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浩, 蘇寶鋒, 常玉梅, 孫 博, 尚 梅, 張立民, 梁利群
(1.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黑龍江水產研究所, 哈爾濱 150070;2. 上海海洋大學 水產與生命學院, 上海 201306)
不同養(yǎng)殖條件下灘頭雅羅魚性腺發(fā)育的組織學研究及生長比較
閆 浩1,2, 蘇寶鋒1, 常玉梅1, 孫 博1, 尚 梅1, 張立民1, 梁利群1
(1.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黑龍江水產研究所, 哈爾濱 150070;2. 上海海洋大學 水產與生命學院, 上海 201306)
采用組織切片技術對灘頭雅羅魚(Tribolodonbrandti)性腺結構、弱堿和淡水性腺發(fā)育、產卵時間及類型進行了研究。灘頭雅羅魚精巢為典型的小葉型結構,共可分為6個時期。按照卵巢外形特征和生殖細胞類型,卵巢可分為6個發(fā)育時期,對應卵細胞6個時相。研究表明,性成熟的灘頭雅羅魚在9月末性腺發(fā)育到第Ⅲ期,并以Ⅲ期越冬。而未達到性成熟的幼魚(2+齡)性腺發(fā)育到Ⅱ期,并以Ⅱ期越冬。性成熟的雄魚在4月末或5月初性腺發(fā)育到第Ⅴ期,雌魚在5月中下旬或6月初才能發(fā)育到第Ⅴ期,雄魚性腺發(fā)育快于雌魚。2~3齡個體在淡水或弱堿水環(huán)境中養(yǎng)殖,性腺發(fā)育時相并無明顯區(qū)別。弱堿水2+齡群體體重顯著高于淡水同齡群體,然而3+齡群體在弱堿水和淡水中體重沒有顯著差異。同時,弱堿水和淡水中的同齡雌、雄之間體重變化存在差異。在性腺發(fā)育周期中,雌、雄的平均肥滿度在1.313~1.697之間波動。隨性周期變化,雄性從II期開始性腺指數顯著上升;雌性性腺指數在不同發(fā)育時期都存在顯著差異,在V期最大為14.22。灘頭雅羅魚性腺發(fā)育高峰期一年只出現一次,為一次性產卵類型。
灘頭雅羅魚;生殖細胞;性腺發(fā)育;性周期;性成熟
AbstractUsing the histological methods, the gonadal development, structures of gonad, spawning time and type of reproduction inTribolodonbrandtiwere studied. The testes ofT.brandtihave typical lobular structures,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six developmental stag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varies and the types of ovarian germ cells, the oogenesis process can also be divided into six developmental stages. The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showed that the gonadal development of sexual matureT.brandtidifferentiated to stage III at the end of September, and stayed at the phase III in the winter period. While the gonadal development of immature juveniles age 2+was at the phase Ⅱ and remained such stage during the winter period. In the late April and early May, gonadal development of sexual mature males differentiated to the phase V, but in the females it was until late May or early June that they reached to the developmental phase V. Taken together, gonadal development of the males was faster than that of the female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the gonad development of 2-3-year-old juvenile cultured in either fresh water or weak alkali water environment. The body weight 2+-year-old group in the weak alkali wate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fresh water,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3+-year-old groups reared in weak alkali environment and those in fresh water. Meanwhil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body weight existed between females and males in the weak alkali as well as in the fresh water. In the gonad development cycle, the average condition factor of female and male ranged from 1.313 to 1.697. During the sexual cycle, the male gonad index began to rise significantly from the II period, while the female gonad index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development periods, with the peak value of 14.22 in the period of V. The conclusion could be drawn that the gonadal development peak ofT.brandtiappears only once a year, the ovary is partial synchronic, and this species is iteroparous.
