”雖然是一句老話,但請記得它同時也是一句好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