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振舜
摘要:在新的課改形勢下,教育在不斷地回歸生活,回歸社會。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币虼?,教師在政治教學過程中,結合課本內容,因地制宜地注入生活內容,使教學回歸學生的世界,回歸現(xiàn)實生活的世界。這正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整合所追求的結果,也是新課改對教師所提出的新挑戰(zhàn)和新要求。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學 新課程 生活化
Abstract: In the new curriculum situation, education constantly return to life, to return to society. S One said: "Only through education and real life can have an effect as an education." Therefore, teachers teaching in the political process, combined with the contents of textbooks, local conditions to inject life content, teaching students to return to the world, the reality of life world. This is the education and social integration of outcome sought education schools, new curriculum for teachers also raised new challenges and demand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new course of life
【分類號】G633.2
一、中學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的內涵
中學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是在中學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實際的生活經驗以及生活背景作為出發(fā)點,將政治與生活相聯(lián)系,使生活問題政治化,政治問題生活化,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使用政治哲學思維來觀察、分析現(xiàn)實社會,解決生活中的現(xiàn)實問題。中學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要求教師為學生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能夠從生活中學習政治,感受到政治課堂就在周圍,感受到政治的作用和趣味。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的目的在于充實學生生活經歷,豐富學生的情感,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中學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實施的必要性
(一)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現(xiàn)狀呼喚“生活化”
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中學思想政治教師在課堂上一般都是照本宣科,機械呆板的講解課本上的知識,而教材的編寫從某種程度上講具有一定的滯后性,這就造成中學思想政治課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脫離,學生感到學的東西缺乏實用性。久而久之,學生喪失了學習的動力,更多的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這也就嚴重的影響了中學思想政治的學科價值和學科功能的發(fā)揮。可見,中學思想政治課的現(xiàn)狀已經有悖于思想政治課設置的初衷,中學思想政治課需要作出改變,要改變以往僵硬的教學方式和過于理論的教學內容,要逐步實現(xiàn)教學的生活化。
(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生活化”
目前,中學階段進行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新課改強調課程與教學要“回歸生活世界”,要以學生為本,強調人文性、生活性、實踐性、開放性。對于中學思想政治教學而言,新課程改革要求其在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要做出改變,要逐步改變以往枯燥的授課內容,逐步實現(xiàn)教學的“生活化”。因此,中學思想政治教學要逐步實現(xiàn)教學生活化。
三、中學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有效實施的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通過教學,實現(xiàn)教材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融合,體現(xiàn)理論與實踐、知與行的統(tǒng)一。
1.圍繞生活主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進行探究教學。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痹谡n堂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將生活中的事件、學生身邊發(fā)生的事情創(chuàng)設成與教學目標緊密結合的生活情境,在生活情境中引出政治問題,并以此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認知發(fā)展和真實生活經驗感悟到生活中政治問題的存在,引起他們的學習需要,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和探索,激發(fā)學生認知的或是思想的沖突,引發(fā)學生自己去觀察,去感悟,去辨別,去表達。讓學生在體驗中去感受,去理解,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和價值取向。
2.針對熱點話題,設置開放性問題,引領教學。按照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的“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表現(xiàn),倡導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要求,在思想政治生活化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根據教學實際需要,利用熱點話題,設置開放性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品質、創(chuàng)造性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同學間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融入社會生活,開展實踐活動,感受應用知識的價值和理性思考的意義。按照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的“要引領學生在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實踐活動中,感受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應用知識的價值和理性思考的意義”的要求,我們在課前或課后,布置學生課外探究任務,開展實踐活動,把學生從課堂引向社會,讓學生融入社會,感受書本知識的價值。這既是思想政治課程的性質,也是其活力所在。關注政治課的實踐性,通過實踐體驗,不僅讓學生感受知識的價值和意義,豐富知識、擴大視野、開拓思維、發(fā)揮潛能、完善自我,而且使學生思想認識、情感意志、精神境界得到升華,培養(yǎng)其團結合作精神和科學的態(tài)度。
4.組織課堂教學,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主動學習和發(fā)展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貫穿于情境探究、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及合作探究始終的是充滿民主的教學氣氛。在民主的學習氛圍中,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差異和選擇。教師應給予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和空間,做到教師引導點撥與學生自主探究和諧統(tǒng)一,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知識得到積累,個性得到張揚,情感得到熏陶,思維得到開發(fā)。這種民主的學習氛圍,可拉近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可消除師生之間心理上和空間上的隔閡,可增加交流,促進課堂多元化交往。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實施高中政治課的生活化教學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政治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整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讓教學更具生活的真實,讓教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歸生活,也就是實現(xiàn)教學生活化的目標所在,也是新課程理念的要求所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