KeywordsTribolodonbrandti; germ cells; gonadal development; sexual cycle; sexual maturity
灘頭雅羅魚(Tribolodonbrandti)隸屬于鯉科,雅羅魚亞科,三塊魚屬,是鯉科魚類中目前已知的唯一溯河洄游進行生殖產卵的魚類。此魚類在我國僅分布在黑龍江綏芬河、圖們江流域,長梭型,其肉質細嫩,成熟期色彩艷麗,市場價值較高,是一種稀有的經濟型土著魚類[1]。每年的5月—7月,發(fā)育成熟的灘頭雅羅魚溯河而上,選擇合適的產卵場所進行產卵。但是由于灘頭雅羅魚漁汛集中,以及不合理的捕撈活動等,導致該魚溯河種群數量連年減少。加上近年來,由于綏芬河流域疏于管理,截流建壩用于灌溉及生產等行為,引起了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化,導致灘頭雅羅魚的產卵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致使該魚產卵種群數量呈逐年銳減趨勢。因此,研究行之有效的保護措施保存這一珍貴的魚類品種已成當務之急。目前,關于灘頭雅羅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野生親魚資源和生物學調查[2],人工放流和資源保護[1],苗種繁育[3],生殖群體結構和繁殖策略[4],胚胎發(fā)育[5],幼魚對鹽堿的適應性分析[6],種群親緣關系[7]等方面,而對灘頭雅羅魚性腺發(fā)育的研究還尚屬空白。性腺是魚類生殖繁衍的基礎,本研究主要運用組織學、統計學、形態(tài)學手段對灘頭雅羅魚的性腺發(fā)育進行觀察、計算、描述,比較精巢和卵巢在不同發(fā)育時期的變化過程,探討在弱堿水和淡水環(huán)境中性腺發(fā)育的區(qū)別,以期為保護這一珍貴魚類資源,同時合理利用鹽堿水體,擴大養(yǎng)殖規(guī)模提供參考資料。
本實驗所用實驗材料均來自人工養(yǎng)殖所得的灘頭雅羅魚個體,弱堿水組養(yǎng)殖于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呼蘭實驗站(年平均堿度:6.88 mmol/L),淡水組養(yǎng)殖于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循環(huán)水實驗車間。本實驗在2015年9月末到2016年9月進行,期間定期收集實驗材料,共得樣品數130尾。體重66.41~646.04 g,體長16.4~35.5 cm。
魚體經稱重、測量體長后,分別取性腺組織樣品固定于Bouin′s液中,經24 h固定后取出轉到70%乙醇中長期保存。樣品組織經脫水、二甲苯透明后用石蠟包埋,使用切片機連續(xù)切片,切片厚度5~7 μm,經蘇木精-伊紅(H.E)染色,最后用中性樹膠封片。用LEICA DMI 6000倒置顯微鏡進行觀察并拍照。
性腺成熟系數和肥滿度按以下公式求出:性腺指數(GSI)=性腺重/體重×100,肥滿度(CF)=[體重/體長3]×100。利用SPSS 21.0軟件,采用Duncan法對不同發(fā)育時期的雌、雄性腺指數進行多重比較,分析其顯著性差異;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淡水和弱堿水水體中養(yǎng)殖的2+、3和3+齡灘頭雅羅魚體重和性腺重進行顯著性分析。
2.1.1 精巢 參照鰣魚精細胞不同發(fā)育階段的形態(tài)特征劃分標準[8],灘頭雅羅魚精細胞共分為5種,即精原細胞、初級精母細胞、次級精母細胞、精子細胞和精子。根據精巢形態(tài)特征和精巢內5種細胞的形態(tài)變化,可將灘頭雅羅魚的精巢分為6個時期。
