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_周春倫 圖片由學校提供
機投:“下水學游泳”
本刊記者_周春倫 圖片由學校提供
周琳:我的攤位我做主
成都市機投小學,校長金艷在第一屆“阿福童悅讀研討會”上講話時說:財商素養(yǎng)是什么?它絕不單單是學會理財,而是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自我選擇的能力,是主動規(guī)劃自己的未來、最大限度利用資源的能力,財商教育的最終落腳點是兒童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
該校老師羅娟,是第一個將財商的理念與方法運用到班級管理中的班主任,她這樣形容財商教育:它就像一粒石頭丟進水里,蕩起了波瀾,這個波瀾就這樣一層層漾開去。
機投小學是成都市第一所引入阿福童財商教育理念的學校。
2011年,阿福童在國內(nèi)剛剛起步,五大主題課程體系以及相應的教材、活動、體驗館等均未成熟,校長金艷卻一眼看到了它的價值。
當時的三年級班主任羅娟,第一個將阿福童財商管理方法運用到班級中。她首先在班上制定了“日常操行幣制度”。“操行幣”即班幣,由班里的孩子共同設計。孩子們掙班幣的行為,有一個美好的名字,叫做“儲蓄良好行為”,對應的是學習生活中的三大方面內(nèi)容:“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情況”和“德育操行”。以“班幣”替代傳統(tǒng)的計分制評價,它對學生的吸引力遠遠超過沒有溫度的分數(shù)。班幣可以兌換直接的物質(zhì)性獎勵,比如:換取小禮物,或者“心愿卡”,心愿卡的內(nèi)容包括:一次上臺展示的機會、參加興趣課程、減免一次作業(yè),等等。
孩子們自己設計的宣傳海報
我是廚神,大家都來買哦!
羅娟發(fā)現(xiàn),自從班幣開始流通,孩子們的興致一下子被調(diào)動起來。班級的各項事務都設立崗位,按崗位發(fā)“工資”。如此一來,孩子們自發(fā)報名競選班干部,積極準備競選演講。但是,掙班幣又不單純是個人行為,班幣以小組的形式發(fā)放,也就是說,小組里每一位成員的表現(xiàn)都將對最后的結(jié)果產(chǎn)生影響,這就要求小組成員之間相互督促,共同努力。
除了常規(guī)的班級操行評比,班級里的很多事都可以用“懸賞”的方式來解決,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比如“班級交易日”活動策劃方案,就是羅娟用100元懸賞募來的。班級交易日活動的出現(xiàn),卻跟一次“違規(guī)”有關(guān):一個在教室吃零食的孩子被扣了班幣。這件事讓羅娟產(chǎn)生了思考,吃,是孩子的天性,既然如此,何不以“吃”為主題辦一次班級活動,讓孩子們大膽地吃一次。
因此,第一次班級交易日活動類似“美食嘉年華”,攤位上賣的都是孩子與家長共同制作的各類小吃,孩子們用平日掙得的班幣“購買”心儀的美食。值得一提的是,活動開辦之前的各項準備活動:方案設計、會場布置、宣傳海報制作等,都由孩子們一手完成。
逐漸地,班級交易日活動有了更多的內(nèi)容,比如,有愛好手工的孩子將自己的作品拿來拍賣。因活動帶來的契機,這個孩子成為羅娟班里的傳奇,在畢業(yè)三年之后的今天,她的故事還不時被老師們提起。
女孩名叫周琳,生得一雙巧手,熱愛畫畫和手工。河邊的石頭,她撿來作畫;喝過的酸奶瓶、啤酒瓶,她用麻繩、布條做成花瓶、裝飾品——任何不起眼的物品經(jīng)由她的手,都變成了惹人愛的工藝品,十分搶手。時不時地,羅娟也用班幣將她的作品買入,作為獎品發(fā)放給被獎勵的孩子。
得益于此,周琳將最初的興趣,發(fā)展為愛好、特長,并一直持續(xù)下去。后來,在老師的支持下,她在學校成立了自己的創(chuàng)意工作室,帶其他有興趣的孩子一起做手工。在學習之余,她還在淘寶上開了網(wǎng)店,出售自己的手工作品,生意做得有聲有色。不少老師也受她影響,愛上了手工。
金艷校長最欣賞周琳的座右銘:世界上沒有廢品,只有放錯了地方的金子。這句話,其實也是機投小學秉承的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
機投小學屬于城郊小學,進城務工、拆遷補償家庭占很大比重,大部分孩子95%的受教育機會和資源都來自學校,這一特殊性也促使機投小學在教育改革探索、教育資源的選擇上更加積極和開放:除了豐富的社團課程(50多個社團)、實踐課程,學校從三年級開始嘗試平板教學,引入英語繪本教學,亦是新教育實驗學校。阿福童財商教育便是諸多教育嘗試的一種。
再回到周琳的案例,在六年級畢業(yè)時,她做了一件超越同齡人也超出老師家長意料的事情——主動放棄傳統(tǒng)意義上的名校就讀機會,而選擇了一所相對較弱卻讓她心儀的中學,她認為自己在這里可以得到更好的、多方面的發(fā)展。
這正是金艷所看重的,用具有豐富性、多樣性、選擇性的校園生活,讓孩子在無數(shù)的嘗試和選擇中一步步認識和發(fā)展自我、獨立思考并學會選擇,最終成為“最想成為的那個自己”。
