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玲,楊靜淼,武小寧
·經驗交流·
剖宮產術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的臨床效果
高艷玲,楊靜淼,武小寧
目的探討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剖宮產聯(lián)合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將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作為實驗組,40例剖宮產婦作為對照組。實驗組采用剖宮產聯(lián)合子宮肌瘤剔除術,對照組采用剖宮產術,分析2組的術后并發(fā)癥情況與臨床指標。結果實驗組手術時間為(52.13±4.76)min,與對照組(33.15±3.46)min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他觀察指標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給予剖宮產聯(lián)合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安全可靠,可在臨床中廣泛推廣。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剖宮產術;子宮肌瘤剔除術;臨床效果
子宮肌瘤屬于常見的婦科腫瘤疾病[1]。此病在孕婦當中的發(fā)病率為20%~30%,部分患者在剖宮產手術中同時進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取得了確切的療效。有人認為剖宮產手術時不應該同時剔除肌瘤,因為剖宮產術與子宮肌瘤剔除術同時進行對術中的要求比較高,稍有不慎就會在術后出現(xiàn)出血、感染等,而且部分患者的肌瘤在產后明顯縮小,沒有切除的必要性,所以臨床對此頗有異議[2]。但剖宮產聯(lián)合子宮肌瘤剔除術可改善患者的臨床指標與預后,緩解其心理負擔、經濟壓力,從患者的角度來講非常具有現(xiàn)實意義。本次研究的初衷是探討妊娠合并子宮肌瘤運用剖宮產聯(lián)合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所獲頗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住院分娩產婦80例,其中40例因無陰道分娩指征而選擇剖宮產的健康產婦為對照組,40例因子宮肌瘤而行剖宮產的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為研究組?;颊咝屑×鎏蕹g時均無術中出血、子宮收縮乏力等并發(fā)癥。將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作為實驗組進行剖宮產聯(lián)合子宮肌瘤剔除術,再將剖宮產婦作為對照組進行剖宮產手術。實驗組40例,年齡22~41歲,平均年齡(27.5±2.5)歲;孕周37~42周,平均(38.2~41.02)周;初產婦23例,經產婦17例。肌瘤直徑均≤5 cm,共計46個肌瘤,漿膜下肌瘤24例,多發(fā)6例,肌壁間肌瘤10個。對照組40例,年齡23~42歲,平均年齡(27.4±2.6)歲;孕周36~42周,平均(38.3~41.01)周;初產婦24例,經產婦16例。2組例數(shù)、年齡、孕周、分娩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排除及納入標準
1.2.1 納入標準:確診為子宮肌瘤,因無陰道分娩指征而行剖宮產,術前檢查結果良好,自愿加入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合并心臟病、糖尿病、子癇、心力衰竭,凝血功能障礙,胎盤早剝,肌瘤直徑>5 cm,未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方法:2組均行常規(guī)術前檢查,采用硬膜外麻醉,在子宮下段或下腹正中位置作手術切口。對照組采取剖宮產術。實驗組采取剖宮產聯(lián)合子宮肌瘤剔除術,具體如下:待產婦在剖宮產術中成功取出胎兒、胎盤后,對子宮前壁、子宮后壁、宮腔以及雙側附件區(qū)進行探查。運用布巾鉗對肌瘤進行外提,然后鈍性剝離腫瘤,給予間斷內翻縫合或連續(xù)內翻縫合,不留死腔。若是多發(fā)性肌瘤,則以一個切口對腫瘤進行剝除,完成后將瘤腔關閉。如果肌瘤周圍存在大血管,切斷縫扎,切開肌瘤,分清包膜與瘤體的層次后將其剔除。術后通過手術病理檢查明確肌瘤性質。2組患者術后采取抗生素、縮宮素等對癥治療。
1.4 觀察指標:患者住院至出院期間,記錄并分析2組患者如下指標:①臨床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肛門排氣時間等。②術后并發(fā)癥情況,指晚期產后出血、切口并發(fā)癥、產褥病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
2.1 2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在無人為因素的影響下,2組肛門排氣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手術時間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臨床指標分析