Ⅰ期:Ⅰ期精巢和卵巢形態(tài)相似,呈透明細線狀,用肉眼不能辨別出雌雄,有少量的精原細胞,排列松散(圖1-1)。
Ⅱ期:精巢表面有少量血管分布,呈細帶狀,肉眼可分出雌雄,精巢內生殖細胞的類型沒有太大改變,Ⅰ期的精原細胞經不斷的有絲分裂與增殖形成很多排列緊密的精原細胞(圖1-2),此期為精原細胞增殖期。
Ⅲ期:Ⅲ期精巢呈帶狀,灰白色,表面光滑,黏連著一層黑色腹膜,切片中可見多種類型的生殖細胞,主要有初級精母細胞、次級精母細胞、精子細胞、間質細胞及少量的精原細胞(圖1-3、4)。
Ⅳ期:Ⅳ期精巢呈柱狀,表面有皺褶,用力按壓腹部,有白色精液流出。切片中可見部分精小囊開始破裂,成熟精子被排到小葉腔內(圖1-5)。
Ⅴ期:精巢呈寬扁狀,乳白色,緊貼于魚鰾兩側,看不到血管分布,提起魚頭,輕輕擠壓腹部,有精液流出。此期精子的嗜堿性最強,被染成深藍色,精小囊相互融合,精小葉界限不明顯,精小葉內充滿大量成熟的精子(圖1-6)。
Ⅵ期:此期精巢排精后體積萎縮,局部有充血現象,呈粉紅色。
2.1.2 卵巢 根據灘頭雅羅魚不同發(fā)育時期卵巢形態(tài)變化和生殖細胞的形態(tài)特征,可將卵巢發(fā)育分為6個時期,分別相對應6個時相的生殖細胞。
Ⅰ期,卵巢呈透明的細線狀,緊貼于背部兩側,肉眼不能分辨雌雄。此期卵巢中的生殖細胞為第1時相卵原細胞,緊貼在卵巢生殖上皮邊緣,有各種不同的形態(tài)類型,細胞核明顯、較大,占整個卵子直徑的一半以上,胞核呈強嗜堿性,經HE染色呈藍紫色(圖2-7)。
Ⅱ期,卵巢呈棒狀,表面可見少量血管,顏色微紅。卵粒尚未形成,但肉眼可分辨出雌雄。Ⅱ期卵巢中主要以第2時相卵母細胞為主,約占視野中卵子總數的67.3%~76.4%,另外還有小部分的第1時相卵母細胞。由于受到擠壓,第2時相卵母細胞形態(tài)多變,形狀不規(guī)則,多呈多邊形,也有少數圓形或橢圓形。卵徑為56.864~126.044 μm,核徑為21.751~60.628 μm,核仁4~16個,在細胞核內緣呈環(huán)形分布。胞質呈強的嗜堿性,被染成藍紫色;胞核呈弱的嗜酸性,呈淡紅色。卵膜周圍隱約可見一層濾泡膜,隨著卵母細胞的不斷發(fā)育,單層濾泡膜逐漸明顯、加厚(圖2-8)。
Ⅲ期,卵巢體積明顯增大,血管分布明顯增多。透過卵巢隔膜可見細小的卵粒,排列緊密呈淡黃色或白色。此時卵巢中可見第2、3時相卵母細胞,但以第3時相為主,Ⅲ期末可占視野中卵子總數的46.5%~67.4%,多呈圓形,卵徑141.525~322.426 μm,核徑為34.330~76.539 μm,此時相最明顯的變化是胞質卵膜邊緣開始出現一層環(huán)狀皮質液泡,4~48個大小不等。隨著卵母細胞的發(fā)育,皮質液泡逐漸向內延伸,層數不斷增多,在3時相后期可達5~7層,幾乎充滿整個細胞質。在胞核周圍開始出現少量的卵黃顆粒,隨著卵母細胞的不斷發(fā)育,逐漸向外延伸開來。卵膜外的濾泡膜由單層逐漸發(fā)展為雙層,另外在濾泡膜的內緣開始出現一層薄的放射膜(圖2-9、10)。
Ⅳ期,卵巢體積進一步增大,呈囊狀,里面充滿卵粒,幾乎充滿整個腹腔,呈黃色,個別卵粒出現灰綠色。此期卵巢中可見2、3和4時相卵母細胞,其中以第4時相居多,占切片卵細胞總數的45.7%~78.6%,呈圓型或橢圓形,卵徑為414.530~1045.731 μm,核徑為82.324~112.431 μm,放射膜逐漸增厚,放射紋清晰可見,可達3.638~5.571 μm。胞質中卵黃顆粒增多,皮質液泡被擠壓到卵膜內緣,為1~2層,有時可見受精孔(圖2-11)。在卵母細胞第4時相中后期,胞核開始發(fā)生極化,逐漸向動物極移動。在生產中第Ⅳ期的卵通常經過人工催產產生成熟的生殖細胞,此期的卵也通常用來生產魚子醬。