從2012年開始,機投小學逐步將羅娟的阿福童班級管理經(jīng)驗推廣到全校。盡管如此,每個班根據(jù)自身差異呈現(xiàn)出了不同的特點,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班級交易日”則發(fā)展為全校性質(zhì)的活動——“阿福童嘉年華”。第一屆“阿福童嘉年華”在2012年舉辦。為了方便管理,學校成立了花兒銀行,發(fā)行了校幣,孩子們手里的班幣可以等價兌換為校幣,在“阿福童嘉年華”上使用。
“阿福童嘉年華”也很自然地與社團課程結(jié)合在一起,孩子們將在社團課程中制作的手工作品等,拿到嘉年華上擺賣。一場大規(guī)模的校級活動,從始至終都由孩子們自發(fā)組織完成:攤位的劃分、商品成本的估算和定價、活動宣傳、活動過程中的分工合作等等。
第一次活動結(jié)束,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不少問題,比如,他們提出舞臺兩旁的攤位最容易引人注意,因此人流量最大,而操場角落的攤位因位置偏僻最為冷清。怎樣解決攤位劃分存在不夠公平的問題呢?孩子們自己想出了辦法——用競價拍賣的方式分配攤位——想要得到好位置,自然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因此,在第二屆“阿福童嘉年華”時,舞臺兩旁的攤位,以5塊錢起拍,最終竟以80元的高價被其中一個小組拿下。
除了“阿福童嘉年華”,學校逐步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更多的平臺:“花兒郵局”“花兒影院”“花兒超市”,與“花兒銀行”合稱為“花兒創(chuàng)意創(chuàng)業(yè)公司”,均交由孩子自己經(jīng)營管理。
金艷有一個觀點:很多道理,與其硬生生地說教,不如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實踐的空間和環(huán)境,讓他們自己在體驗和試錯中主動習得。比方說:如何讓孩子建立“價格高低”與“物品多少”的概念,以及厘清兩者的關(guān)系?那就給他10塊錢,告訴他要用這10塊錢買盡可能多的東西——他將在超市里的多次比較、拿起、放下中學會。
機投小學阿福童嘉年華結(jié)束后,全校共捐款3000余元給西昌新云小學
爭先恐后淘寶貝
十字繡社團作品展示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由關(guān)注自己到關(guān)注他人
與阿福童成都片區(qū)負責人卞淑美老師見面,我們首先玩了一個回合的游戲“魔法兔子”,類似家喻戶曉的“大富翁”,是配合阿福童財商課程研發(fā)的一款面向家庭的親子游戲。
從獲勝的條件可以看出它的導向:玩家需要集齊醫(yī)療卡、技能卡、愛心卡、管理卡以及一定額度的資金。而走向勝利的第一步恰恰是對手中有限的起始資金的分配——投資買兔子、還是存銀行?或是什么也不做、等待時機?任何一種投資都存在風險,收益大,風險自然也更高,考驗玩家的規(guī)劃、判斷和取舍能力。
而機投小學在現(xiàn)實中考驗孩子們的規(guī)劃、判斷和取舍。在“阿福童嘉年華”活動上,不少孩子掙到了“第一桶金”。對這“第一桶金”,要如何分配呢?老師們發(fā)現(xiàn):剛開始,孩子們首先想到的是“我想要什么”,買的通常是零食、玩具、學習用品;再后來,孩子們開始關(guān)注“我可以給家人買點什么”,于是,有人給奶奶買了手套,有人給爺爺買了拐杖;再往后,有孩子自愿將錢捐出來,幫助與機投小學結(jié)對的西昌新云小學的小伙伴。孩子們的眼里開始有他人了!這讓金艷十分感動。
機投小學的財商素養(yǎng)培養(yǎng)也逐步從學校走進家庭。
寒假之前,羅娟召集所有家長開了一場特別的家長會。她與每位家長簽下一份“我的紅包我做主”的協(xié)議,家長承諾將來年的壓歲錢交給孩子自己支配,白紙黑字還按了手印。
春節(jié)期間,孩子和爸媽共同制定出紅包投資方案,并制作了“小富翁存折”,將每一筆紅包的收入和支出詳細入賬。這些投資方案里,有存銀行的,有買紀念幣和郵票的,有投資自我發(fā)展的,更有孩子在春節(jié)期間發(fā)現(xiàn)了商機,做起了小本買賣。
寒假結(jié)束之后回到學校,羅娟和孩子們一起對照著存折來分析每一筆入賬和出賬:哪些是計劃中的支出,哪些是意外支出,而這些支出中,哪些是必要的,哪些又是不必要的。如此一來,相較于以前“家長擔心孩子亂花錢而將錢死死控制在自己手里”的壓歲錢處理方式,孩子們在收支的過程中,建立了“理財”的概念(只有在“理”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建立“理財”的概念),可以說是用“小代價的試錯”來預防未來“大代價的試錯”。
7年時間,阿福童項目本身經(jīng)歷了非常大的發(fā)展。阿福童財商教育理念在機投小學的應用也日益成熟,班級里形成了良好的管理和評價制度,每年的“阿福童嘉年華”活動愈加盛大,各類活動也層出窮不窮。它確實像一粒石子在水里翻起的漣漪,層層鋪開去了。
它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孩子們一改往日的懵懂,更加成熟有規(guī)劃,更主動大膽,更自信,在金艷看來,這才是最大的變化。她說,“阿福童實驗為師生打開了另一扇窗,孩子們獲得了一種全新的成長方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