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燕
摘 要:創(chuàng)新能力是當今社會對于人才的基本素質要求。所以,學校的教育應當緊跟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也要采取切實的措施來有效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3-121-01
新是近年來教學中的新的理念和追求,也是所有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秉承的教學目標,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切實的貫徹落實,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教學實踐中一項非常重要的課題。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新是一個核心問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
一、培養(yǎng)建構求異思維
在具體開展初中階段語文學科知識內容教學實踐工作的過程中,初中語文學科任課教師要緊密結合現行教材中具體涉及的語文學科知識性教學內容,為學生針對性設定和呈現適當的課堂教學討論問題,并以此督導初中學生開展基于多個差異化角度的求異思維訓練。例如,在講授《長江三峽》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分析文本藝術特色的過程中,實施開放式教學提問環(huán)節(jié),督導學生基于自身已經實施的課本文本閱讀感知活動,初步闡發(fā)自身對散文《長江三峽》文本藝術特色的閱讀感知,同時督導學生通過傾聽本班其他學生闡發(fā)的觀點,針對自己的認知觀點展開系統(tǒng)化完善修正,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語文學習思維,為創(chuàng)新性學習能力的順暢有序發(fā)展提供支持條件。
二、實施“訓練式”的教學方法
尋求好教法,向課堂要質量,是我始終較為重視的一個問題。為此,在課堂教學中,嘗試運用“結合訓練”的教法,不但使教師感到易教,而且使學生感到易學、容易接受。如在教《蘇州園林》一課時,首先理清文章結構,把握蘇州園林的特征,體會文章語言的多樣性。先指導學生了解課文說明事物的結構特點。教師首先點明說明文的幾種結構方式,讓學生判斷,明確本文采用總分式結構并劃分文章的結構層次。再從課文中找出蘇州園林的總特點的原文句子,最后研討課文內容。這樣,講究了教法,也讓學生懂得了學法。其次“結合課后練習”授課,我在教學中,將課后練習分散于教學過程的各環(huán)節(jié)中,靈活處理,有助于學生了解不同詞語的用法,當堂揣摩解決。
三、發(fā)散思維給創(chuàng)新插上翅膀
初中語文課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頗豐,內容上有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科學美;形式上則有結構美、節(jié)奏美、語言美。所以教師可以用適當的問題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去欣賞、體味這些名篇,使學生獲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華;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不僅僅局限在課文內容上,而且可以拓寬到課文的深處。例如美學教育和德育教育。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加強自身的美學修養(yǎng),另一方面及時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實踐中勇于探索、積累經驗、尋找規(guī)律,結合一些恰當的問題給學生講一些美學理論,讓學生在對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認識每一種具體的美。例如,在《安塞腰鼓》一課中,我主要讓學生讀,然后提出問題:應該怎樣讀?你的體會是什么?最后結合教師講評,讓學生感受安塞腰鼓所體現出來生命美和力量美。同時,一個人的德育好壞與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關重要的。在語文教學中可根據不同的課外內容來解決這個問題,可及時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來感染學生,用文章所體現出來的積極內容來陶冶學生。給學生的創(chuàng)新插上翅膀。
四、激發(fā)豐富想象
在初中語文學科任課教師帶領學生開展語文學科基礎性知識內容的學習體驗實踐活動過程中,要督導學生遵照現行教材課本中具體描繪的信息內容,基于自身的主觀意念層次實現對特定文學藝術場景的主觀想象,在腦海中實現圖畫情景主觀再現體驗目標,切實幫助初中生通過對自身主觀意念想象能力的建構和運用,促進自身語文學科創(chuàng)新性學習能力的良好有序發(fā)展。例如,在開展初中階段現行教材文本中承載的古詩文作品分析陛教學講授工作過程中,教師可以督導初中生借由對自身主觀想象建構能力的運用,真切感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雄闊意境,“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恬淡意境,要在借由對主觀性意念想象建構過程的具體運用,促進初中生實現對詩歌作品實際承載的基本詩意和思想主旨情感表達的全面準確認識。在現代文文本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針對現有的語文教材課文文本實施延伸性想象,從而有效激發(fā)初中生在開展語文學科知識內容學習體驗過程中的延伸性思維品質以及發(fā)散性思維品質,同時在發(fā)展初中生的形象建構思維過程中,促進初中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實踐能力水平實現顯著的改良優(yōu)化。在講授現行教材中收錄的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作品《孔乙己》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開展基礎性文本講授分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針對現有的小說文本實施嘗試性續(xù)寫,從而培養(yǎng)和提升初中生的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
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對教師自身的創(chuàng)新意識進行培養(yǎng)、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進行培養(yǎng)以及對教學觀念進行更新等措施。教師將這些措施貫徹實行,不僅能夠提升語文教學的效果和質量,還能夠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培養(yǎng),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莉 萍。淺談初中語文教學對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科海故事博覽,2011
[2] 馬列鋒,張 檸。淺談初中語文教學對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濟寧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