Ⅴ期,卵巢體積增至最大,充滿整個腹腔。卵粒呈金黃或灰白色。此期的卵已完全成熟,魚腹部松軟,輕輕按壓有卵粒流出,排出的卵可吸水膨脹,卵徑達485.828~1134.002 μm(圖2-12)。切片中可見各個時相卵母細胞,以第5時相為主,約占總數的44.2%~56.8%,其余多為第1、2時相卵母細胞,3時相卵母細胞偶爾可見。第5時相卵母細胞核已移至動物極,核仁消失,核膜溶解,此期濾泡膜呈游離狀,波浪狀。卵子可從濾泡膜中解脫出來,排到卵巢腔內,5時相卵母細胞內卵黃顆粒排列松散,相互融合呈板塊狀。
Ⅵ期,即卵子排空期,經人工催產,大部分成熟卵排出體外,卵巢中剩余一些空的濾泡膜及各個時相卵母細胞,并逐漸恢復到第Ⅱ期。
圖1 雄性灘頭雅羅魚性腺不同發(fā)育時期組織學觀察
1:Ⅰ期精巢,見核仁明顯的精原細胞;2:Ⅱ期精巢,精巢中隱約可見精小葉,精原細胞數目增多;3:Ⅲ期精巢,精小葉明顯,中間為小葉腔,可見多種類型的生殖細胞;4:精小葉,此時在精小葉內可見多個精小囊;5:Ⅳ期精巢,精小葉內開始出現精子;6:Ⅴ期精巢,精小葉相互融合,內充滿精子
圖2 雌性灘頭雅羅魚性腺不同發(fā)育時期組織學觀察
7:Ⅰ期卵巢,此期胞核較大,占整個卵子直徑的一半以上;8:Ⅱ期卵巢,在細胞核內可見多個核仁,呈環(huán)狀排列;9:Ⅲ期卵巢,開始在濾泡膜的內緣出現幾個或幾十個大小不等的液泡,形成雙層濾泡膜;10:Ⅲ期卵巢后期,皮質液泡層層數增多,向胞核延伸,輻射帶增厚;11:Ⅳ期卵巢,胞質中卵黃顆粒增多,胞核發(fā)生偏位,逐步向動物極靠近;12:Ⅴ期卵巢,卵子游離于濾泡膜,卵黃顆粒排列松散
灘頭雅羅魚在整個性腺發(fā)育周期中,雌、雄魚的平均肥滿度在1.313~1.697之間上下波動,在不同發(fā)育時期間變化不大(P>0.05),見圖3。精巢在不同發(fā)育時期,性腺指數(GSI)變化如圖3所示。隨著精巢的不斷發(fā)育,GSI不斷升高,從精巢發(fā)育Ⅲ期開始,GSI升高明顯加快,在Ⅴ期達到最大值4.40左右,顯著高于其他各期(P<0.05)。精巢GSI在Ⅱ、Ⅲ期間無顯著差異,增長緩慢,而在第Ⅳ期迅速升高,顯著高于Ⅱ、Ⅲ期(P<0.05)。在卵巢中,隨著卵巢的不斷發(fā)育,營養(yǎng)物質和卵黃的不斷積累,卵巢增重加快,在第Ⅴ期GSI達到最大值14.22左右,顯著高于其他各個時期。卵巢在Ⅱ~Ⅴ期,增重明顯,GSI在Ⅱ、Ⅲ、Ⅳ及Ⅴ期之間都有顯著差異(P<0.05),見圖3。
經過t檢驗,淡水2+齡群體(79.62±16.30)g和弱堿水2+齡群體(106.80±34.30)g在體重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表1中未列出)。其他群體組間(3齡弱堿水、淡水間及3+齡弱堿水、淡水間)在體重比較上沒有顯著差異。對于2+齡群體組,淡水中的灘頭雅羅魚雄性體重和性腺重量顯著高于雌性;弱堿水中的雌、雄在體重和性腺重量上沒有顯著差異。弱堿水中雌性體重顯著高于淡水雌性。淡水中雄性性腺重顯著高于弱堿水雄性(P<0.05)。對于3齡群體組,弱堿水雌雄體重沒有顯著差異,但是,淡水雌性體重和性腺重,以及弱堿水雌性性腺重顯著高于對應的雄性;弱堿水中雄性體重顯著高于淡水中雄性(P<0.05)。
圖 3 灘頭雅羅魚性腺發(fā)育和肥滿度變化
a、b、c:不同發(fā)育時期,精巢性腺指數顯著性分析;不同字母代表差異顯著(P<0.05),相同字母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m、n、o、p:不同發(fā)育時期,卵巢性腺指數顯著性分析;不同字母代表差異顯著(P<0.05),相同字母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
