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璨
摘 要:2015年年初,一個叫"谷阿莫"的臺灣博主憑借"xxx分鐘帶你看完xxx電影"走紅網(wǎng)絡,成為微博熱搜榜第一。本文將深入電影微解說視頻文本內部,將電影微解說視頻當作一個文本進行細致的研讀和探究。當然,這樣的研讀和探究需要適當?shù)慕柚魻柕木幋a解碼理論和一些符號學的理論。本文擬從三個方面來探討電影微解說的敘事風格與特征:語言狂歡、符號化與臉譜化、盜獵與挪用。盜獵原電影的元素再組成自己的東西,是他與原電影不同的根本特征,它使用原電影的圖像,卻加上了自己的想法,從而傳達不同的意義。
關鍵詞:谷阿莫體;語言狂歡;符號化與臉譜化;盜獵與挪用
一、 敘事風格:語言狂歡
1.1異類的臺灣普通話
一般而言的電影短片,無論是花絮還是預告片,如果加入解說部分的話,都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普通話。但是在微博上流行的電影微解說則反其道而行之,無論是本文的研究對象谷阿莫,亦或是在微博上其他出名的解說博主都不再采用普通話進行配音,而是用有著自己特色的口音。
觀察谷阿莫微博底下的網(wǎng)友評論,基本都是對于他臺灣腔的喜愛。大陸的青少年一代多受到臺灣明星、臺灣影視作品的影響,再加上臺灣地區(qū)經(jīng)濟較為發(fā)達,在這種崇拜心理的刺激下,“臺灣腔”變的頗有吸引力。此外,臺灣“過于”在聽覺上給人以一種“嗲聲嗲氣”和活潑可愛的印象,很多人都喜歡并且樂意模仿。 大部分網(wǎng)友本身就很喜歡臺灣腔,有網(wǎng)友表示,可能是從小受到臺灣偶像劇的影響,所以對臺普有著天然的好感。而且各大媒體報道他的時候,也都打上了臺灣腔的標簽,無形之中,這個已經(jīng)成為了他的特色和專屬的品牌,隨之而來的也就是品牌效應,大家有可能不知道谷阿莫是誰,但是提起用一口流利的臺灣普通話解說電影的那個人都會有印象。
1.2成為主體的解說詞
霍爾將大眾傳媒的成產(chǎn)過程視為“編碼”,而電影微解說的作者在撰寫解說詞的行為就相當于一次“編碼”的過程?;魻栒f,這些實踐的對象(信息)就是以特殊方式組織起來并以符號載體的形式出現(xiàn)的各種意義和信息,它們像任何形式的傳播或語言一樣,在一種話語的語義鏈范圍之內通過符碼的運作而組織起來。 這樣的解釋不僅清晰的闡釋了編碼的含義,也深刻形象的揭示了傳媒生產(chǎn)的意識形態(tài)性。另外,還指明了編碼過程中所必須的兩個行為,一是對于信息的建構,就是這里提到的對于解說詞的撰寫,二是符碼化,也就是我下文即將要探討的符號化與臉譜化特征。
谷阿莫在解說詞開頭的部分或者結尾的時候,總是喜歡用一句話的形式來概括電影。比如,《五十度灰》被概括為“被人揍或是揍人的故事”,《消失的愛人》被概括為“瘋子殺神經(jīng)病逃回變態(tài)身邊的故事”,再比如說,《金錢怪獸》被概括為“投資賠錢就生氣”的電影。
1.3被消解的圖像
傳媒文本通過傳播送到受眾的手中時,霍爾認為,會“產(chǎn)生非常復雜的感知、認知、情感、意識形態(tài)或者行為結果” ,霍爾將此稱為“解碼”。編碼者通過語言規(guī)則的限定,建構了符碼化信息,再經(jīng)過一系列復雜的傳播路徑到達解碼者那里。而解碼者根據(jù)自身經(jīng)驗對信息進行理解分析,就是信息的解碼過程。而電影微解說的創(chuàng)作者對于原電影畫面的剪輯和拼接就是一個解碼的過程,當然,觀眾觀看微解說視頻也是一個解碼的過程。
在谷阿莫的電影微解說視頻中,有很多電影畫面本身的意義已經(jīng)完全被消解的例子。比如,谷阿莫于2016年8月24日在微博上發(fā)的一個“3分鐘看完吟詩作對的故事《老婆別哭》”,里面采用的畫面就是當時熱播電視劇《老九門》中,丫頭因為生病即將死去,與二月紅臨終告別的一段場景。可是在這個視頻中,原來的意義已經(jīng)完全沒有,解說詞配的是新汰漬的廣告,描寫的是老婆因為老公的衣服上有污漬洗不掉而難過,最終通過汰漬清洗干凈的情節(jié)。這里的圖像就只是起輔助作用,借著原劇的熱度去做新汰漬的廣告。
