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宜旺
課改的車輪永不停駛,作為農村基層初中的一名歷史教師,我也積極地投身其中。從“寧達模式”、“杜郎口”模式到孟照彬EEPO、思維導圖,課改在我縣轟轟烈烈的進行著,我也在不斷反思課改下初中歷史的教學,僅談談自己初淺的看法。
一、農村初中歷史教學現(xiàn)狀
首先,由于中考指揮棒的影響,不論是學校還是學生,在語、數(shù)、外等主要學科的教學活動方面較為重視,相對薄弱的則是政、史、地等小學科。在我國農村基層學校,這些小學科的教學工作或多或少面臨著一些農村中學特有的實際問題,對教學活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其次,農村初中師資力量參差不齊,專業(yè)的歷史教師寥寥無幾。在師資不足的學校,甚至有其他學科的教師兼任歷史學科的教學,對歷史教學的專門研究嚴重滯后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學實際需要。教學研討的氛圍不濃,質量不高,有時甚至停留在應付檢查的層面。有些教師雖然參與了多次新課改的培訓,但是并未積極投入,而是當作任務完成,更不要說融會貫通,應用于教學實踐,課堂教學模式一成不變,大多以灌輸方式進行,甚至將一些需要理解的內容以問答題形式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非常低下,整個課堂演變成為教師唱獨角戲的過程。沒有對歷史課堂的有效性教學進行深入有效地研究,未能融合并利用當前歷史教學改革中一些新的、有效的、能大大提高學生歷史學習能力的技巧、經驗。
二、農村初中歷史教學的幾點思考
1.更新教育理念,與時俱進
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一定要以課程標準為核心,自由地發(fā)揮教師和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為學習知識提高能力而展開教學。更好地開展研究性學習,將發(fā)展的空間留給學生。教師不要越俎代庖,教師的角色僅僅是引導和組織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教學注重三維的歷史教學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歷史課堂成為關注學生實際體驗的課堂,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應該讓學生參與學習歷史的活動。學生通過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既獲取了知識,又有了對歷史的親身體驗和感受。
2.培優(yōu)帶新,注重教師成長發(fā)展
我們不僅僅要注重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還要培養(yǎng)一批歷史知識豐富、肯深入研究教學的骨干教師,以他們?yōu)辇堫^,帶動其他教師共同發(fā)展的優(yōu)質師資隊伍。同時,我們也要重視歷史教師崗位培訓工作,既要把遠程培訓、國培等網上學習落到實處,也要積極鼓勵老師參加市縣教育局組織的各項培訓、教學觀摩、跟班學習等等,培養(yǎng)一批在本校、本區(qū)域有影響力的教學能手,以老帶新,以強帶弱,強化學校師資力量。
3.優(yōu)化教學設計,不打無準備之仗
教學設計即為整堂課教學內容,成功的教學在于教師出色的教學設計能力。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是影響教師教育教學效果的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因素。我們在備課時,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這節(jié)課的目標是什么?根據(jù)課程標準,學生要得到哪些知識,鍛煉哪些能力?受到哪些教育、啟迪?本課哪些知識要感知,哪些要感悟、提升、拓展?哪些可由學生自學、構建知識體系,哪些可以探究,哪些要由教師講解,哪些要由教師引導?時間如何分配?采取什么方式檢測學習目標的達成效果?是展示點評還是試題檢測?有多少學生達到了我的要求?他們得到了多少,是怎么得到的,其思考的深度如何,對知識掌握的持久度如何?選擇的試題是否緊扣目標?我該如何改進?在哪些方面、哪些環(huán)節(jié)改進?完成教學目標有很多種方法,但方法不同效果也大不一樣。教師必須思考什么方法學生最易接受,什么方法教學目標達成度最高??傊龅剑盒闹杏心繕耍好鞔_目標、圍繞目標、實現(xiàn)目標。眼中有學生:以生為本、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手中有方法:教師要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個人如何自學,小組如何合作(對學、群學),如何討論,如何整理歸納知識構建知識體系。同時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隨時進行調整。
4.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首先,要對各類教學方式有全面的認識,才能靈活自主、恰如其分的使用,讓學生的學習真正落到實處。自主學習學生主動學習至關重要,要讓學生有時間和空間自主學習。但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不是一定要學生討論,是要思考、要練習,要提出問題、回答問題,不一定要熱熱鬧鬧。合作學習是為了解決重點、難點問題而進行組內、班內性的問題討論,通過問題討論,加深對歷史問題的理解和認識。內容選擇要具有開放性,不能過于簡單。且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不是所有內容可用于合作學習,不能為合作而合作。對于非重點的內容,即使學生容易活動也盡可能不要安排學生進行表現(xiàn)性活動。有些合作是無意義的合作,是形式,實際是大家都不合作。探究學習中探究題的數(shù)量不要太多,要小而精,2-3個即可。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具有探究性,不是所有的知識點都需要探究,要在重點、難點處探究。探究題的內容不要太難,要符合學生實際。探究題的設計要有意義,要有究可探,要聯(lián)系現(xiàn)實。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當時的重要作用是什么,今天該如何看待”(既要肯定競爭的積極意義,也要有對弱者的同情、仁慈、關愛)。
其次,我們要針對不同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新的教學方式應該不要求有模式的東西,而只根據(jù)知識需要自主自由地安排教學,尋求多種教學方式和途徑,打破教學活動中教師“以講為主,單向授受”的傳統(tǒng)作法,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也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如在春秋戰(zhàn)國歷史時,春秋五霸、戰(zhàn)國七雄相關知識,文字的演變等簡單易懂的,我們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而百家爭鳴,我們可以讓學生合作對比探究,了解各家各派思想內容。在學習了秦漢歷史后,可以讓學生探究,為什么秦國重用韓非之道,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我國境內的遠古居民主要以識記為主,可自主學習,而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我們重在分析它們的意義與不足,應以合作探究為主??傊?,我們要因學情制宜、因內容制宜,改進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歷史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水滴石穿、繩鋸木斷,在課程改革的春風吹拂下,我們緊緊把握住新課程的主旋律,堅持不懈,勇于創(chuàng)新,不斷地向課堂注入“活水”,我們終將真正“點燃學生思辯的火把”,讓學生愛上歷史,學史明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