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花
【摘 要】如今的孩子成長條件優(yōu)越、享受著社會和家庭中最優(yōu)勢的資源,蜜罐長大的孩子能否良好成長成為社會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工作實踐中也逐漸發(fā)現面對獨生的一代、被寵大的一代,責任感缺失成為最重要的問題之一。以小學生責任感培養(yǎng)為主題,結合工作實際探尋小學生責任感缺失的原因,提出針對性優(yōu)化策略,希望能夠有助于培養(yǎng)小學生責任感。
【關鍵詞】小學生 責任感 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6.181
過去的時代,我們的教育中一直強調嚴格的教育、強調嚴格的管束方法,“嚴師出高徒”、“棍棒之下出孝子”等闡述了原有的教育觀念,而今天來看似乎沒有市場了。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給予了孩子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讓孩子享受更多的社會發(fā)展成果。但是作為這一代的孩子,從小享受優(yōu)厚的資源、享受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享受全體家庭或者全體家族“公主”或者“太子”般待遇。他們是否會成長得更好,未來是否能夠有擔當、有責任感成為不得不思考的話題。作為老師,我們最擔心和一直思考的一個問題是獨生的一代、被寵大的一代,如何培養(yǎng)建立責任心,如何更加有責任感、有擔當。
在家長心疼孩子、家長呵護孩子的前提下,稍顯嚴苛的教育方式都可能使得教育效果適得其反。如何采取合適的辦法,讓在優(yōu)越條件下成長的孩子更好地成長,讓在優(yōu)越條件下成長的孩子更有擔當,有責任感,是我們作為老師首先需要思考的問題。作為一名小學老師,也是一名班主任,長期工作的實踐讓我們對當前學生群體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們也深深的感受到這個群體責任心和責任感培養(yǎng)的必要性。由此,從孩子的責任感缺乏的原因入手,分析責任感培養(yǎng)的策略選擇。
一、責任心缺乏的形成原因
責任感是面對社會和個人成長中最為基礎的感覺之一,也是小學生必須具備的品格。從長期工作的實踐來看,小學生責任感逐漸缺失,主要還在于:
(一)家長教育方式的失當
小學生年紀小,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比較薄弱,小學生思想觀念和責任感的形成與家長的教育方式是息息相關的,甚至可能是家長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的折射。家長教育什么、孩子就吸收什么。當下環(huán)境,小學生大多享受了社會最好的資源,享受了全體家庭或者全體家族“公主”或者“太子”般的待遇。這樣的情況下,家長教育孩子時,難以將溺愛完完全全與教育的實際分開,使得小學生在享受良好家庭待遇的同時,忽略了基本的是非觀念、基本的責任心。我們工作的實際發(fā)現,小孩之間打架,原本小孩都有錯誤,應該承擔責任,卻有一些父母盲目護著孩子,甚至幫助孩子欺負他人,無形中失去了最好教導孩子的機會,讓孩子形成了非常霸道蠻橫的性格。在如此環(huán)境下成長的小孩自然難以具有正常的是非觀念,更別說責任感了。
(二)小學生缺乏良好的行為習慣
責任感的培養(yǎng)與個人習慣息息相關。沒有良好的習慣,對于一些問題沒有擔當精神,對于一些事情沒有責任意識,自然在行動上缺乏責任感。一些孩子在生活過程中做錯事不敢于承認、不承擔應有責任,對待應該完成的事情沒有意識、表現比較輕慢:如作業(yè)也不能按時完成,生活不能自理,對長輩撒嬌耍賴等等。漸漸養(yǎng)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自然在成長過程中缺乏責任意識和責任感。
(三)部分老師教導方式不合理
責任感教育和責任感培養(yǎng),很大程度上是需要老師引導的,沒有老師的引導、沒有老師合理的教育,學生在明辨是非上的能力差,在做事的態(tài)度上和做事的方法思維上未能形成比較健全和比較穩(wěn)定的思維態(tài)度,自然不利于學生的成長。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具體知識的教育,注重如何解題,卻在教育過程中忽略了如何更好教會孩子一些基本的是非觀念、責任理念。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自然很難能夠用責任感做好相關事宜,面臨困難便輕易選擇逃避,顯得沒有責任感。
總的來說,小學生責任意識的缺乏是家庭、學校、自身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響,當然這種教育意識的缺乏實際上還離不開所處的整體大環(huán)境。沒有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沒有良好的思維方式,小孩的成長受到了諸多因素的影響,不利于小孩責任感培養(yǎng)。