二、 谷阿莫體:符號化與臉譜化
2.1快速的敘述節(jié)奏
電影微解說最大的一個特點就在于一個“微”,創(chuàng)作者盡可能用最短的時長去解說一部電影或者是一系列電影,讓受眾可以花費最短的時間去了解電影情節(jié)和人物關系。要達到這一點,為了縮短時間,就要求創(chuàng)作者快速的去敘述,不僅語速要快,而且敘述節(jié)奏也要快,但同時還需要梳理清所有出場的人物關系以及主要的故事情節(jié)。
谷阿莫當初在微博上爆紅,憑借的就是“幾分鐘帶你看完xxx電影“,因為現(xiàn)在大部分年輕人生活節(jié)奏都非??焖俸途o張,他們很難抽出時間去電影院看完一場長達兩個小時的電影,而且很多美國的大片還都是系列片,比如三部曲《魔戒》、三部曲《霍比特人》以及高達八部的系列電影《哈利波特》,這時候谷阿莫的”9分鐘看完18小時電影版哈利波特”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2.2 符號化的解說名詞
在谷阿莫《九分鐘看完8集哈利波特》的視頻中,他就將四個學院名稱全部都分別取了代號,但不是普遍意義上的“1、2、3、4”,而是根據(jù)學院自身的特征。比如,斯萊特林被稱為“野心小孩班”,因為在電影和原著里,這個學院的學生都非常有野心,而且最大的boss伏地魔就是來自于這個學院,包括他的一系列追隨者,所以野心小孩這樣的形容可以說是非常貼切了。而赫奇帕奇被稱為“忠厚老實小孩班”,則是因為在電影里這個學院幾乎沒有什么存在感,老實也就是他們唯一的特點了。拉文克勞被稱為”愛讀書小孩班“,在電影里這個學院的學生是傳說中讀書最多,知識最淵博,以機智著稱的。而最后主角所在的格蘭芬多被稱為”勇氣小孩班“,這是因為格蘭芬多的特點就是有勇氣、有謀略,同樣也有抱負,這點跟斯萊特林也是很像的,但不同的是他還富有正義感。這樣具有代表性的符號化代號,會讓觀眾在最短的時間代入到電影情境當中,而且印象深刻。
2.3臉譜化的人物形象
臉譜化的人物形象是谷阿莫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它最大的特點。這些臉譜化的人物形象已經(jīng)深入網(wǎng)友的心中,成為谷阿莫體的主體。幾乎在谷阿莫所發(fā)的每條微博之下,都可以找到網(wǎng)友對于此視頻人物形象出現(xiàn)次數(shù)的統(tǒng)計,比如:男主角(1/1)、女主角(1/1)、大魔王(0/1)、妖艷賤貨(1/1)……以此可見,這些形象已經(jīng)給網(wǎng)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為了一種習慣性的交流規(guī)則。同樣,這是谷阿莫的編碼,網(wǎng)友的解碼。不過,還要提出的是,這樣單純臉譜化的代號,并不能描述一個角色豐富的人物形象。就一部經(jīng)典的電影而言,每個人物角色都是多樣且飽滿的,壞人不單純是壞人,好人也不意味著就沒有缺點,這樣的臉譜化其實對于電影原本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有一定損害的。endprint
三、 敘事特征:盜獵與挪用
3.1寄生性的霸占與戲仿
霸占,顧名思義,即把古典作品挪用到一個新的上下文中,形成互文。莫道夫在《何謂后現(xiàn)代繪畫》中這樣分析道,“以復制的方式,把古典整個的霸占了過來,并不等于承認古典的重要。挪用或占用古典意象,并非是為了對過去推崇禮贊?!逼淠康脑谟凇稗D變意象的身份,把“過去”轉化到一片新的境界之中。將傳統(tǒng)先連根拔起,然后將其轉換成“現(xiàn)代式”。 由于電影微解說是基于電影本身的再創(chuàng)作,所以我們可以將原電影理解為古典,而創(chuàng)作者則是將原電影中的人物、畫面和基本情節(jié)拿過來組成了自己的新的東西。