2.2 2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40例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但2組間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的良性腫瘤,每100例患者就會有20~30例存在子宮肌瘤,但是很多患者因為腫瘤較小而將其忽略。臨床一致的說法是:妊娠患者的子宮肌瘤在雌激素的作用下會隨著子宮增大,而雌激素水平穩(wěn)定的子宮肌瘤患者,其腫瘤無明顯增大[3]。
有研究表明[4],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在早期(20周前)僅有45%的病例出現(xiàn)瘤體增大,中晚期(20周后)患者25%表現(xiàn)為瘤體增大,75%瘤體變小。因為雌激素受體在妊娠期的子宮肌瘤內被抑制,所以早中期子宮肌瘤會引起一定的并發(fā)癥。王穎等[5]報道妊娠期間的子宮肌瘤存在紅色退變或透明性病變,40例直徑大于4 cm的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紅色退變的發(fā)生概率為42.5%。雖然雌激素水平在降低以后會使腫瘤變小,但是育齡期的子宮肌瘤無法自行消退,反而會逐漸增大,待患者出現(xiàn)腹痛癥狀時就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臨床對剖宮產術中進行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意見并不統(tǒng)一,其中反對剖宮產聯(lián)合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觀點如下:①同時進行剖宮產術和子宮肌瘤剔除術具有很大的難度,患者術后感染、出血、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概率會有所增加;②一些患者的子宮肌瘤在剖宮產術后會自行縮小,沒有切除的必要性。在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手術時間與對照組差異顯著,切口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產褥病率、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肛門排氣時間差異不顯著。本研究支持上述觀點,但是在剖宮產術中進行子宮肌瘤剔除術,能夠讓患者減少手術疼痛,并緩解經濟壓力與心理負擔,十分具有可行性。從患者的角度考慮,剖宮產聯(lián)合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具有可行性、安全性,及早的手術治療,能夠降低患者經濟負擔,并減少疾病或手術帶來的痛苦。
因為子宮在妊娠期對縮宮素非常敏感,而且肌瘤在剖宮產時界限清晰,容易被剝離,所以為了減輕患者的思想負擔,必須將子宮肌瘤切除。由于子宮肌瘤切除后,對子宮縮復沒有太大的影響,因此產褥病率并不高。多項研究證實[6-7],同時進行剖宮產術、子宮肌瘤剔除術預后良好,極少出現(xiàn)因止血困難而將子宮切除的病例。在剖宮產手術中,是否需要將子宮肌瘤切除完全取決于患者的安全條件,若患者存在心臟病、胎盤早剝、子癇、凝血功能障礙、心力衰竭等疾病,則不推薦采用剖宮產聯(lián)合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8]。術中必須對子宮肌瘤的大小、位置進行了解,采用嫻熟的技術操作,將子宮肌瘤成功剔除[9]。
[1] 艾永生,高巖,周羽.剖宮產術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60例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29(12):941-942.
[2] 季偉鵬,金陽.剖宮產術同期行子宮肌瘤剔除術60例臨床觀察[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17):72-74.
[3] 代秀云,郭兆君,朱楠楠.剖宮產術中行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應用[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4,06(39):736-738.
[4] 張秀萍.157例剖宮產術中行子宮肌瘤剔除的臨床探討[J].現(xiàn)代婦產科進展,2013,09(12):29-30.
[5] 王穎,孫軍華,張巖雪.剖宮產術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40例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5,11(62):1813-1814.
[6] 許冬娣,汪艷.76例剖宮產術中子宮肌瘤剔除臨床分析[J].安徽醫(yī)藥,2014,11(57):2157-2158.
[7] 雷志萍,代明月,肖雪梅,等.精細化護理在剖宮產術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7,21(2):111-113.
[8] 譚小平,戴滿花,溫牡丹,等.剖宮產術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研究[J].醫(yī)學綜述,2013,19(22):4215-4216.
[9] 丁翔,張小燕.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167例臨床分析[J].中國臨床醫(yī)生,2015,43(2):77-78.
10.13621/j.1001-5949.2017.09.0828
寧夏靈武市人民醫(yī)院婦產科,寧夏 靈武 751400
R737.33
B
2017-03-03責任編輯李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