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蘭
從1995到2017,從偶像、男神到人夫、人父,王力宏的角色在變,對音樂的執(zhí)著卻沒變?;I備兩年新專輯《A.I.愛》問世,打磨五年的勵志音樂電影也將于10月20日全國上映,王力宏迫不及待地想要將每一個音符、每一幀畫面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
《火力全開》將于2017年10月20日登陸全國院線,最勁爆演唱會大銀幕現(xiàn)場及王力宏私密成長心路歷程首次曝光,敬請期待。走進采訪間時,王力宏正擺弄著他的電腦,屏幕上顯示著復雜的音樂頻譜。不知道在這臺小小的機器里,曾經(jīng)誕生過多少金曲。
這段時間,王力宏行程滿滿,能在北京待的時間不長,忙著為自己的新專輯和新電影造勢。專輯已經(jīng)交出答卷,但電影尚未揭下神秘面紗,“忐忑,到現(xiàn)在還在忐忑,因為還沒上映,上了之后可能心里的石頭就可以放下了”。當然,他所擔心的并非票房,而是這部音樂電影本身。“希望能夠?qū)Φ闷疬@個題材吧,對得起我們的故事,因為它記錄著史上第一場在鳥巢的個人演唱會,我覺得身為流行音樂人,這個也是我關(guān)注、重視的事情?!?/p>
“不可復制”的挑戰(zhàn)
2008年北京奧運會結(jié)束后,王力宏就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在這個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場館開自己的演唱會。為了這個決心,之后近10年的時間里,他沒有一天輕松過,光是要拿到在鳥巢演出的“通行證”,就費了很大的勁??稍诘玫皆S可后,王力宏又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用3D電影的形式把這次演出記錄下來。一切好像都變得難上加難。
從無到有,《火力全開》的每一個元素,王力宏都親自參與。他不僅要構(gòu)想演唱會的創(chuàng)意、重新編曲、練唱,還要操心舞臺的設(shè)計、燈光的設(shè)計,美術(shù)、服裝、舞蹈、拍攝、剪接……甚至細節(jié)到300個表演者和56個民族代表的試鏡和訓練。為了拍下這樣一個可容納9萬人的巨大規(guī)模的場景,團隊動用了4K高清,64支麥克風,90臺機器,而這些耗資巨大的設(shè)置卻是臺下的觀眾不一定能直觀感受到的。為了完美地呈現(xiàn)和拍攝,正式演出的頭兩天,他和團隊仍開會到凌晨3點。
通常歌手都是提前一天到場館彩排,而王力宏這次則提前4天就到達現(xiàn)場,據(jù)說曾有工作人員看到有人戴著施工人員的安全帽趴在地下檢查地板,后來才發(fā)現(xiàn),竟然是王力宏本人。
2012年4月14日傍晚,站上鳥巢的那一刻,第一次看到9萬人的面孔和星星點點揮舞的熒光棒,王力宏很感觸,“經(jīng)歷了特別多的步驟才拿到這張通行證,努力了這么久才站上這個舞臺,心情其實很復雜”。那晚唱到《你不知道的事》時,王力宏感性地流下了眼淚,要知道,在公開場合他向來都很堅強。
王力宏沒有把自己作為電影絕對的主角,他盡力給每一個粉絲鏡頭,甚至特寫,電影中,可以聽到他們跟著音樂的大聲合唱和尖叫?!拔铱梢院茏孕诺卣f這是華語片史上群眾演員最多的一部電影,因為現(xiàn)場的觀眾就有9萬人,所以這部電影當然也是我跟粉絲們合作的一個很有意義的代表作——他們的表現(xiàn)也很杰出?!?/p>
