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海 編輯/青鳥
膽石病問答之基礎常識30問(下)
文/胡海 編輯/青鳥
胡海
醫(yī)學博士,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yī)院膽石病???微創(chuàng)外科主任。畢業(yè)于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師從著名膽道外科專家張圣道教授,為國內首批微創(chuàng)外科專家之一。
擅長腹腔鏡保膽取石(息肉)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國際上率先提出“隱瘢痕腹腔鏡膽囊手術”。申請多項國家發(fā)明、新型實用專利。在保膽治療和隱瘢痕手術研究上有獨到的見解和卓越的貢獻。
膽囊癌是發(fā)生于膽囊的實質性癌,是膽道系統(tǒng)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與慢性膽囊炎、瘢痕組織不易區(qū)別,有時呈寬基息肉狀。以浸潤性或硬化性的腺癌多見,惡性程度大多較高,易經膽囊床侵犯肝組織等鄰近臟器和組織,預后較差。膽囊癌的高危因素有膽結石患者、膽囊息肉生長較快、膽囊癌家族史等。
膽囊癌的預后較差,這跟膽囊癌的發(fā)現時機、組織類型、轉移狀態(tài)、臨床診斷和治療措施密切相關。
目前,由于膽囊息肉患者日益增多,且某些息肉有惡變之可能,使得患者對于膽囊息肉憂心忡忡。臨床上對于息肉的分類:非腫瘤性息肉(如膽固醇息肉、炎性息肉和膽囊腺肌增生癥等)以及腫瘤性息肉,一旦息肉惡變就需按膽囊癌手術方式進行處理。一般來說,需要采取手術治療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1)直徑接近或大于1cm的息肉:息肉越大,惡變概率越高,建議盡早手術。
(2)增大較快的息肉:因腫瘤性的息肉往往增長較快,因此膽囊息肉患者每半年一次的B超復查非常重要。發(fā)現息肉有明顯增大趨向的,應該盡早手術。
(3)合并膽囊炎及膽囊功能喪失的膽囊息肉:一些膽囊息肉患者在臨床上有明顯的膽囊炎或消化不良癥狀(如上腹不適、隱痛、背痛、惡心嘔吐等),應盡早采取手術。此外,在餐前餐后的B超檢查或同位素膽囊功能測定提示膽囊的聚膽、排膽功能已經喪失者,也應盡早手術切除病變膽囊。
目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已被越來越多的患者所接受,通常在術后第一天患者就可進食流質或半流質,也可下床進行簡單的活動。若患者康復順利,則第二天就可出院,回家休養(yǎng)。需要注意的是,因為每個人的身體情況有所不同,因此在手術切除膽囊后,機體會有一個代償調整的過程。少部分患者會出現短暫的消化不良、腹脹腹瀉、便秘等癥狀,通常在1~6個月內可以調整完全。在代償調整沒有完全時,患者需要注意自己的日常飲食,不宜吃得過飽或過油。
膽固醇結晶本身是膽囊所分泌的膽固醇,由于溶解度的改變,膽汁中的膽固醇含量超過了膽汁酸和磷脂溶解膽固醇的能力,膽汁中部分膽固醇就不能溶解在膽汁中,就會析出膽固醇結晶而發(fā)生沉淀。一般量不多,且能夠通過膽腸循環(huán)排出。膽囊內大量膽固醇結晶易形成膽囊壁上的草莓樣膽固醇性結晶,甚至膽囊結石。
發(fā)現膽囊內已經有結晶,要定期B超復查膽囊,一旦發(fā)生膽囊結石或膽囊息肉,就應盡早微創(chuàng)腹腔鏡手術治療。至于是做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還是做微創(chuàng)膽囊切除,要因人而異。平時要注意合理的飲食:做到“七要”與“五忌”。
七要:一要多吃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綠色蔬菜、胡蘿卜、番茄、白菜等,多吃些香蕉、蘋果等水果;二要用植物油炒菜,烹飪方法以燉、燴、蒸為主;三要常吃些瘦肉、雞、魚、核桃、黑木耳、海帶、紫菜等;四要多吃些能促進膽汁分泌和松弛膽道括約肌、有利膽作用的食物,如山楂、烏梅、玉米須,可泡茶飲用;五要吃早餐,不可長時間空腹;六要經常運動,防止便秘;七要減肥。
