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寫作力就是表達力,找到合適的表達方法,當然就能寫出一手好的作文。原寫作力,顧名思義,就是學生原本應該具有的寫作能力。目前,小學寫作教學陷入了一個困境:學生“畏懼”寫作文,每每寫作就犯難,不知道怎么寫、寫什么,處于被逼寫作的狀態(tài),因而他們的作文大多內(nèi)容比較貧乏,缺乏真情實感。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原寫作力,讓學生能寫出更多有感染力的佳作呢?
一、“胸中有竹”,“釋放”寫作力
文與可畫竹之所以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乃是他早已“心中有竹”。那么,如何解決學生覺得無話可說,沒什么東西可寫的問題呢?關(guān)鍵是要引導學生探得寫作之源,做到“心中有物”。那該如何讓兒童去認識世界、感知世界,找到那永不枯竭的寫作的源頭活水呢?就是要學會觀察,學會從生活中尋找素材。
1.親近自然,捕獲寫作之源
伯牙學琴,得大自然這個仙師所助,終才創(chuàng)作出名曲《高山流水》。大自然充滿著靈性,有天空、云海、山脈、河流、動物、植物……資源可謂浩如煙海,讓孩子們身處大自然之中,醉心于自然美景中,強烈的表達欲望就會呼之欲出,產(chǎn)生想要寫作的沖動。
學會觀察。大自然的美,無與倫比。春天的花草、夏日的池塘、秋天的田野、冬季的霜雪……四季各有特色,教師可以帶領(lǐng)學生欣賞不同季節(jié)的景色,讓學生領(lǐng)略大自然的生趣,培養(yǎng)學生美好的情趣,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讓學生學會用新奇的目光去看待這色彩斑斕、光怪陸離的世界。
學會傾聽。大自然的聲響,奇妙動人。風聲雨聲流水聲,蟲鳴蛙叫……都是那樣的和諧動聽,置身于其中,用心去傾聽,孩子們也許會邊聽邊饒有興致地猜想:這該是一場怎樣的音樂會?
現(xiàn)在的孩子與大自然親近的機會真是少得可憐?;虺鲇诎踩紤],或因父母工作過于忙碌,或因家庭條件限制,也或許是父母早已忘記了什么是陪伴。不管是城市里的孩子,還是農(nóng)村的孩子,他們都被束縛在家中,陪伴他們最多的就是電腦和手機。筆者通過調(diào)查了解到,很多孩子連自己所在的家鄉(xiāng)田野,東海的西雙湖都沒有去過,遇到寫景、寫游記的作文,就只能憑自己的想象去編造,寫出來的文章即使語言再華麗,卻都少了一份真情。平日里,老師和家長都應該多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們親近自然,進而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2.接軌生活,激發(fā)創(chuàng)作熱情
語文新課標對習作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多角度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表達力求有創(chuàng)意。”學生的寫作,大部分都是寫人敘事,而取材就來自于我們平時的生活體驗。葉圣陶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歇?!比~老的話形象地闡釋了生活之于寫作的重要性,老師應該引導學生緊緊抓住生活這個“源”,讓寫作成為活水,永遠取之不竭。
求真。我們呼吁“真實的寫作”。文學離不開生活,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無論是哪個大作家,他們的作品中最能觸動人心的內(nèi)容往往就是最能反映生活現(xiàn)實的那部分內(nèi)容,像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曹雪芹的《紅樓夢》等都是如此。寫作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想方設法地引導學生“捧”出一顆真心,交上一篇首先能打動自己的“真作文”。例如:寫自己生活中難忘的事情,一個學生就寫了爸爸年后要外出打工,將要與自己分開的一幕……筆者讀著這樣的文章時,曾經(jīng)感動落淚,這就是真作文的魅力所在。
激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習作興趣一旦被激發(fā),便會愛上寫作。我們就是要幫助學生把生活中的一些無意識活動變?yōu)樽约焊信d趣的有意識活動,讓他們積極地去體驗、去感受,興致盎然地進行寫作。例如:在寫關(guān)于家人的習作時,習作前教師先以聊天的方式導入:老師家里有位上了年紀特愛嘮叨的媽媽,還有長得瘦卻特愛吃肉的爸爸……每個人的性格各異,我們家里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兄弟姐妹又有哪些特點呢?小組內(nèi)說一說,比一比誰的介紹更讓人印象深刻。孩子們對自己的家人都是再熟悉不過了,在老師的“引領(lǐng)”下,他們興趣大增,紛紛開始“推銷”自己的家人。小組討論完之后,再讓說得比較好的同學在全班同學面前推銷,他們有的介紹工作狂爸爸,有的介紹時髦的媽媽,還有的介紹了淘氣的弟弟……學生在習作課上熱情地推銷著自己的家人朋友,特點鮮明,興致盎然。家人朋友是孩子們最熟悉的人,以家人朋友為題材讓孩子們練習寫作,他們都能覺得有話可說,寫出的文章也自然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
3.活動為石,搭建習作平臺
