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華
【適用話題】養(yǎng)心 修身 人生態(tài)度
戴了一個手鏈,也不知什么質(zhì)地的。朋友很鄭重地送我,即使價錢不高,我也當成貴重的物品。
衣服越穿越簡單,飯越吃越清淡,生活也開始做減法,但手鏈明明是個加法。一輩子幾乎沒戴過手表,到了現(xiàn)在,忽然對手鏈發(fā)生了感情。
有點涼,有點沉。寫字吃飯都礙事,睡覺還要摘下來。要論意義,不知道有什么意義。唯一有些意義的是,看到那個圓圓的東西,由原先的一塊死木頭,漸漸有了亮光,有了生氣。如同看到一個懵懵懂懂的嬰兒漸漸變成了一個活潑的少年。
所謂靈氣,所謂亮光,不過是身上的油脂摩擦出來的。也可以說是主人把它養(yǎng)出來的。
老家的房子,十幾年二十幾年前就搖搖欲墜,每逢刮風下雨,必心驚肉跳。它堅持著,只要里面有人,有人氣支撐,哪怕只有一個老人在里面茍活,房子就站著不倒。忽然一天,老人去世,第二年便房倒屋塌,斷壁殘垣,荒草蔓延。如果沒人整理,兩年便夷為平地。人的肉體,人的氣息,確實能養(yǎng)一些什么。
長春的老田是我二十多年的哥們兒。他送我一對干癟的核桃,像弱智的腦仁。他說,你要天天揉,養(yǎng)著它們,時間長了,它們就活過來了。
近幾年,老田似乎有點抑郁的跡象,也許是身體越來越差,也許是生活太無趣。我在長春的時候,經(jīng)常到他那里閑聊。純粹的閑聊,扯起來就是一個下午。朋友之間也要互相養(yǎng)一養(yǎng)。我離開了,希望他找到新的養(yǎng)護者。
世上有用的事太多。做些無用的事,養(yǎng)點什么東西,應該是人類胎里帶來的愿望。而無用之事,于當事者其實還是有用。
(潘光賢摘自《城市金融報》2017年7月19日)
【素材分析】不管是那毫無意義的手鏈,還是那沒有人氣就會塌陷的房子,抑或是干癟的核桃,它們之于“我”而言,好似在無用地“養(yǎng)”著,其實是有所養(yǎng)的,在養(yǎng)我為人處世的心態(tài)、待人接物的姿態(tài)以及當下所處的狀態(tài)。漫漫人生,之于普通大眾而言,不為無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況且你所以為的“無用之事”究竟有沒有意義,除了當事者誰又能言辭鑿鑿地去評判呢?!順應本心,做些“無用”的事情未嘗不可。
【速用名言】
1.無用之用,方為大用?!獞?zhàn)國時期思想家 莊子
2.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 孟子
(特約教師 劉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