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宛蒙
摘 要: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大學生除了要面對學習壓力、工作競爭壓力,還要面對社會轉型、生活方式、價值取向等轉變引起的心理壓力。本文探討了大學生心理問題可能的成因,并探討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B844.2
一、 大學生心理問題來源
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關乎其自身的個性發(fā)展以及學習效率,從而關乎整個社會人才培養(yǎng)質量。近年來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表明,心理不良反應以及心理問題發(fā)生率逐年增長。其中有關于大學生自身個性問題,也有學校、生活環(huán)境等造成的適應性問題等。分析大學生心理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并對其進行分析,有助于幫助大學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指導意義。
1.社會因素
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對大學生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一方面是全球化信息的涌入,新的文化觀念、新鮮事物充斥其生活,沖擊著大學生原有傳統(tǒng)認識以及價值觀念,這種轉變帶來其心理適應的矛盾;另一方面,社會轉型期對高水平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大。大學生為了迎合社會需要,將自己武裝成“資格證書達人”,但是其心理準備尚未成熟。社會發(fā)展中關于財富觀念、職業(yè)道德等負面消息的傳播,加劇了大學生從學校步入社會的焦慮。
2.家庭、學校教育因素
家庭的教養(yǎng)方式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個性的形成。在家長眼中,孩子的終極目標就是通過考取名牌大學,獲得體面工作,這個終極目標無形中就給子女很大的壓力。在實施目標的過程中,家長往往采用“權威型”教養(yǎng)方式,孩子只要學習成績好,其他一概可以忽略,這種教養(yǎng)方式很容易造成子女自卑、孤僻、過度依賴等不良個性。在這種雙重壓力下,孩子既有擔心成績的焦慮,又因為自身適應能力差,而面臨社交困擾。
學校是提供全方位教育的場所,很大程度上擔負著學生人格健全的責任。但是,長期以來,“應試教育”仍然是學校教育的重點,分數(shù)成為衡量學生的重要指標,而學生的全面素質的培養(yǎng)退而求其次。多數(shù)學校雖然設有專門的心理輔導教育課程,卻也僅限于形式,學校和學生都不重視,教育效果不理想。
3.學生自身因素
從發(fā)展心理學的角度看,大學生正處于“心理斷乳期”,在這一時期,學生的情緒不易控制,容易出現(xiàn)波動性和兩極性。情緒的波動性讓大學生極易受到影響,影響其與老師以及同學的交往。同時,大學期間,學生均被要求住校,過集體生活,這對于學生來講是又一個挑戰(zhàn)。區(qū)別于以往的生活方式,住校生活,對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以及社交能力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來自不同地區(qū)的學生由于生活方式、消費觀念、飲食習慣等差異,在入學初期很容易出現(xiàn)摩擦,是否能順利的度過這個適應期,對于大學生來講至關重要。另一方面,大學生涉世不深,看待問題容易片面化、理想化,一些社會以及校園中的負面信息會對其造成影響,使其產(chǎn)生極大的困惑。
二、應對策略
1.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往往形式大于內(nèi)容。學校應該具有針對性的結合大學生的年齡、個性發(fā)展、心理需求等方面,制定可行的宣傳計劃,進行普及性教育,除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講授,還要組織相關的講座。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為新生創(chuàng)建心理檔案,開展新生入學心理適應教育講座、為即將畢業(yè)的學生組織職業(yè)規(guī)劃等方面的講座等。心理健康課程以及講座的配合,加之心理健康教師的個案咨詢,對于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非常有效。對于問題嚴重的學生,應該充分調動起輔導員以及身邊親友的全方位的支持與幫助,大家共同努力,幫助其克服困難。
2.加強大學生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
有研究顯示,一個人的認知評價及心理控制感等心理中介能減緩文化震蕩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因此加強大學生自身的調節(jié)能力至關重要,學校應該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調節(jié)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應該讓大學生對成長中所遇到的挫折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并且通過講座、專題報告等形式,向學生講授如何應對挫折,以及在這個過程中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的方法,讓大學生提前做好心理準備。第二,以學?;蛘咴合禐閱挝?,組織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在活動中增加學生間的交流與認識,培養(yǎng)其良好的自我評價能力,正確認識自我。第三,為大學生提供多渠道的心理援助,心理健康咨詢是一項專業(yè)性很強的工作,在學校專業(yè)咨詢?nèi)藛T有限的情況下,充分調動起各院系輔導員的積極性,對其進行心理咨詢知識的普及以及培訓,讓其承擔一部分咨詢?nèi)蝿?,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問題,幫助其解決面臨的困擾。
參考文獻:
1. 社會轉型時期的重大事件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高麗,繳潤凱.社會心理研究,2005,(3)
2.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程喜中,張建中.中國高等教育,2005,(9)
3.社會文化因素對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張向葵,叢曉波.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3(3)
4.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舒為清,董強,曾琳,等.江西煤炭科技,200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