對于3+齡群體組,經過t檢驗,淡水群體(119.78±20.23)g和弱堿水群體(128.40±12.37)g在體重上沒有差異(P>0.05,表1中未列出)。弱堿水雌、雄體重沒有顯著差異,但是,淡水雌性的體重和性腺重,以及弱堿水雌性性腺重顯著高于對應的雄性;弱堿水中雄性體重顯著高于淡水中雄性(P<0.05)。
表1 2+、3和3+齡灘頭雅羅魚不同養(yǎng)殖水體生物學數據比較 (樣本n=69)
a、b表示相同養(yǎng)殖水體內同齡雅羅魚雌、雄比較,相同字母表示沒有顯著差異(P>0.05),不同字母表示顯著差異(P<0.05);x、y表示不同養(yǎng)殖水體同齡灘頭雅羅魚雌、雄分別比較。相同字母表示沒有顯著差異(P>0.05),不同字母表示顯著差異(P<0.05)
在淡水或弱堿水環(huán)境中,2+齡群體和3+齡群體雌雄性腺發(fā)育時期并無差別。在10月初2+齡群體性腺均發(fā)育到Ⅱ期;第二年4月,2+齡群體轉變?yōu)?齡,雄性性腺發(fā)育到Ⅲ~Ⅳ期,雌性發(fā)育到Ⅱ~Ⅲ期,雄性性腺發(fā)育略快于雌性。至9月初,無論雌雄,性腺均又發(fā)育到Ⅲ期。2+齡群體經越冬期(10月至翌年3月)體重略有下降,但性腺重表現為增長趨勢。
如表2所示,在弱堿水體中,性成熟的灘頭雅羅魚(4+~7+齡)在10月初性腺發(fā)育到第Ⅲ期。第二年,雄魚在4月末或5月初性腺發(fā)育到第Ⅴ期,雌魚在5月中下旬或6月初才能發(fā)育到第Ⅴ期,雄魚性腺發(fā)育快于雌魚。
表 2 4+ ~7+ 齡灘頭雅羅魚在弱堿水體中生物學數據(樣本n=61)
魚類精巢按照精巢內生殖細胞的排列方式及分布特點一般可分為兩種:小葉型精巢和小管型精巢[9]。小葉型精巢由許多精小葉組成,各個精小葉之間被纖維結締組織薄膜隔開。在精小葉內,初級精原細胞在有絲分裂過程中形成精小囊,內含精原細胞。一個精小葉中含有多個精小囊,同一個精小囊內的生精細胞處在同一發(fā)育時期。經過精子發(fā)生和精子形成后,精小囊內充滿成熟精子,在生殖季節(jié)內精小囊破裂,成熟精子釋放到小葉腔內,最后由輸精管排出體外。大多數魚類都屬于這種類型,如唐魚(Tanichthysalbonubes)[10]、刀鱭(Coilianasus)[11]、黃顙魚(Pelteobagrusfulvidraco)[12]等。小管型精巢有許多定向排列的小管組成,每一個小管都通向中央腔。在小管盲端存在精原細胞,并逐漸形成小囊結構,隨著精巢內生殖細胞不斷發(fā)育,小囊逐漸向中央腔靠攏,當精子成熟后小囊破裂,成熟精子釋放到中央腔內,中央腔與輸精管相通,釋放到中央腔的精子被排出體外。只有少數的魚屬于這種類型,如孔雀魚(Poeciliareticulata)[13]。本研究切片觀察發(fā)現,灘頭雅羅魚精巢應歸屬于小葉型精巢。性成熟的灘頭雅羅魚雄魚(3齡及以上齡期)在4月下旬到5月初精巢已發(fā)育到第Ⅴ期,而卵巢(4+齡及以上齡期)要在5月中下旬到6月份才能發(fā)育至第Ⅴ期,說明灘頭雅羅魚雌雄魚間性腺發(fā)育存在不同步現象,雄魚要先于雌魚達到性成熟,這在鰣魚上也有相似的報道[8]。在每年5—7月灘頭雅羅魚排精后精巢逐漸退化至Ⅱ期,在9月末、10月初所取的雄性個體,經切片觀察發(fā)現此時精巢又發(fā)育到第Ⅲ期,未發(fā)育成熟的2齡補充群體精巢發(fā)育到第Ⅱ期。在高寒地區(qū)每年從10月開始到翌年3月為冰封期,所以我們推測具備完整性周期的灘頭雅羅魚雄魚以Ⅲ期越冬,而未發(fā)育成熟的2齡補充群體以Ⅱ期越冬。翌年4月開始隨著氣溫回升,越冬期結束,灘頭雅羅魚重新開始攝食,精巢開始繼續(xù)發(fā)育。