二、小學生的責任感培養(yǎng)策略
責任意識的缺乏不是單方面產生的問題,培養(yǎng)責任意識也需要從多方面入手,從多角度考慮,看是否能夠有助于培養(yǎng)和形成責任感和責任意識。
(一)通過制度設立、氛圍營造,幫助學生樹立責任感
責任感的培養(yǎng)不是一個短期過程,小學生培養(yǎng)責任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更好地優(yōu)化小學生發(fā)展中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小學生責任需要從多方面入手。作為老師,可以通過管理制度上的設定逐步培養(yǎng)責任感。例如日常的值日制度上,建立值日生制度及規(guī)范,每天選擇值日生并規(guī)定嚴格需要落實的一些事項,嚴格考核、嚴明賞罰,讓小學生去執(zhí)行,通過嚴格落實這些小事來引導小孩養(yǎng)成一定習慣。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引導學生樹立主人翁的精神,樹立主人意識,從而形成一些責任的感覺和責任意識;在其他班級管理和班級活動中,引導學生形成一種主人翁的精神狀態(tài),養(yǎng)成做好小事的態(tài)度和做好小事的習慣。逐步形成一些有利于樹立小學生責任感培養(yǎng)的氛圍,特別創(chuàng)造一些環(huán)境讓小學生學會做班級的主人,規(guī)定任務、引導完成設定目標,從而讓學生培養(yǎng)責任感、培養(yǎng)一種責任意識。
(二)通過以身作則和榜樣樹立,讓學生增強責任意識
責任感雖然是虛化的感覺,但是卻是可以學習和可以復制的一些行為集合,從教育學生來說,責任感的教育應該是一種具體的、可以學習的行為。作為老師,我們的言行無形中影響學生,小學生跟老師相處的時間比較多的,受其影響也比較大。由此,通過我們自己的以身作則、通過自身行為的熏陶,自然能夠有助于引導孩子,讓其進步。通過引導學生自己的事自己做事,養(yǎng)成獨立的品格和行為習慣。同時,在學生中,樹立獨立、有責任感的榜樣,以一些責任感強的學生作為榜樣,引導其他學生學習。小學生是模仿性比較強的群體,他們有著比較強的學習心態(tài),身邊的一些人和事情作為榜樣能夠比較好的影響學生學習,從而有助于他們養(yǎng)成成功的信心、養(yǎng)成認真做事的進取心,利用榜樣的力量引導孩子樹立責任感。
(三)通過激勵式教育方式,積極培養(yǎng)責任感
小學生做事持久力不夠,比較容易出現間斷的現象。做好小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應該從小學生年齡特點出發(fā)。這個階段的學生,更需要鼓勵、更需要認可,有一些小的成效和一些小的進步都應該予以承認,這樣才能讓他們有改變的動力。實際生活中,可以引導小學生完成一些有助于責任感培養(yǎng)的任務,任務完成之后,給予鼓勵。例如,給予小學生小紅花、或者小的筆記本等,這些小的物質鼓勵能夠幫助其變得更加積極。利用榮譽的激勵,例如開展我是班級小主人的活動,規(guī)定一些任務和活動,對于完成好的給予獎勵,利用小的獎狀、口頭的表揚讓學生逐漸去改善。鼓勵的作用在于引導學生做正確的事情,也就是做到讓小學生在做事過程中逐步明白哪些事情是值得和可以做的,從而從小事的培養(yǎng)中,養(yǎng)成責任感培養(yǎng)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結束語
小學生責任感的培養(yǎng)不是一件小事,也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培養(yǎng)責任感、養(yǎng)成責任思維,需要從多方面去努力,也需要不斷的堅持。盡管當前的環(huán)境下,諸多的小學生受到優(yōu)越成長環(huán)境影響,未能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但是長期堅持責任感的培養(yǎng),也一定能夠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趙宗敏,周維嫦.農村中小學生公民責任感教育的探討[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08)-12
[2]趙亞輝,張玲,許鋒華.小學生責任感的比較分析及培養(yǎng)策略——以武漢市首義路小學為例[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4,(12):18-21
[3]劉真真.小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現狀及培養(yǎng)策略[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2,(05):114-115
[4]韋瓊芬.淺談中小學生責任感的培養(yǎng)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09,(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