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建功
【關鍵詞】 物理教學;STS教育;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5—0070—01
STS是英文“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社會(Society)”三個單詞的縮寫。高中物理教學中融合STS教育是物理教育改革的趨勢,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有效手段,是落實新課標的強有力的保證,是體現(xiàn)知識實用價值的直觀途徑。下面,筆者談談STS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一、STS教育的內(nèi)涵
STS 研究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社會(Society)研究的簡稱,它探討和揭示科學、技術和社會三者之間的復雜關系,研究科學、技術對社會產(chǎn)生的正負效應。其目的是要改變科學和技術分離,科學、技術和社會脫節(jié)的狀態(tài),使科學、技術更好地服務于人類。高中物理教學中融合STS教育,實際上是跨學科學習研究的一種形式,能使中學生在學習基礎物理知識的同時,認識到其應用的領域,從而提高中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為中學生后期的物理學習研究提供方向。
二、高中物理教學中融合STS教育的策略
1.課堂教學內(nèi)容中融合 STS 教育
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研究物理教材內(nèi)容,呈現(xiàn)物理知識與 STS 教育的有效結合點,并有意識地利用相關素材進行有機融合。新教材的編寫充分體現(xiàn)出STS教育思想的融合觀念,強調(diào)將科學前沿知識、最新技術成果及其對社會產(chǎn)生的影響等信息融合到課堂教學中去。如,原子物理部分就增加了“放射性的應用和防護”一節(jié)內(nèi)容,并補充了“小小鑰匙鏈,放倒13人”的實際材料。又如,學習了“靜電場”之后,課本中介紹了靜電噴涂、靜電除塵等多種應用。
2.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中融合 STS 教育
物理學是一門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學科,中學物理教育比較重視理論知識在生產(chǎn)技術和解釋自然現(xiàn)象中的應用。在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上采用探究式教學能很好地融合STS教育。所謂探究式教學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親自去體驗科學研究的方法和過程,體會獲得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快樂,從而形成科學研究的基本素養(yǎng)。例如,在學習了“交變電流”后,可以讓學生去觀察日光燈電路,分析日光燈鎮(zhèn)流器的作用和原理,觀察家用電磁灶,了解電磁灶的結構和原理??梢詫⑦@些問題當作學生課題,讓學生從因特網(wǎng)、科技書刊上查閱資料,將課題分解成子課題由小組分工研究,然后通過所學知識進行討論和推理,形成課題研究成果,最后小組間進行交流。
3.單獨開設與物理學相關的STS校本課程
現(xiàn)在的科技發(fā)展可謂是突飛猛進,如何才能使學生跟得上科技發(fā)展的步伐呢?筆者認為,學??梢酝ㄟ^開設校本課程加強 STS 教育,開設大量與科技前沿有關的物理科學課程,就像“超導材料及其應用前景”、“太陽能的利用”、“磁懸浮高速車”、“壓電陶瓷及其簡單應用”、“CRT電視機和液晶電視機工作原理”等等。學生了解了這些原理,他們對學習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就為他們的學習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
4.“科技節(jié)”中融合 STS 教育
國家或地方每年都會舉辦一次“中小學生科技節(jié)”,教學中要抓住這個時機。這是對物理課本知識的擴展和深化,是融合STS教育的有效途徑。它以趣味性、創(chuàng)造性、自主性、靈活性、實踐性為主要特征,體現(xiàn)廣、新、實的特點。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將學到的書本知識應用到社會實踐中,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指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利用生活中容易得到的材料進行各種小制作、小發(fā)明。比如,可以制作靜電除塵器、水火箭、搶答器、乒乓球撿拾器等。
高中物理是自然科學基礎科目之一。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高中物理加深了對重要物理知識的理解,有些知識由定性討論進入定量計算,如核能及其利用、力與運動之間的關系、電磁感應現(xiàn)象等。應用物理知識的范圍相對比較廣,學生學習內(nèi)容有了很大的變化,難度也更為明顯加深。如,矢量的計算,速度、力等矢量的合成與分解,萬有引力與航天更為抽象,一些定理和定律的增加也為高中物理帶來了相應的難度,如動量定理、機械能守恒定律等。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融合 STS 教育,目的在于使學生們的科學素養(yǎng)得到相應的提高與加強,物理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得到加強,物理方法與現(xiàn)代社會實際問題的聯(lián)系得到加強。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