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發(fā)遠
摘要:運用變式教學,可以鞏固幾何概念的教學;還可以層層深化知識;善用模仿變式,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歸納探究能力;利用拓展變式,提升分析問題能力。
關鍵詞:圖形變式;遞進變式;模仿變式;拓展變式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7-0084
變式教學是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變式教學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幫助學生理解、鞏固教學內容。在教學中加強變式訓練,還可以促使學生的思維向多層次、多方向發(fā)散,在問題的解答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歸納、創(chuàng)新的能力,從而真正把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落到實處。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圖形的變式鞏固概念教學、遞進式的變式、關注運動中的變式、注重類比變式,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升幾何分析的能力。
一、注重圖形變式,鞏固幾何概念教學
數(shù)學概念是反映現(xiàn)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shù)量關系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正確理解數(shù)學概念,是掌握數(shù)學知識的前提。幾何概念是教學中的難點,需要把文字語言轉化為圖形語言,不少學生存在困難。注重圖形變式,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例1. 北師大版數(shù)學教材七年級(下)同位角的概念,教材中是這樣描述的:“如圖2—12,具有∠1與∠2這樣位置關系的角稱為同位角。沒有準確描述,當然也沒有要求學生死記硬背。但是把在幾何圖形轉化為代數(shù)數(shù)量關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少學生,只會就題論題,而無法靈活運用知識。教材上以如圖1的形式呈現(xiàn)同位角,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如果變換一個圖形,部分程度較差的學生可能無法辨認同位角。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把圖形變換一種形式,仍然考查同位角概念。如圖2,
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圖形變式,但是卻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不再局限于概念的一種形式,而是對知識有一種全方位的理解和掌握,完成了對概念的理解從片面向全面轉化。
二、運用遞進變式,層層深化知識
運用遞進變式教學,教師可以從簡單問題引入,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循序漸進,螺旋上升,有利于學生對問題本質的深刻理解,進而掌握解題規(guī)律,突破教學中的難點,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數(shù)學認知結構。它可以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深入探究,可以成為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
例2. 如圖,AB=CD,AD=CB,試說明:△ABD≌△CDB。
此例題中,除了運用了AB=DC,AD=CB外,還用到了BC是公共邊這一隱含在圖形中的條件。由此引導學生尋找全等的條件應該注意到隱含于圖形中的條件,如公共邊,公共角,對頂角相等,讓學生簡單體會兩個三角形全等判別方法的應用。
由于這是《三角形全等的條件》第一課時,學生初次學習兩個三角形全等判別方法,根本沒有思路,為了讓學生更快地學會運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別方法,設置一組變式訓練,以一個條件變式為主線,引導學生層層深入,構建條件證明全等。
變式1:如圖,D是線段BD1的中點,AB=CD1,AD=CD
試說明:△ABD≌△CD1D.
變式中,把BD是公共邊這一條件進行變式,變?yōu)椤癉是BD1的中點”這一條件,那么BD=D1D需要提前證明,引導學生學習另一種確定三角形全等條件的方法“已證”,事半功倍。
為了更深入地學會確定三角形全等的條件,再做一次變式。
變式2:如圖,點B1,D在線段BD1上,且BB1=D1D,若AB=CD1,AD=CB1,試說明:△ABD≌△CD1B1。
變式中,條件“D是線段BD1的中點”變?yōu)椤癇B1=D1D”,根據(jù)等式基本性質1,BB1+B1D=D1D+B1D,即BD=D1B1,開辟了確定兩個三角形全等條件的新思路,為以后解決類似問題做了很好的示范。
綜上所述,運用遞進變式,保持了總體學習方向的延續(xù)性,有效鞏固知識。同時重點知識遞進變式,層層深入,幫助學生逐步提升能力。