為了能讓學生的寫作視野更加開闊,可以以活動為基石,為學生搭建更大的習作平臺。我們都會有這樣的體會,親身參與過的活動,記憶尤為深刻,寫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便能有話可說,有物可寫。農(nóng)村小學的學生因為條件限制,接觸外面的機會較少,語文老師就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豐富寫作的材料。
開發(fā)課堂巧取材。課堂上我們可以運用游戲、競賽、表演等活動方式,來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比如可以組織分組詞語攻擂戰(zhàn)、詩歌競演、故事大王誕生記、課本劇表演等,對學生來說,這些經(jīng)歷都是珍貴的寫作材料,要寫《一節(jié)難忘的課》等類型的文章,便能信手拈來,內(nèi)容勢必鮮活動人。
開展活動促寫作。教師可以有計劃地安排一些活動,豐富學生的業(yè)余生活,這樣學生的視野就會更加開闊,寫作的范圍自然就廣。如班級與班級之間的比賽,節(jié)假日與家長的互動,慰問敬老院老人,也可以利用校園興趣小組和社團活動,還可以充分利用地方資源,如農(nóng)村孩子可以在家觀察一種昆蟲,養(yǎng)一種小動物或種植一種植物,觀察他們的生長變化。周邊有工廠的也可以組織參觀訪問,像東海水晶市場、水晶博物館就是很好的參觀地,學校不能大范圍組織,我們就發(fā)動家長參與。長期堅持下去,這樣孩子怎么會沒有東西可寫?
二、隨堂練筆,內(nèi)化寫作力
學語文,就是為了學會運用語文,最終進行表達和寫作。語文老師們已經(jīng)意識到這一點,上級領(lǐng)導也積極倡導語文教學要注重語文課堂學習和寫作的結(jié)合,課堂上我們可以適當?shù)匕才乓恍┬【毠P,引導學生寫作。怎樣做到行之有效呢?endprint
1.賞析教材,因文而異
葉圣陶先生曾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仿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語文的技能?!比绻覀兡軒蛯W生找好這個例子,學生也就自然能練就一身寫作技能。
精妙一“仿”。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名家大作,很多文章的語言借鑒性很強,很適合學生模仿練筆。例如:四年級下冊課文《燕子》,燕子的外形描寫,作者按整體到部分的順序,抓住烏黑光亮的羽毛、俊俏輕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這幾個典型特征,寫出了燕子的活潑可愛。教學時就可以相機安排學生仿寫一種小動物,有的學生寫機靈淘氣的小貓,有的學生寫漂亮神氣的白鵝……學生完成的作品都很有趣。不僅可以進行片段仿寫,整篇課文仿寫也可以。如《燕子》這篇課文通過外形圖、春歸圖、飛行圖、棲息圖讓讀者感受到了燕子的可愛和春天的美麗。文中對春景和燕子飛行、休息時狀態(tài)的描寫準確生動,是很好的范文。
合理一“改”。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可以對文章進行改寫,也是很好的訓練。如古詩用詞精煉,有很多的留白可供學生填補想象。例如:學完《春日偶成》這首詩后,恰逢春季,正是外出踏青的大好時節(jié),春天的景色就在身邊,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聯(lián)系實際,再加以想象,像詩人一樣去游春、賞春。改寫后的文章,明麗的春光、詩人春游的快樂都躍然紙上。學生以后再寫游覽類的文章,就能手到擒來。
合情一“補”。很多的文章都有留白,寫得十分含蓄,這是引導學生進行隨堂練筆的大好時機。如《第一次抱母親》這篇課文,文章末尾“可是,我忽然看見,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角留下來……”母親為什么會流淚,此時此刻母親的心里想到了什么……相機引導學生走進母親心里,體會母親的心理。學生練筆的效果很好,他們把母親內(nèi)心的感動和身為一位母親對孩子的那份慈愛刻畫得十分動人,令人動容。
2.透析學生,因人而異
明確差異性。由于學生自身的資質(zhì)、家庭條件、認知能力、接受能力、興趣愛好等都不盡相同,致使寫作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教師在課前應該充分地了解學生的情況,從他們的實際出發(fā),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練筆。
訓練層次性。根據(jù)學生的水平,我們可以分人分層進行訓練。例如:第一類:最基本的詞句訓練,主要針對基礎較差的學生;第二類:重點段落的訓練,針對那些寫作不夠細致,內(nèi)容不夠具體,寫作特點不夠鮮明的學生;第三類:開放遷移訓練,主要針對那些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寫作方法,有一定寫作潛力的學生。這樣的分人分層次的訓練,可以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提升。
在生活實踐中,只有真正釋放出自己的天性,寫自己的所看所想所感,在情感體驗中有感而發(fā)、積極寫作,催發(fā)出學生原本的寫作力,養(yǎng)護學生寫作欲,讓他們想寫愿寫,他們才能寫出一篇篇富有情趣、能吸引人的好文章。
(作者單位:江蘇連云港市東海縣石榴街道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