然而,演唱會的成功結(jié)束,也意味著艱難的電影幕后制作的開始?!耙话愕膭∏槠紩袆”?,然后照著劇本去拍,就像一個地圖,知道從這邊到那邊,從這一場再到下一場,照著這個順序去剪接,而且還有很多不同的剪接法。但是紀錄片最大的挑戰(zhàn)就是沒有劇本,需要拍完了從素材著手去想,我要怎么講這個故事,要去找故事?!彼寡裕嬅娴牟豢蓮椭菩允且淮筇魬?zhàn),普通的紀錄片想要補鏡頭尚且很難,更何況一部如此大場面的演唱會紀錄電影?!敖Y(jié)束了之后你不可能找那幾萬個人回來再補鏡頭,所以就是拍了之后再去想,如何用我的歌單去說這個故事。其實我全部都要重新洗牌,不能完全照著第一首歌到第三十五首歌的順序,進哪首歌是因為情緒到了,協(xié)助這個故事的戲劇張力,歌結(jié)束之后再繼續(xù)講下一個故事。這兩個世界不是相互打架,反而是相輔相成的。”王力宏說,他很佩服紀錄片導演能在這樣的沖突和矛盾中找到合適的解決方式。
電影的每一幀,每一個畫面都是王力宏自己剪接,那段時間無論去哪兒,他都帶著素材和剪輯設(shè)備,不放過一點機會,甚至剪了好幾個版本??吹酵趿耆绱藲椌邞],身邊曾經(jīng)有工作伙伴擔心,耗費如此大規(guī)模的資金和時間成本是否值得?但王力宏卻不以為意,事實證明他的相信和堅持是正確的——《火力全開》在臺灣地區(qū)提前公映后,豆瓣評分高達9.0,就是最好的佐證。
除了音樂,他還通過鏡頭,大方分享了自己的家庭,尤其是和妻子的生活點滴。電影預(yù)告片里能看到短短閃現(xiàn)的一幕,背景是歐洲的古堡,王力宏緩緩走向妻子,掀起她頭頂?shù)陌准?。曾?jīng)在演唱會時,身懷六甲的妻子仍挺著大肚子到了王力宏的演出現(xiàn)場給他加油助威,王力宏說,不光是事業(yè),妻子在很多方面都給了他很大的支持。
從自己到世界
美國紐約的羅切斯特,是王力宏出生長大的地方。他6歲時就開始學習小提琴,剛開始拉琴因為人小手也小,拿琴很費力,母親就用一個玉米片盒、一把尺和一根筷子當弓,親手做了一把“琴”給王力宏練習。那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把小提琴,“從此小提琴就成為我最好的朋友”!也是從那時起他對音樂的迷戀如癡如醉,每天練琴超過6個小時也不覺疲倦。
可是王力宏的成長并不如想象中的順利。有著黃皮膚、華人面孔的他,曾經(jīng)在學校里受到過“霸凌”,他在牛津大學的演講上回憶,小時候有些同學甚至編了譏諷的口令來取笑他的中國血統(tǒng),這讓年幼的王力宏有點不知所措,可這也讓他意識到,在異國他鄉(xiāng),自己必須比別人強大才可以。“所以從以前我就有競爭的精神,不是因為我選擇,是被當時的環(huán)境所迫?!?/p>
于是,除了在小提琴方面的鉆研,王力宏又開始學習鋼琴,去讀音樂學校,下課和周末時間從不閑著。1989年,13歲的他創(chuàng)作出了第一首個人單曲,并加入樂團任小提琴手,出演學校的各種音樂劇……他慢慢變得小有名氣。高中畢業(yè)那年,王力宏拿下美國優(yōu)秀學生獎學金,并同時被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威廉姆斯學院錄取,最終他選擇了威廉姆斯,并主修音樂。但王力宏仍舊不滿足,從威廉姆斯學院畢業(yè)后,他又進入伯克利音樂學院深造,獲得雙學位碩士。漸漸的,曾經(jīng)的“看不起”,早已煙消云散,而“王力宏”這個名字,在兩所名校中也成了華人榮耀的代名詞。endprint
王力宏不止一次地說過,《龍的傳人》是自己最為驕傲的歌曲,雖然并非他原創(chuàng),卻由他把這種“龍”的精神傳到全世界。“在片中看到老外唱著標準的中文歌,真的很激動!”作為好友,大S汪小菲夫婦觀影后甚至感觸地發(fā)了微博——在電影里聽到《龍的傳人》的旋律,竟忍不住淚目。
在王力宏的音樂里,隨處可見中國風的元素:《在梅邊》的湯顯祖和牡丹亭、京劇和昆曲,《伯牙絕弦》的伯牙與鐘子期、古箏彈奏,《心中的日月》的香格里拉配上笛子、揚琴和六弦琴……“中國風不管是在音樂、電影或者是藝術(shù)領(lǐng)域,我認為都是很珍貴的。怎么去在世界的流行文化中去凸顯自己?去跟別人區(qū)別開來?我覺得中國風是少不了的元素?!?/p>
人工智能的“冷”與人性化的“愛”