三、善用模仿變式,培養(yǎng)歸納探究能力
幾何運動類型的問題,通常都是在一個簡單圖形的基礎上進行變式,變式后的問題,通常可以模仿基本問題的解決方法。所以要熟練運用模仿變式,首先必須歸納基本問題的解答思路、解答原理和解答方法。設計模仿變式的問題,也是培養(yǎng)學生歸納能力的良好途徑。
例3. 如圖1,△ACD和△B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BCE=90°,連接AE,BD。
(1)試猜測線段AE和BD的數(shù)量和位置關系,并說明理由。
(2)若△BCE繞著點C旋轉一定角度,如圖2,其余條件不變,(1)中結論還成立嗎?說明理由。
此例題中,圖1是特殊的情況。圖2是由圖1變化而來,圖形類似,方法也非常相近,總結(1)的方法,可以為解答(2)提供思路。解答(1)時用到知識點和方法有:①用SAS證明△ACE≌△DCB;②延長AE交BD于點H,用轉化的思想,把求∠DHE轉化為與∠ACE對比;③利用全等三角形對應角相等可得∠EDH=∠CAE,根據(jù)對頂角相等可得∠DEH=∠AEC,④根據(jù)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可以得到∠DHE=∠ACE=90°。解答(2)時,仿照①用SAS,可以證明△ACE≌△DCB;仿照②,把求∠DHF的問題轉化成∠ACF對比;仿照③,運用全等三角形對應角相等和對頂角相等的知識,可得∠FDH=∠CAF,∠DFH=∠AFC;仿照④,根據(jù)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可以得到∠DHF=∠ACF=90°。
總之,解答模仿類型的變式問題,應該首先在簡單、基本的問題中總結知識點和方法,然后模仿總結歸納所得,一一對照,可以比較容易地解答變式后的問題。
四、利用拓展變式,提升分析問題能力
數(shù)學的變式不是一成不變,研究的方法也在不斷發(fā)展,通過拓展性的變式,可以提升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endprint
例4. 在正方形ABCD中,對角線AC,BD交于點O,點P在線段BC上(不含點B),∠BPE=■∠ACB,PE交BO于點E,過點B作BF⊥PE,垂足為F,交AC于點G。
(1)當點P與點C重合時(如圖①)。求證:△BOG≌△POE;
(2)通過觀察、測量、猜想:■= ▲ ,并結合圖②證明你的猜想;
(3)把正方形ABCD改為菱形,其他條件不變(如圖③),若∠ACB=α,求■的值。(用含α的式子表示)
本例中,求(2)中■的在(1)中沒有鋪墊。因此應該引導學生在圖①中分析求■的思路。根據(jù)經驗,求■的值需要利用三角些相似,在圖①中以BF,PE為對應邊的三角形無法確定。繼續(xù)探究,①由∠BPE=■∠ACB以及BF⊥PE,可得BF=■BG,②把■轉化為■,③利用ASA可證△BOG≌△POE,從而得出BG=PE,④■=■=■。
根據(jù)以上研究,解決問題(2)顯然需要構造以PE為一邊的全等三角形。因此過點P作PM∥AC,交BG于點M,交OB于點N,仿照①由∠BPE=■∠ACB=■∠BPM以及BF⊥PE,可得BF=■BM;仿照②把■轉化為■;仿照③利用ASA可證△BNM≌△PNE,從而得出BM=PE;仿照④■=■=■。
問題(3)可以仿照(2)的思路解答,即過點P作PM∥AC,交BG于點M,交OB于點N。仍然可以利用∠BPE=■∠ACB=■∠BPM以及BF⊥PE的條件,得出BF=■BM;但是這里不存在全等關系,根據(jù)圖形背景的變化,由全等關系變?yōu)橄嗨脐P系,即△BMN∽△PEN,可得■=■=tanα。因此■=■=■tanα。
善于拓展變式教學,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大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遵循學生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根據(jù)教學內容和目標加強變式訓練,對鞏固基礎、培養(yǎng)思維、提高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學實踐證明,注重概念變式,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知識;運用遞進變式,可以層層深入學習知識;善用變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歸納探究能力;利用拓展變式訓練,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分析問題的能力。最關鍵的是通過例題、習題變式,有利于克服“題海戰(zhàn)術”的重復訓練傾向,從而減輕學生的過重負擔,真正把能力培養(yǎng)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許靈飛.變式教學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0 (3).
[2] 王怡蘊.淺談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變式教學[J].新課程學習,2012(5).
(作者單位: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區(qū)第一實驗學校 365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