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立斌
內容摘要:廣大城鎮(zhèn)和農村,因城鄉(xiāng)的差別,“望子成龍”心切,以考取好學校將來獲得好工作好待遇為目標,“智育第一”、“分數(shù)第一”、“升學第一”,對孩子參加體育活動不重視。體育學科的教學特點是有德育、智育、美育、身體鍛煉與增強體質的教育功能,其他學科只能具備前三方面的功能,不具備后一個功能。
關鍵詞:示范法 講解法
我逐步加深了對農村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方法的理解。在工作中,我不斷地進行了各種教學方法的嘗試,下面就對幾種體育課堂教學方法簡單寫一點自己的探索研究。
一.講解法
講解法是體育教學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教師用語言向學生說明動作名稱、要領和方法等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帶有啟發(fā)性地講解,不僅能使學生獲得知識,了解動作的要領和方法,而且還能促使學生進行思維,培養(yǎng)學生認識事物、分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必須具有運用語言進行教學的能力,并逐步提高語言的藝術水平。體育教師還必須具有指揮能力,能正確運用口令。
運用講解法教學時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
1.講解目的明確、內容正確。在教學中講什么,怎樣講,什么時間講,教師在備課時要認真研究。切不可靈機一動,想起什么講什么,愿講多少講多少。講解要根據(jù)課的任務、教材、氣候和學生情況的不同來安排。一般說,教授新教材時可多講一些,復習舊教材時就要有針對性地少講一點。低年級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差要少講,高年級則可多講些。氣候炎熱可增加一些講解示范的時間,天氣寒冷就應少講多練,講解的內容應該正確無誤。
2.要抓住教材的關鍵,簡明扼要地進行講解。講解時,要抓住教材的關鍵,突出重點。如跑的教材重點是途中跑,而途中跑的重點是后蹬,教學中教師就應著重講解后蹬技術。講解時應運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概括出動作的要領。現(xiàn)在很多教師運用教學口訣,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教起跑,用抬(臀)、移(身)、壓(起跑器)、聽(發(fā)令聲)幾個字概括了動作的要領,又如籃球教學中的三步上籃,可概括為:一大二小三高跳。語言簡明扼要,生動形象,條理清楚,學生喜歡聽,容易懂,記得住。但是一個好的教學口訣,要經(jīng)過長期認真地總結、提煉才能形成。離開教學實踐,離開對教材的刻苦鉆研,單純追求口訣形式,是收不到好的教學效果的。講解還要根據(jù)對象的具體情況,運用術語,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技術概念。
3.講解要符合學生實際,啟發(fā)學生思維,教師講解深淺、語言的運用都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對高年級的學生,可以運用他們已經(jīng)有的知識進行講解,如講解彎道跑為什么要求身體向內傾斜時,可以聯(lián)系“離心力”的物理知識進行分析。對低年級學生可以聯(lián)系生活常識進行講解,如利用火車軌道在拐彎處外側高于內側的道理來說明人在跑彎道時也應向內傾斜。
講解要由淺入深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教師可以用提問的形式來啟發(fā)學生動腦筋、想問題。如在教“前滾翻”時,可以問學生:怎樣才能向前滾動?怎樣才能滾得好?身體怎樣才能成圓形?這樣做不僅能使學生理解得深、記得快,還能培養(yǎng)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講解要注意時機和形式。體育教學當中,大部分時間是讓學生練習,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具體情況,隨時提出要求,給予指導。如在做支撐跳躍練習時,應提醒學生快推手;在跑的時候,要提醒學生放松肩部,用力后蹬。但是,在學生做靜止用力動作或者做危險性較大的動作時,如單雙杠,頭肘倒立,教師不要做過多的講解,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傷害事故。課上的講解除集中進行外,要加強個別講解。
二.示范法
示范法是指教師通過具體動作范例,使學生直接感知所要學習的動作的結構、順序和要領的一種教學方法。
由于體育教學是教師向學生教動作技術,發(fā)展學生身體的過程,所以示范法是體育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師的正確示范不僅能使學生直觀的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而且也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每一次示范必須有明確的目的。在備課時,要根據(jù)課的任務、教材特點、學生情況來安排什么時間示范、示范多少次、重點示范什么。在教新教材時,為了使學生建立完整的動作概念,一般可先做一次完整動作的示范,然后根據(jù)教材情況做重點示范。動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還應盡量放慢示范的速度,邊示范邊講解。在進行復習教材時,則應根據(jù)學生對教材掌握的具體情況,做有針對性的示范。對低年級學生,由于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差,模仿能力強,應多示范,少講解。對高年級學生,由于他們的認識已由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可適當減少示范的比重,加強對動作的技術分析。為了達到示范的目的,要向學生明確地講清楚看什么、怎樣看、使學生邊看邊想。
三.體育課怎樣運用完整教學法和分解教學法
完整教學法和分解教學法是體育教學中根據(jù)課的任務、教材特點和學生接受能力,處理教材的兩種教學方法。完整法是從動作開始到結束,不分部分、段落,完整地進行教學的方法。完整法的優(yōu)點是一般不會破壞動作結構,不會割裂動作與動作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便于學生完整地掌握教材;缺點是不易使學生較快地掌握教材中比較關鍵和較難的要素和環(huán)節(jié)(即重點、難點)。完整法多用于動作比較簡單,學生容易掌握的教材。有些教材雖然比較復雜,但是用分解法會明顯地破壞動作結構,這樣的教材一般也用完整法進行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