聽著Beatie Boyz、 Led Zeppelin、Guns N Roses長大的王力宏,音樂視野和思維自然更國際化,他感受到歐美流行音樂的巨大感染力,但同時也在思考華語流行音樂的方向——為什么英文歌曲能在中國風靡,卻沒有一首能紅遍西方的華語歌曲?“我很多在華語圈里面的歌手朋友,都沒有任何企圖心去國外,讓他們的音樂或者是巡回演唱會‘走出去。他們覺得中國太大了,這么多的城市,所有觀眾加起來都超過100萬人口,因此都安于現(xiàn)狀?!倍鴮τ谕趿陙碚f,他的“野心”不止于此,不僅要去中國的各個地方,也要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帶著華語電影、華語音樂走出去,這是公司也好,媒體也好,甚至是藝術(shù)家本身也好,應(yīng)該要努力去做的事情”。
對于華語音樂的未來,他態(tài)度樂觀,也在努力嘗試,拍攝《火力全開》的動因之一其實也是希望能通過電影這種語言限制性較弱的形式來傳播華語音樂。他認為,某種程度上,通過具有故事性情節(jié)的電影來推廣大家并不熟悉的音樂類型更有效:“因為電影有字幕,大多數(shù)觀眾也習慣了看外語片,所以我覺得音樂也不是不可能的(傳播出去的),一定會有第一首紅遍全球的華語歌,只是有沒有人在努力地去做這樣的歌而已?!?/p>
在這樣的期待下,王力宏的創(chuàng)作主題也不再單單著眼于“人”,而更多的是這個光怪陸離的社會——社會的變化同樣給他的音樂帶來靈感。今年8月初,王力宏在微博上公布了新專輯《A.I.愛》即將發(fā)行的消息,有趣的是,這張專輯的封面照片上,他面容冷峻,一身鏡面金屬的裝扮,再加上指間螺母造型的指環(huán),呈現(xiàn)出一種機械風格。實際上,《A.I.愛》這張專輯討論的內(nèi)容也與科技有關(guān)。“A.I. 是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的英文縮寫,也是‘愛的中文拼音?!蓖趿杲忉尩?,人工智能的“冷” 與最人性化的“愛”形成了十分巧妙的對比關(guān)系。
更驚喜的是,《A.I.愛》MV中,王力宏邀請到了創(chuàng)新工廠CEO、對人工智能頗有研究的李開復客串,真實地和人工智能“圈內(nèi)人”互動了一把。首次觸電的李開復也逗趣地表示與王力宏合作是一次很棒的體驗:“好期待看到最終作品,不知道我會不會變成動畫片里的邪惡教授……看完MV的朋友記得告訴我,我有沒有進入影視界發(fā)展的潛力?!巴趿暌捕喝ち粞曰貜停骸坝暗蹅儯⒁饬?!”
王力宏一直強調(diào),音樂的靈感來自生活,他曾受邀參與太陽谷峰會,并認識了很多科技領(lǐng)域的好朋友,同時也接觸到了很多尚未公開發(fā)表的創(chuàng)新科技項目,觸動很大,因此便逐漸有了將音樂與科技結(jié)合的想法。
回顧王力宏之前的作品,《依然愛你》、《大城小愛》、《愛因為在心中》……他的音樂中不乏“愛”的主題,但這次與人工智能結(jié)合,探討愛與科技的關(guān)系,給聽眾帶來了新鮮感。
為了完美呈現(xiàn)作品,王力宏無數(shù)次通宵達旦,并且在微博上自我調(diào)侃“通宵是發(fā)片的前兆”。 制作、填詞、作曲、編曲、自導自演MV,王力宏使出渾身解數(shù)。
在視覺呈現(xiàn)上,他還請來了專業(yè)的國際制作團隊,調(diào)度專業(yè)規(guī)格的設(shè)備,只為保證每一幀都是電影級質(zhì)感。熬夜三天、不惜成本砸重金制作,一切都是為了把最好的跟大家分享。
Q = 《北京青年》周刊A =王力宏
“人并非天生就有改變世界的能力”
Q:對于影片現(xiàn)在的呈現(xiàn)是否滿意?
A:我覺得挺滿意的,但是我自己覺得滿意不代表做到滿分。滿意是指在當時的情況之下做到我們能力的滿分,每次都一定會做得更好,因為我們要一直不斷學習進步。
Q:這部電影上映對你意味著什么?