五忌:一忌膽固醇含量較高的食物,如動物心、肝、腦、腸,蛋黃、松花蛋、魚子及巧克力等;二忌高脂肪食物,如肥肉、豬油、油炸食品,油多的糕點也不宜多吃,因為過多的脂肪易引起膽囊收縮,導致疼痛;三忌節(jié)假日或親友聚會時大吃大喝,因為暴飲暴食會促使膽汁大量分泌,而膽囊的強烈收縮又會引起膽囊發(fā)炎、局部絞痛等;四忌食辛辣的調味品,如辣椒、胡椒等;五忌煙、酒、咖啡等,這些帶有刺激性的食品會使胃酸分泌過多,使膽囊劇烈收縮而導致膽道口括約肌痙攣、膽汁排出困難,易誘發(fā)膽絞痛。
膽結石的疼痛有兩種。一種是膽囊劇烈絞痛,發(fā)作時,患者常常因為耐受不了劇烈疼痛迅速來治療。膽囊結石易卡在膽囊頸部或膽囊管內,結石一旦嵌頓,膽囊里的膽汁流不出去,使膽囊內壓力升高,膽囊膨脹,此時膽囊收縮便產生了劇烈的絞痛。這種絞痛常常是持續(xù)性陣發(fā)性加重,嚴重者出現膽囊破裂,甚至發(fā)生膽汁性腹膜炎,危及生命。
另一種是隱痛,比如慢性膽囊炎的疼痛常不是劇痛,而是隱痛,或僅表現為上腹部不適,往往容易誤認為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膽結石疼痛一般是右上腹的疼痛,有個別患者的膽囊特別長,會出現右下腹疼痛,膽結石疼痛有時會向右肩背部放射。某些疾病如心臟病等也會有肩背部疼痛,要注意區(qū)分,同樣也不能以為只有出現腹痛才是發(fā)病的癥狀,有的患者也可以以黃疸和高熱為首發(fā)癥狀。
但是,也有那些與患者長期和平共處、相安無事的無痛性膽囊結石,往往容易被忽視。
很多人在體檢時,通過B超發(fā)現了膽結石,感到驚奇:平時好端端的,毫無不適之感。怎么會有膽結石呢?其實,這就是“安靜型的膽石癥”。這些患者通過體檢等知道自己膽囊內有結石,但沒有疼痛、惡心、嘔吐等不適癥狀,醫(yī)學上稱為“無痛性膽囊結石”或“靜止性膽囊結石”。這類患者中,大部分遲早都將出現癥狀,可能在熟睡的時候、在工作的時候,也可能在旅途中,突然爆發(fā)。它就像一枚潛伏在人體內的“定時炸彈”。
由于膽囊結石開始形成時,人往往感覺不到,有的僅有輕微腹脹或者隱痛。因此,許多人在突然出現右上腹痛等癥狀時才發(fā)現患有膽囊結石。是否會出現癥狀,首先,主要取決于結石是否阻塞膽囊管,產生膽汁淤積和感染。其次,要看結石是否對膽囊黏膜產生機械性刺激作用。因此,無癥狀結石一般是結石數目較少,體積較大,表面比較光滑的膽固醇類結石,它在膽囊內來回滾動幅度小,不容易突然堵住膽囊管,也難以通過狹小的膽囊管掉進膽總管。所以產生急性梗阻癥狀的機會就少些,甚至部分患者可終生不發(fā)膽絞痛。
沒有癥狀不意味著沒?。航昴懯Y患者越來越普遍,因此患者只要發(fā)病不頻繁,一般都不以為然。膽結石是異物,常使膽囊產生慢性炎癥,表現為膽囊壁增厚、周圍有炎性粘連,或黏膜有膽固醇結晶沉積,影響膽囊的濃縮膽汁和收縮排膽的正常功能。
除此之外,一些小的結石在落入膽總管、排入十二指腸的過程中,會繼發(fā)膽總管結石、急性膽管炎及膽源性胰腺炎,也可損傷膽總管末端Oddi括約肌,造成膽總管末端狹窄;一些大的結石嵌頓、壓迫膽囊及其鄰近器官會形成內瘺。忽視膽結石的治療還可能引起一個嚴重的后果——膽囊癌。
過去,人們熟悉的只是膽結石、膽囊炎,如今隨著膽結石的增加,膽囊癌的發(fā)病率增加了。目前的研究尚未發(fā)現膽囊癌的直接病因,但約70%的患者發(fā)病與膽石存在關聯。合并結石患者的膽囊癌發(fā)病危險是無結石患者的13.7倍,由于膽囊結石引起膽囊的慢性炎癥,結石對膽囊長期刺激后,“無痛性膽囊結石”也可能發(fā)生癌變。由于沒有疼痛癥狀的膽囊結石發(fā)展更為隱匿,一旦惡變?yōu)槟懩野?,常常轉移到肝臟等器官,90%的患者因腫瘤侵犯周圍臟器無法進行根治手術,只能采取姑息治療,平均生存期僅半年左右,預后很差。類似情況臨床上時有發(fā)生,患者及家屬往往十分后悔。
膽道惡性腫瘤發(fā)病率雖然不及胃癌、大腸癌等消化道常見腫瘤,但由于難以早期診斷,多數患者在發(fā)現罹患此疾時已經失去最佳手術時機。加上腫瘤本身容易對周圍密布的血管、淋巴管、神經束等產生早期侵襲,即便實施根治性手術,某些患者的預后仍不容樂觀。因此,在發(fā)生黃疸、上腹不適(尤其是右上腹)、肩背部不適的時候應加強膽道檢查。絞痛或隱痛是發(fā)病信號:安靜的膽結石并不是絕對安靜的。