如果說霸占還是單純的說這種做法的“拿來主義”,戲仿則是對于原電影文本的一種高調的嘲諷姿態(tài)。有研究者認為,戲仿的對象具有某種約定俗成的神圣性。它的崇高感已經(jīng)牢固的積淀為接受大眾的心理定勢。戲仿就是瞬間抽調文藝神壇上祭祀膜拜的經(jīng)典,從而享受極速心理落差造成的刺激和快感。 而鄧普在《戲仿論》中說,它可以是以惟妙惟肖的模仿手法處理某部作品的莊重題材,使其成為降格的滑稽諷刺作品,……也可以是以升格的方式滑稽模仿某一作品,將這一作品的風格移至到較為低賤的主題上。 其本質是一種文體現(xiàn)象——對一位作者或體裁的種種形式特點的夸張性模仿,其標志是文字上、結構上、或者主題上的不符。
就像谷阿莫的成名視頻——《兩分半看完五十度灰》,其實五十度灰不論是電影還是原著都是基于對于人性的探討,雖然它的主體內容是圍繞SM,但其實這只是表面上所呈現(xiàn)的形式,但是歸根究底是源于男主童年的陰影以及之后要如何改變這一性格,包括這樣扭曲的愛情究竟應該如何走下去,這才是原著深刻的原因,而不單單是谷阿莫所形容的“被人揍或是揍人的故事”。他將畫面霸占過來,可是又不能深刻的去分析、去敘述,就形成了這樣一個搞笑但卻毫無意義的視頻。
3.2娛樂性的反諷與戲謔
上文中有提到戲仿,而反諷則是戲仿最明顯的一個表現(xiàn)形式。反諷所指的就是所言所指與原來剛好相反的具有嘲諷意味的修辭手法。通過反諷,電影微解說的創(chuàng)作者可以把觀眾們與原電影文本之間分開,并保持間離,把人們從原電影情節(jié)中的沮喪、壓抑、懷疑、喜愛、無奈等等種種情緒中超拔出來,從而產(chǎn)生一種置身事外、居高臨下、超脫和愉悅的審美感官和體驗。正如歌德所說,反諷可以使人凌駕于幸運或不幸、善與惡以及生或死之上。 創(chuàng)作者維持著原電影文本中的畫面,但是卻在解說詞中加入非理性和荒誕的元素,從而呈現(xiàn)出一種更諷刺的喜劇效果。
還是上文中提到的《兩分半看完五十度灰》視頻中,在一開始谷阿莫就用到了反諷的手法。女主頂替自己的同學去采訪男主,在見到男主之后不小心差點摔了一跤,還撿起來散落在地上的鋼筆,就是因為這個細節(jié)讓男主對她產(chǎn)生了不一樣的情愫。谷阿莫在解說這一段的時候,這樣說道,“她居然撿起了地上的筆,別的人都沒有撿起來,她看起來好單純好不做作,和其他的妖艷賤貨一點都不一樣。”這樣的解說詞配上正經(jīng)的電影畫面,比單純的搞笑畫面效果呈現(xiàn)的更加好。
3.3機械化的復制與套用
本雅明的《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是他最具顛覆性的作品,他對機械復制的態(tài)度是比較積極樂觀的,他闡述了復制對藝術生產(chǎn)所起到的積極作用,不只是把藝術品從傳統(tǒng)中解放出來,激活了藝術品的現(xiàn)實活力,開始了文學的去神圣化的歷史,更為藝術的市場民主化開啟了實現(xiàn)的可能。 的確,復制是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的擴大化,它可以增加藝術作品流傳的范圍和影響,可是使得藝術作品走下經(jīng)典的、可望而不可及的神壇,使它具有大眾化,可以被普遍人所接受。
所以,對于谷阿莫而言,你要去復制原電影文本,把原電影當中的畫面拿過來,其實也起到了傳播原電影的功效。但是一味的復制,單純的只會復制,就只能成為一次性的使用品,而不能長長久久的吸引受眾的關注。如何去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才是谷阿莫應該去努力的重點。谷阿莫體自然很有特點,但是要時刻跟隨著大眾興趣愛好的轉變去更新,去加入一些新的東西,并且可以讓一些符號化的東西變的更豐富、更飽滿一些。這樣才可以始終能迎合到受眾的需求,才能在短時間內吸引受眾的注意,產(chǎn)生文化認同感,并且永遠讓他們覺得新鮮,覺得不一樣,才是最重要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