A:意味著“新的”,對中國的觀眾來講,可能是一種新的影片類型吧,是勵志音樂電影,不同于之前大家看過我演的喜劇、浪漫、動作片或者是各種古裝電影。我是一個音樂人也是一個電影人,其實對我來講,音樂電影是我很重視的影片類型,所以很高興能夠帶這么一部電影給觀眾朋友。
Q:勵志是你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已經(jīng)到了不惑之年,現(xiàn)在還有勵志的激情嗎?
A:當然,我很有勵志的激情,我覺得這個年頭如果大家都是在看新聞或者是看現(xiàn)在的一些社會上的改變,很多年輕人可能會失去勵志或者是道德觀,大家都會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要賺錢,要創(chuàng)業(yè),做一個可以上市的公司,可以做一個富翁啊。但是就沒有想過怎么去讓世界更好,怎么去培養(yǎng)一個正確的價值觀或者人生態(tài)度。
Q:如何看待關(guān)于改變自己和改變世界的關(guān)系?
A:當然改變世界要從改變自己開始,因為任何人生出來都不可能有改變世界的的能力跟格局,像剛生出來的孩子,他肯定以為世界的中心是自己,覺得我餓,所以我要哭,我要吃,我現(xiàn)在就要怎么樣怎么樣,這是沒有辦法的,也是人性。但是久了之后,才會開始有一個世界觀,然后開始同情跟你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人,或者是你不認識,沒有見過的人,這是我覺得改變自己的過程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步驟。
Q:十年前你發(fā)表了《改變自己》,為了“改變自己”做了哪些努力?
A:十年前做《改變自己》是因為我覺得環(huán)保是大家都要注意的事情,尤其是年輕人,他們不只未來的企業(yè)家,未來的工廠負責人,未來有決定權(quán)的人,所以要向年輕人灌輸這些概念,要對環(huán)境負責。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壞了就沒辦法救了。所以那個時候我認為改變自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其實我的音樂很多都是跟著當時的社會現(xiàn)象,或者是我認為很值得探討的議題去下筆,那時候我會最有熱情、最有靈感。這次新專輯《A.I.愛》也是講述當世界面臨人工智能革命時代來臨時最重要的是人類的道德觀— A.I. 或許能取代很多人類的工作但最人性化的感情跟道德觀是無法復制的。endprint
Q:出道這么多年,你自己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A:每天都在改變,但是我覺得我真的是改變了挺多的,我的生活改變了很多,剛出道那時候還是一個學生呢,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兩個孩子的爸爸,然后已經(jīng)是一個演過十幾部電影,發(fā)過快二十張唱片的人了。小時候做音樂萬萬沒想到可以有一天在鳥巢開一場9萬人在現(xiàn)場的演唱會,這個改變是一步一步的,慢慢的,不是一夜之間的。
Q:這些改變給你帶來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A:其實所有的東西都是一體兩面的,所以有收獲也有犧牲,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收獲是很多人開始聽我的音樂了,當然是與20幾年前沒有人認識我相比。但是同樣我很難在某些方面有一些隱私,這也是犧牲,所以所有的東西都是一體兩面的。
Q:所以你是有改變世界的夢想嗎,想改變成什么樣?
A:當然有,其實怎么能讓世界更好,這件事很多時候我們會忘記。每個人現(xiàn)在都有責任去關(guān)注,因為不像以前的世界大家都只有看到眼前的東西,現(xiàn)在是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所以人們很容易知道非洲在發(fā)生什么事,歐洲發(fā)生什么事,全世界任何地方在發(fā)生什么事,人類需要關(guān)注什么樣的問題,有什么樣子的一些真的在影響全球……不管是環(huán)保也好,是文化軟實力也好,或者是我們中國自己的流行文化也好,怎么去全世界各個地方分享我們的軟實力,這也是很重要的,也是為什么我在演藝圈一直奮斗這么多年的原因。
Q:為了改變世界,你都做了什么樣的努力?
A:每一天都在努力。不管是今天我出了一部電影或者我出了一首歌、接受了一個訪問,對我來講同樣都是努力,希望可以把最好的訊息、最有養(yǎng)分的作品分享給大家。大家在分享作品的過程其實就是是一個話題的開始,通過我們的話題,在我們對話中聊流行文化,聊電影,聊音樂。
“身體就是我的樂器”
Q:前段時間你在節(jié)目中跟鹿晗合唱,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畫面。以他為代表的很多新世代,包括他在內(nèi)之前都是受你的音樂影響,但現(xiàn)在他們也都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你如何看待新世代的崛起現(xiàn)象?
