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杰出的詩人,田園詩在他的筆下大放異彩。并且在整個詩歌領域中開創(chuàng)了一個全新的表現(xiàn)形式。本文就陶淵明的田園詩從客觀和主觀兩方面出發(fā),簡要探討其創(chuàng)作田園詩的成因,并且對其意象創(chuàng)作方面進行重點探究。
【關(guān)鍵詞】陶淵明;田園詩;意象
陶淵明的田園詩寫的是恬淡自然的田園生活,反映了其歸隱后輕松愉悅的心境。其田園詩語言凝練豐富,對自然的親近與純真,意境的高遠渾厚,都體現(xiàn)出陶淵明對于生活的熱愛和對融入自然的愉悅。其創(chuàng)作的田園詩風格對后世的的影響也是巨大的,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方向。那么是什么影響了陶淵明的田園詩創(chuàng)作的呢?接下來,我將具體探討陶淵明田園詩創(chuàng)作的成因。
一、客觀原因
(一)生平經(jīng)歷及社會背景
陶淵明生活在晉宋易代之際十分復雜的政治環(huán)境之中。因為對政局的失望和自己性格的因素,他辭掉了縣令的職務,毅然選擇了歸隱山林。歸隱后的陶淵明親自參加勞動活動,對農(nóng)民的生活還是有了很深的體會。他在田園詩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農(nóng)民耕種悠然自得的場面,也經(jīng)常會感慨辛苦勞作的艱苦生活。陶淵明的生活自然是無比清貧的,但是他的詩中卻體現(xiàn)一種輕松與安詳,以及對勞動的贊美之詞。
(二)哲學思想的滲透
魏晉時期玄學大盛,這對當時的所有人都造成了一種思想沖擊,陶淵明也不例外。田園山水詩是魏晉南北朝隱士文化的成熟為興起契機的,當時天下文人學士紛紛脫離了文學禁錮,田園山水詩漸漸成了他們精神寄托的對象。我們在陶淵明身上可以看到以老莊為中心,儒學與道教合一的影子。即在陶淵明思想中既有儒學的淳樸,也有道教的小國寡民思想,對于世事又有著老莊“達觀”的人生觀。在詩文創(chuàng)作中,陶淵明有著自己獨特的思想與人生觀。蕭《傳》說:淵明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 不群,任真自得。這種超脫的心境和達觀的心態(tài)是其創(chuàng)作田園詩的重要因素。
二、主觀原因
(一)意象的創(chuàng)造。
在陶淵明的田園詩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意象,如山,菊,飛鳥,松等自然景物。在他的筆下所有的意象都會有一種親近之感,不再是生硬冰冷的外物。陶淵明詩歌中的意象灌注了作者太多的主觀情意,透過這些意象,詩人的人格,思想,理想,性情展露無遺。[1]眾所周知陶淵明“性嗜酒”,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酒”意象是一個可以重點研究的對象。在中國歷史上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詩人們飲酒,并且在飲酒中得到了靈感,升華了靈魂。陶淵明的不同之處在于其詩歌中展現(xiàn)的酒不是一個可以利用其獲得靈感擺脫愁緒的工具,而是一個知己性的物品,一種情感的寄托,是帶有“情”的描寫。《歸園田居》之五云: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一只雞加一壺酒,便是一份招待友人的美餐,陶淵明自己去“漉酒”,一種閑適輕松充滿生活趣味的狀態(tài)躍然紙上。
在陶淵明筆下還有一個經(jīng)常見到的意象,即菊意象。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是渴望達到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的 ,菊意象在此便起了很大的連接作用。酒能祛百慮,菊為制頹齡,由此可見在陶淵明心目中菊與酒是可以相提并論的,并且在其詩文中作為意象廣泛出現(xiàn)。文人墨客對菊花都有著喜愛之情,唯陶淵明可謂愛之最深。陶淵明之后,菊花漸漸成了隱士的代名詞,這也是陶淵明對于菊意象的一個定位。另外,我們可以看到一些關(guān)于云與鳥這樣的意象。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拋去喧囂的環(huán)境,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空曠高遠的心境,引起一些哲學上的深思。正如作者本人,孤云即陶淵明,遠離世事的詩人獲得了從未有過的閑靜,契合了詩人的心境。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詩人以鳥的離群象征自己誤入塵網(wǎng)中,“舊林”則是自己向往的一個田園。
文學創(chuàng)作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這些意象的創(chuàng)造給陶淵明田園詩增添了更多情感的成分,同時也體現(xiàn)詩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閑靜安適。
(二)對理想社會的向往。
陶淵明的田園詩表現(xiàn)一種對人生的追求和安貧樂道的心理愉悅。[2]我們可以看出他對自然境界的追求在于他日常生活的實踐。這種不舍的追求是其田園詩創(chuàng)作的動力之一。另外,我們都知道陶淵明所期望的那個“理想社會”。陶淵明的歸隱不是一時的情感沖動而是經(jīng)過反復思考后的決定,他期望自己可以過上理想中的生活,但是理想與現(xiàn)實總是有差距的,他在創(chuàng)作中可以通過想象來彌補生活的缺憾。因此創(chuàng)作是他可以發(fā)揮想象的途徑。對理想社會的向往和對田園生活的追求是其創(chuàng)作的動力。
三、總結(jié)
詩人的創(chuàng)作往往取決于各種因素,對背景的探究往往有助于我們更好的理解作品,甚至還可以折射當時的社會狀況。陶淵明的田園詩為中國古典詩歌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通過對詩人的背景經(jīng)歷以及社會環(huán)境的探究,可以更加清晰的梳理出詩人創(chuàng)作的大體脈絡。
作者簡介:胡晨楠(1994-),女,籍貫青海西寧,現(xiàn)武漢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14級本科生。
參考文獻:
[1]康艷寧.陶淵明創(chuàng)作成因研究[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2015-3-01
[2]曹慶章.論陶淵明詩的精神生態(tài)[J].浙江社會科學學報.2008-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