灘頭雅羅魚是鯉科中目前已知的唯一溯河洄游生殖產卵的魚類,在自然條件下,一般在每年的4—6月開始洄游到我國的綏芬河、圖們江流域尋找合適的產卵場所進行產卵。而在黑龍江實驗基地池塘養(yǎng)殖的灘頭雅羅魚,可能由于外界條件的因素不能滿足其性腺發(fā)育的需要,而不能自然進行產卵。卵巢停滯在Ⅳ期而不能向第Ⅴ期過渡,必須在人工利用藥物催產的條件下才能完成生殖細胞的最后成熟,這和同屬于溯河洄游生殖的鰣魚相似[8]。5—7月灘頭雅羅魚產完卵后,在9月末、10月初卵巢又發(fā)育到Ⅲ期,未性成熟個體(2+齡)卵巢發(fā)育到Ⅱ期,因此我們推測具備完整性周期的灘頭雅羅魚雌魚以Ⅲ期越冬,而未發(fā)育成熟的2齡補充群體以Ⅱ期越冬,在光唇魚(Acrossocheilusfasciatus)[14]和鰣魚(Tenualosareevasii)[8,15]中也有相似的結果。卵巢按照卵母細胞的發(fā)育特點分為3種:完全同步型、部分同步型和不同步型[16-17]。完全同步型,卵巢內的卵母細胞都處于同一發(fā)育時期,通常一生只產卵一次就發(fā)生死亡,如大麻哈魚(Oncorhynchusketa)[18]。部分同步型,卵巢內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卵母細胞類型,通常一年只產卵一次,如草魚(Ctenopharyngodonidellus)[19]、美洲鰣魚(Alosasapidissima)[20]和虹鱒(Oncorhynchusmykiss)[21]。不同步型,卵巢內存在各種時相的卵母細胞類型,通常一年內產卵多次,如斑馬魚(Daniorerio)[22]、青鳉(Oryziaslatipes)[23]等。在本實驗中發(fā)現,灘頭雅羅魚卵細胞從第3時相發(fā)育到第4時相基本上是同步的,在Ⅳ期卵巢中第4時相卵母細胞占卵總數的45.7%~78.6%左右,第3時相卵母細胞占0.7%~6.0%左右,其余為第1、2時相卵母細胞。在池塘養(yǎng)殖條件下,一年僅產卵一次,因此我們推測灘頭雅羅魚卵巢應屬于部分同步型,即一年出現一次產卵高峰。
對于溯河洄游產卵的魚類來說,鹽度是影響卵巢最后發(fā)育成熟及產卵的最重要因子。例如大麻哈魚幼魚在海水中攝食肥育,性成熟后會不遠萬里洄游到淡水中尋找合適的產卵場進行產卵[24]。在對梭魚(Lizahaematocheila)[25]研究中發(fā)現,環(huán)境鹽度可以影響垂體前葉和間葉的大小。在淡水或少鹽水(鹽度低于2‰)條件下,垂體前葉體積明顯增大,催乳素細胞活動增強。同時,間葉變小,促性腺激素分泌減少。另外卵巢發(fā)育停滯在Ⅳ期初,不能繼續(xù)發(fā)育,即使有個別個體能夠發(fā)育成熟,經人工催產后也不能正常受精,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低鹽環(huán)境中魚體內垂體內分泌平衡和激素平衡遭到破壞,使卵巢最終不能發(fā)育成熟并產卵;然而這種水體環(huán)境對雄性卻并無影響,在生殖季節(jié)能夠正常成熟并排精。另外不同鹽度對黑鯛(Sparusmacrocephlus)[26]和鯔魚(Mugilcephalus)[27]卵巢發(fā)育和孵化率都產生影響。有不少學者認為,較高的鹽度、較大的水壓和較低的水溫都有利于卵巢的最后成熟[28]。對鰻鱺(Anguillajaponica)[29]來說正好相反,其性腺在淡水中發(fā)育成熟,降海洄游到較深的海洋中進行產卵。