A:我很高興最近認識一些年輕人,跟他們合作,包括鹿晗、TFboys。我覺得他們都很有才華,很認真、謙虛。他們讓我覺得未來的娛樂圈很有希望。
Q:顏值與流量是這個時代兩個重要的因素,而你一直以來都是兼具顏值與才華的代表,但“才華”的地位好像已經(jīng)不再是重要因素了,你的感受如何?
A:我覺得流量是一個參考物吧,如果流量只是一個數(shù)據(jù),那你的一百萬跟我的一百萬、他的一百萬人次代表的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含義,所以在衡量流量的時候要注意,數(shù)字背后的含義是什么?我覺得這個是更重要的,是不能忽視的,否則價值觀就沒了。
Q:作為流行音樂的引領(lǐng)人物,你也可以說是見證了音樂從實體時代走向數(shù)字階段,對于這個行業(yè)持怎樣的態(tài)度?
A:我覺得更好,有“數(shù)字”的年代,讓人更容易聽到音樂,這個是我惟一在乎的事情。過去唱片公司這么的龐大,等于壟斷了音樂的工業(yè),這個反而不正常,我覺得音樂應(yīng)該是一件大家都有機會分享跟參與互動的事。
Q:怎么看華語流行音樂現(xiàn)在在歐美的位置?
A:我覺得是有一個赤字的,在美國也好,在歐洲也好,很多的西方國家是沒有聽過華語流行音樂的,我覺得這是身為一個華語流行音樂的工作者,需要繼續(xù)努力的地方,不只是我一個人,我們大家都要,包括媒體朋友們,希望可以改變這個現(xiàn)狀。
Q:你的孩子在聽什么樣的音樂?會聽你的歌嗎?
A:當然會聽我的,因為我的音樂、我的新專輯都在家里做,所以我的歌他們都會唱,至少老大都會唱,他一聽前奏就知道是哪首歌。
Q:還希望他們接觸一些什么樣的音樂類型?
A:音樂能鼓勵所有的孩子,不只是我的孩子,我覺得他們都應(yīng)該學一學音樂。學習音樂我覺得不只是去聽,也要跟它有互動,要去挑戰(zhàn)和研究,為什么這個音樂是這樣的?為什么我聽這首歌會感動?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和聲、不同的音和音之間的關(guān)系,它相對的產(chǎn)生的化學作用等等。
Q:從偶像、男神,再到人夫、人父,自己最大的改變是什么?
A:其實我也沒有覺得在轉(zhuǎn)型,因為做音樂就是一個很認真的態(tài)度,打開我的錄音室門,把自己關(guān)在里面,閉門造車。當然不同的人生階段會有不一樣,別人也會把你放在不同的位子去形容,但是其實我覺得面對音樂和電影,我的態(tài)度是一樣的,不會受這些身份的影響。
Q:你覺得音樂創(chuàng)作和電影創(chuàng)作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A:其實是接近的,因為都是在講故事,每一首歌也是在講一個故事、一個情景或者在傳達一個情緒,但是它是有結(jié)構(gòu)的,有主歌、副歌,有間奏,就像一個劇本,它也可能有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如何去傳達詞曲也好,或者是文字劇本也好,其實在很多方面跟物理學上的一些規(guī)則都是相似的。
Q:四十歲對你來說是否是個敏感的詞匯?作為藝人,如何保持一個好的狀態(tài)?
A:不會敏感,我覺得如果可以一直學習,然后一直進步,這才是重點。或是樂器本身有了變化,那你就應(yīng)該去學習怎么去運用它,就像小提琴,如果天冷的時候跟在潮濕的馬來西亞演奏的時候,樂器拉起來是不一樣的,那怎么樣去學習?當它有一些變化的時候,我要做什么樣的調(diào)整?當然隨著年紀的變化我的身體也會改變,我的聲音也會改變,所以我要學習怎么去保護它,怎么去強壯它,怎么去讓它更有彈性,怎么更有力量。人就是我的樂器,我的身體就是我的樂器。
Q:歌手,導演,演員這三個身份未來怎么平衡?
A:其實我沒有真的去精算,說這六個月要做這個,下六個月要做那個,因為很多東西都是team work,就是團隊合作,要天時地利人和,所以某一個項目開始啟動,需要所有人都到位了,所有資金也都到位了,然后這個timing也是對的,季節(jié)也是對的,需要很多很多的因素,只能說我自己一直都在努力中,努力透過華語流行音樂、電影把華人文化推廣到全世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