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龍
摘要:21世紀,隨著信息量的極大增加,傳播媒體的日趨多樣化,人們處理各種信息的能力必須同步提高,這必然對讀、寫、聽、說都提出更高的要求。相應地,作為基礎教育科目的初中語文,必須適應社會的變化和人們的需求,堅決教學生活化的道路。
關鍵詞: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
一、導入生活素材,讓語文貼近生活
語文來源于生活,新課本中有很多教學內容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密切聯(lián)系,在教學時教師要抓住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是以教師傳授,學生接受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為主,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根本無法實現(xiàn)語文生活化教學素材的引用。新課標初中語文課本,對語文應用能力培養(yǎng)十分重視,利用新課標教材,教師能夠在教學中引入生活素材,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水平。因此,教師要在平時積極搜集和整理生活教學素材。在素材選擇時,要保證素材在符合教學要求的同時,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在語文教學中導入生活教學素材,教師要注意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建。教學情景要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出發(fā)點,并依此引導學生開展課堂活動。例如,在初中語文新課標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中國石拱橋》一課教學中,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平時收集的橋梁的圖片,這些橋梁不僅有世界著名的橋梁,還包括學生經(jīng)??吹降漠?shù)厥褂弥械臉蛄?。通過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學生聽課會十分認真,對中國石拱橋的發(fā)展和應用會有更深層次的了解。這種將學生生活中的常見事物作為素材引入課堂教學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質量。
二、中學語文開展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1.把語文學習與社會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 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和當?shù)氐慕虒W實際,引導學生走出封閉的校園參加春游活動,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公益事業(yè),也可以引導學生參觀一些名人故居,讓學生在具體的社會生活實踐過程中更好地去感知生活,發(fā)現(xiàn)自然之美,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去感知生活的意義,讓學生得到心靈的凈化。同時能夠增強學生的生活體驗,豐富學生的內心感受,讓學生更加快樂積極地面對各種生活問題。學生在參加完各種活動以后,讓他們記錄下自己在活動過程中的收獲和感受,這樣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同時能夠增強學生的真情實感,讓學生更好地去感知生活、感受自然,豐富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2.指導學生用心觀察生活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幫助學生更好地觀察生活。比如,在教學《珍珠鳥》文章時,可能很多學生沒有親眼看過珍珠鳥,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搜集一些珍珠鳥的圖片,或者請見過珍珠鳥的學生做小導游,給其他同學做有關介紹,相信每一個學生在聽到這些講解以后,對珍珠鳥都會有直觀的認識,同時就會更加期待進行課本學習。
3.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中學語文實行生活化教學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更好地把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引導學生研究教材,發(fā)現(xiàn)教材中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幫助學生更好地從生活當中去感知這些知識,把這些知識和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更好地去感知生活、指導生活、服務生活,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三、對初中數(shù)學生活化教學的建議
在具體的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做到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教學手段的生活化、學生作業(yè)的生活化以及對學生評價的生活化,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中感受數(shù)學的魅力。
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教學內容的生活化要求教師在進行數(shù)學知識的傳授和講解過程中要盡量結合生活實際,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隨著教學改革,教材也在不斷更新完善,但是在教材中難免會出現(xiàn)與學生實際學習情況不太相符的內容。學生多,但是教材是固定的,要想更好的實現(xiàn)教學,教師必須要對教材實現(xiàn)靈活運用,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對教材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引用,將教材中不符合學生實際的學習內容進行適當?shù)恼{整。
在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要靈活性的運用生活中的實例幫助學生理解。如果教材中的實例與學生的生活距離較遠,教師就要重新選取教學事例,幫助學生理解和加深印象,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數(shù)學確實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
四、讓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教學的生活化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xiàn)實的生活背景中,激發(fā)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取有活力的知識,陶冶情操。達到真正理解不是最終的目的,能將所學運用于生活,尤其是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實踐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伸。我們應以課外實踐為憑借,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初中語文教育作為母語教育,實踐性是其與生俱來的固有屬性。然而,傳統(tǒng)語文課程教學嚴重地忽視了這一特點,割斷了語文教學與廣闊的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把語文教學局限在書面語言的學習上,忽視了初中語文的交際性和生活性,使初中語文教學失去了源頭活水,成為脫離語言實際運用的機械訓練。正如學游泳不可離開水,學語言不可脫離學生的社會生活。語言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初中語文實踐就是語文學習過程自身。因此,脫離語言交際的生活情境,脫離語言運用的實踐活動,語文能力的發(fā)展就會喪失最基本的動力與內容。初中語文回歸生活,就是盡力做到語文課程生活化,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把生活經(jīng)驗語文化,語文問題生活化,將語文課程變?yōu)閷W生認識生活、認識語文的活動課,體現(xiàn)“語文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初中語文教學應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有機結合,縮短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