鰻鱺在不同鹽度環(huán)境中養(yǎng)殖,性腺發(fā)育會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在本研究中發(fā)現在呼蘭實驗基地弱堿水池塘中,4~7齡灘頭雅羅魚卵巢能夠發(fā)育成熟,在生殖季節(jié)經過人工催產能正常產卵并受精,未達到性成熟的2~3+齡群體性腺發(fā)育到Ⅱ~Ⅲ期,和淡水養(yǎng)殖條件下的2~3+齡群體并無區(qū)別。由于灘頭雅羅魚人工繁殖成功的時間較短,受到實驗材料的限制,并未獲得4齡及以上淡水養(yǎng)殖條件下的實驗魚,到底在淡水環(huán)境中卵巢能否發(fā)育到Ⅳ期中后期還尚未可知,因此在淡水養(yǎng)殖條件下灘頭雅羅魚能否用于人工催產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才能做出準確判斷。
該研究首次對淡水和弱鹽堿水養(yǎng)殖條件下的2~3齡灘頭雅羅魚性腺結構、性腺發(fā)育及個體生長進行了跟蹤調查;并根據卵巢中細胞發(fā)育及其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確定了灘頭雅羅魚卵巢發(fā)育類型。9月末,灘頭雅羅魚幼魚(2+齡)性腺發(fā)育到Ⅱ期,并以Ⅱ期越冬;性成熟成魚在9月末性腺發(fā)育到第Ⅲ期,并以Ⅲ期越冬。性成熟的雄魚性腺發(fā)育快于雌魚。2~3齡個體不論在淡水或弱堿水環(huán)境中養(yǎng)殖,性腺發(fā)育時相并無明顯區(qū)別。灘頭雅羅魚為一年一次性產卵類型。弱堿水2+齡群體體重顯著高于淡水同齡群體,然而3+齡群體在弱堿水和淡水中體重無顯著差異。弱堿水和淡水中的同齡雌、雄之間體重變化存在差異??傊?,通過本研究,我們加深了對灘頭雅羅魚性腺發(fā)育和繁殖行為的了解,這為深入研究灘頭雅羅魚在鹽堿水和淡水中性腺發(fā)育規(guī)律和個體生長差異提供了依據。
[1]董崇智, 夏重志, 姜作發(fā), 等. 綏芬河灘頭雅羅魚的人工放流[J]. 黑龍江水產, 1997(3): 9-10.
[2]戴定遠, 張玉玲, 黃浩明. 圖們江灘頭魚的生物學研究[J]. 動物學報, 1982, 28(3): 283-292.
[3]楊榮國, 楊志江, 田 洋, 等. 勃氏雅羅魚苗種繁育及成魚養(yǎng)殖技術[J]. 河北漁業(yè), 2012(1): 32-35.
[4]尹家勝, 沈俊寶, 王維坤. 灘頭雅羅魚繁殖策略的遺產進化特征[J]. 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9, 21(3): 223-224.
[5]尹家勝, 沈俊寶, 欒曉紅. 溫度對綏芬河灘頭雅羅魚胚胎發(fā)育的影響[J]. 生態(tài)學報, 1992, 12(3): 232-238.
[6]池炳杰, 梁利群, 劉春雷,等. 灘頭雅羅魚幼魚對NaCl濃度和堿度的適應性分析[J]. 中國水產科學, 2011, 18(3): 689-694.
[7]竇新杰, 常玉梅, 唐 然, 等. 幾種雅羅魚亞科魚類基于mtDNA序列的親緣關系[J]. 江蘇農業(yè)學報, 2014, 30(4): 826-832.
[8]王漢平, 魏開金, 姚 紅, 等. 養(yǎng)殖鰣魚性腺發(fā)育的研究[J]. 動物學報, 1998, 44(3): 314-321.
[9]BILLARD R. Spermatogenesis and spermatology of some teleost fish species[J]. Reprod Nutr Develop, 1986, 26(4): 877-920.
[10]溫茹淑, 陳曉東, 方展強. 唐魚精巢的組織學觀察[J]. 四川動物, 2012, 31(3): 422-425.