這類患者越早手術對恢復越有利,如果一味拖延,身體素質下降,此時手術反而增加風險。
在此提醒“無痛性膽囊結石”患者應適時就醫(yī),上海市東方醫(yī)院微創(chuàng)外科可以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制訂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保膽取石或膽囊切除,多孔、單孔或隱瘢痕入路等??傊?,無痛性膽囊結石患者,應該積極治療,切莫忽視了它的危害。
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結石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自1987年世界首例腹腔鏡膽囊切除開展以來,腹腔鏡膽囊切除成為膽囊切除術的金標準,90%膽囊切除通過腹腔鏡均能完成。外科醫(yī)生追求創(chuàng)傷越來越小、疼痛越來越輕、快速康復和美容效果,腹腔鏡膽囊切除從最初的四孔發(fā)展到現在常規(guī)的三孔技術,以及目前流行的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手術、經陰毛臍孔聯合入路膽囊手術、經腹部瘢痕入路膽囊手術等。這些“隱瘢痕”“隱匿性”手術具有令人滿意的美容效果,基本能達到體表無瘢痕。微創(chuàng)外科“隱瘢痕”手術的時代已經到來。
目前對于膽囊結石,保膽療法包括口服藥物溶石治療、膽囊灌注溶石治療、體外震波碎石治療等,但往往適應證窄、療程長,尤其是體外碎石對相鄰臟器可能有機械性損傷,而在排石過程中有誘發(fā)急性膽管炎、胰腺炎等并發(fā)癥的可能。另外,這些治療都存在膽囊結石復發(fā)的問題。據研究,溶石與排石后的結石再生率平均每年為10%。
由于沒有療效確切的保膽療法,100多年來,膽囊切除術一直是治療有癥狀膽囊結石的金標準。近年來,腹腔鏡技術的廣泛應用,腹腔鏡下膽囊切除已得到廣大患者及醫(yī)務人員的認可。但凡是手術總有并發(fā)癥與風險,尤其一旦出現膽管損傷等并發(fā)癥給患者帶來的后果往往是災難性的。根據大宗病例統(tǒng)計,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的血管損傷率為0.2%;膽管損傷發(fā)生率為0.2%~0.8%;腸管損傷發(fā)生率為0.07%~0.87%。
手術切除膽囊,雖然避免了膽囊結石的復發(fā),可也會帶來以上損傷和其他并發(fā)癥,如消化不良、膽總管結石、反流性食管炎、胃和十二指腸炎。此外,膽囊黏膜有一定的分泌功能和免疫功能,切除膽囊將對膽道免疫防御功能產生一定影響。
由于正常膽囊對人體有益,因此在進行治療選擇時,更應注重保留膽囊功能與治療結石兩者結合。結石直徑小于2cm、膽囊功能完好的安靜結石可以選擇做微創(chuàng)腹腔鏡保膽取石術,不必預防性膽囊切除。如結石直徑大于2.5cm、有明顯癥狀,或出現萎縮性膽囊炎、膽囊壁鈣化、膽囊充滿結石,以及合并Mirizzi綜合征等必須手術切除膽囊。
許多人習慣不吃早飯,這是十分不可取的。因為早晨空腹的人的膽汁中膽固醇飽和度會變高,容易生成結石。此外,親朋好友聚會,節(jié)假日期間的“大餐”、大魚大肉、暴飲暴食及菜肴過于油膩等都是膽囊結石形成的主要誘因。除了上述飲食上注意外,最好能半年至一年做一次膽囊B超檢查。
目前,膽囊結石或膽囊息肉的患者越發(fā)增多,有些患者保膽取石后又擔心結石的復發(f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養(yǎng)成良好習慣,盡可能避免膽石癥的發(fā)生已經成為大眾關心的問題。以下建議可以幫助預防膽結石。
每日三餐有規(guī)律地進食是預防結石的最好方法;選擇合理的飲食結構,避免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的飲食習慣,增加維生素和纖維素豐富的食物;保持適當運動的習慣,維持理想體重;避免長時間以坐姿從事工作;多飲水,少食煎炸油膩食物。合理的飲食結構,良好的生活規(guī)律,適量的運動,是預防膽結石的科學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