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小鵬+劉坤
摘要:本文一方面介紹了英漢語言差異,以及隱含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差異,另一方面通過分析當前我國跨文化視角下英語教學現(xiàn)狀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方向和具體的措施,以此培養(yǎng)教師的跨文化教學能力和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最終實現(xiàn)跨文化教學整體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英漢語言;跨文化;英語教學
一、英漢語言文化的差異
(一)語言差異
語言作為一個國家的象征符號,是民族的重要標志之一,且與其文化特征密切相關。不同國家的語言具有不同的體系和表達方式,而對于英漢兩種截然不同的語言來說,存在的差異極為明顯。詞匯作為語言的基本構成要素,最能反映兩種語言的文化差異和特征。無論是在詞匯的運用、搭配以及聯(lián)想的各個方面,英漢語言都是存在不同的。中國文化自古以來都將龍視為權利、吉祥的象征,“龍的傳人”甚至成為了中華兒女的代名詞。然而在西方文化中,龍由于極大的破壞力而被認為是傲慢邪惡、殘暴不仁的怪物,所以dragon所引起的聯(lián)想與其在中文中的聯(lián)想完全不同。為了避免中西方文化差異帶來的誤解和沖突,有的詞典把漢語中的“龍”稱為Chinese dragon,以區(qū)別于英語中的dragon。同樣,這種差異還體現(xiàn)在語用差異、句型結構差異等諸多方面,以此形成了兩種不同的語言系統(tǒng)。
(二)思維方式差異
思維方式受民族傳統(tǒng)文化哲學的影響,形成了每個民族獨特的認識事物的習慣和方式。由于中國歷史經(jīng)歷了儒家、道家和佛教的洗禮,人們逐漸采用“悟”作為思維的中心,來看待外界事物。行為上講究委婉含蓄,謙讓收斂,多思多想,。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源于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思想體系,注重邏輯論證和直線型思維,更傾向于抽象的理性辯證。這一點對比在中國學生的語言交際和文章寫作中的體現(xiàn)尤為明顯。例如,西方人寫作講究邏輯,喜歡直截了當?shù)乇磉_觀點,不是肯定就是否定。而中國學生為了不破壞和諧,更傾向于采取中立的態(tài)度,然后卻往往使得文章模棱兩可。
(三)價值取向差異
中西方由于歷史淵源和文化發(fā)展階段的不同,雙方的價值觀取向也存在著顯著差別。受古代 “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價值主流都是“和”,即和諧。對于人與自然的關系上,注重和諧相處,甚至崇拜大自然。人與人之間也崇尚以和為貴,先人后己,謙讓友好。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種集體主義精神,群體價值凸顯,集體利益永遠高于個人利益。而西方以自我滿足為主流價值,強調維護個人的利益,發(fā)揮個人的內(nèi)在潛力。個人獨立價值的實現(xiàn),是社會前進的動力,體現(xiàn)了“人權不可侵犯”的內(nèi)在精神。同時對待自然本著一種抗爭對立的態(tài)度,以人類在自然面前的無畏和反抗彰顯個人的堅韌品質。中國人取名以姓為先,注重家族、傳統(tǒng),而西方以名為先,體現(xiàn)個人的價值。
正是由于英漢背景下語言本身、思維觀念、價值取向等存在的區(qū)別,大學英語教學,不能撇開英語的文化背景,簡單地講解語言本身的含義,而還要讓學生掌握語言背后所包含的文化內(nèi)涵,從而加深對語言文化的了解。
二、跨文化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
(一)課堂教學與文化背景相分離
當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尚存在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相脫離的情況。一些教師文化意識淺薄,教學觀念保守,只是注重單詞和語法的講解,而忽略文化背景的教學。他們?yōu)橥瓿山虒W任務,僅僅進行了課文內(nèi)容、語法等知識點的講授,而對于文化知識簡單介紹,卻沒有將其與語言本身相結合。這種以完成英語基礎教學為主,輕視文化結合的教學方式,過于強調語言本身結構形式的灌輸,而沒有提高學生的文化觀念和跨文化視野,不僅降低了跨文化教學的效率,也造成了學生的跨文化交際障礙。
(二)師生之間缺乏溝通和互動
盡管素質教育已經(jīng)推行一段時間,但很多課堂教學中還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不能發(fā)揮主體作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仍廣泛存在。這一模式下,師生之間互動較少,教師枯燥的講解使得文化知識顯得乏味無趣,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興趣,慢慢形成了消極應付的心理。一些文化背景在學生看來似乎成為了“陳詞濫調”,缺乏有新意的講授、多方面的結合和深層次的挖掘。刻板的教學形式,將文化知識如同語言知識一樣強行灌輸至學生的大腦,使得學生的學習動機漸弱,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三、跨文化視角下英語教學的改進方向
(一)將文化知識融入于課堂,提高教師專業(yè)素質
在學生學習新詞匯的開始階段,教師應該同時介紹詞匯深層次的含義。英語教師應樹立新的教學觀,實現(xiàn)兩個“轉變”:一是實現(xiàn)由傳統(tǒng)的單純語言教學轉變?yōu)檎Z言文化教學,二是實現(xiàn)由單方面的英語文化輸入教學轉變?yōu)橛h雙語文化傳輸教學。一方面,教師要增強文化教學的意識,考慮到英語語言背后的社會意義。另一方面,也要以國際化的文化視野,取西方文化之精華,棄其糟粕,灌輸給學生正確的文化觀念。以中西文化的對比,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意識和鑒別能力。在教學手段和方式上,應與時俱進,適當使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
(二)加強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師生之間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互動,不僅可以增強課堂的趣味性,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包括播放幻燈片、視頻、音樂、演講等)、游戲扮演、互相提問、多方討論等多種方式,與學生面對面雙向交流,使學生之間也形成有效的溝通,了解學生對于文化知識的掌握程度、表達能力和興趣方向,因材施教的進行講授,使課堂的更加生動、充實。
(三)組織開展跨文化活動,鼓勵學生接觸西方文化
在課外時間,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有意義的跨文化活動,讓學生近距離感受跨文化學習的氛圍,發(fā)現(xiàn)跨文化活動的魅力。
綜上所述,基于英漢雙語及文化中存在的諸多差異,為了培養(yǎng)優(yōu)秀的高素質人才在國際交流上大展拳腳,我們要直面當前大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中對于跨文化教學的不足,通過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念和完善教學方法等多種途徑,做好跨文化教學工作,提升英語教學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 何聲鐘.大學跨文化英語教學結構模式和實踐模式[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4,(2):72-76.
[2] 李麗君.關于跨文化英語教學的探究[J].高教學刊,2016,(8):106-107.
[3] 劉婭.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注入[J].湖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8,(12):70-71.
作者簡介:祁小鵬(1984-)女,山東省城市服務技師學院教師,2011年6月畢業(yè)于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yè),碩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