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許多希望減肥的人把“過午不食”看成是“減肥良方”甚至是“養(yǎng)生秘法”。
真相:所謂“過午不食”是指過了正午(11~13時左右),直到次日黎明,都不再進食。
人如果長時間處于空腹狀態(tài),身體就會出現(xiàn)一些異常反應——調節(jié)體重的兩種激素含量將大幅度偏離正常值:能夠增強食欲、刺激饑餓感、加速胃排空及胃酸分泌的腦腸肽會急速增加;能夠降低食欲、抑制脂肪細胞合成的瘦素則會大幅減少。
如此一來,“過午不食”不僅不會讓人變瘦,反而會更容易發(fā)胖。
相比不吃晚飯來說,吃對晚飯更有助健康。最好在17~19時吃晚餐,并盡量保持規(guī)律;晚飯要吃得清淡些,可以適當吃些肌纖維短、易消化的瘦肉或蛋類,多吃蔬菜和粗糧。
和古人相比,現(xiàn)代人夜間活動量大,常常到凌晨才睡覺,如果不吃晚飯,甚至斷食,會使身體缺乏能量。如果長時間不進食,還容易導致胃酸對胃黏膜造成損害,久之就會出現(xiàn)胃潰瘍等疾病,甚至出現(xiàn)消化道出血、潰瘍穿孔等更嚴重的疾病。
所以,“過午不食”并不適合每一個人。認真把握好飲食的節(jié)奏和習慣,才能在健康的前提下實現(xiàn)對好身材的追求。過午不僅要吃,還要高質量地吃,這才是正確的養(yǎng)生方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