[11]徐鋼春, 聶志娟, 張呈祥, 等. 刀鱭精巢發(fā)育的組織學研究[J]. 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 2012, 31(2): 247-252.
[12]楊家云. 瓦氏黃顙魚精巢發(fā)育及精子生物學研究[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 30(4): 719-724.
[13]熊 正. 孔雀魚生殖生物學研究[D]. 廈門: 廈門大學, 2008.
[14]姜建湖, 戴海平, 竺俊全, 等. 養(yǎng)殖光唇魚(Acrossocheilusfasciatus)卵巢發(fā)育的組織學觀察[J]. 海洋與湖沼, 2013, 44(2): 348-354.
[15]張克儉, 童合一, 陳馬康. 鰣魚在中國東南近海生殖洄游期間性腺發(fā)育的研究[J]. 水產學報, 1990, 14(1): 55-59.
[16]施瑔芳. 魚類性腺發(fā)育研究新進展[J]. 水生生物學報, 1988, 12(3): 248-258.
[17]林浩然. 魚類生理學[M]. 廣州: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198.
[18]王繼隆, 唐富江, 朱 翥, 等. 烏蘇里江秋大麻哈魚生殖洄游群體結構特征與分析[J]. 湖南農業(yè)科學, 2011(21): 120-123.
[19]劉 筠, 陳淑群, 王義銑, 等. 草魚產卵類型的研究[J]. 水生生物學集刊, 1978, 6(3): 247-260.
[20]洪 磊, 李兆新, 陳 超, 等. 美洲鰣魚卵巢發(fā)育規(guī)律和性類固醇激素變化研究[J]. 中國工程科學, 2014, 16(9): 86-92.
[21]蔡?,? 張艷萍, 婁忠玉, 等. 虹鱒卵巢發(fā)育的組織學研究[J]. 甘肅農業(yè)大學學報, 2011, 46(2): 17-22.
[22]王 晶, 王 冰, 李紀同, 等. 斑馬魚性腺發(fā)育的組織學觀察[J]. 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 2011, 30(2): 168-174.
[23]張 靜. 青鳉性腺發(fā)育的組織學觀察和DMY、DMRT1基因的表達分析[D]. 上海: 上海海洋大學, 2013.
[24]溫海深, 林浩然. 環(huán)境因子對硬骨魚類性腺發(fā)育成熟及其排卵和產卵的調控[J].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01, 12(1): 151-155.
[25]蔣一珪, 周仲利, 俞志田, 等. 環(huán)境鹽度對梭魚腦下垂體及性腺發(fā)育的影響[J]. 水產學報, 1980, 4(3): 229-240.
[26]施兆鴻. 鹽度對黑鯛卵巢發(fā)育的影響[J]. 水產學報, 1996, 20(4): 357-360.
[27]時紅衛(wèi), 吳美琴, 張俊彬. 鯔魚人工繁殖與胚胎發(fā)育觀察[J]. 上海海洋大學學報, 2015, 24(6): 855-861.
[28]林浩然, 張梅麗, 張素敏, 等. 鰻鱺繁殖生物學研究Ⅳ. 人工催熟過程中下海鰻鱺的Gth分泌活動、性腺發(fā)育狀況和腦垂體Gth細胞的超顯微結構[J]. 水生生物學報, 1987, 11(4): 320-330.
[29]張 森. 鹽度影響人工養(yǎng)殖日本鰻鱺性腺發(fā)育的機理研究[D]. 廈門: 集美大學, 2012.
Histological studies on the gonadal development and growth comparison ofTribolodonbrandtiindifferentcultureconditions
YANHao1,2,SUBao-feng1,CHANGYu-mei1,SUNBo1,SHANGMei1,ZHANGLi-min1,LIANGLi-qun1
(1. Heilongjiang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Harbin 150070;2. College of Fisheries and Life Science,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
S917.4
A
2095-1736(2017)05-0047-06
2016-09-20;
2016-12-0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461163004);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基本科研業(yè)務費(2016RC-YJ02); 黑龍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留學回國人員擇優(yōu)資助”(黑人社函〔2015〕424號)
閆 浩,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魚類遺產育種與分子生物學,E-mail: yanhao_02@163.com
梁利群,博士,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水產動物功能基因研究,E-mail: liangliqun@hrfri.ac.cn
doi∶10.3969/j.issn.2095-1736.2017.05.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