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紅
(西藏自治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急診科,西藏 拉薩 850000)
院前護理管理對提高院前救護效果的效果分析
吳曉紅
(西藏自治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急診科,西藏 拉薩 850000)
目的 探討院前護理管理對提高院前救護效果的作用。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收治的院前救治的患者109例作為對照組,2016年收治的院前救治患者176例作為實驗組。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院前救護措施,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加強院前護理管理,評價兩組院前救護的臨床效果。結(jié)果 對兩組患者進行救治評估,實驗組院前救護車出車時間大大縮短至(140.9±9.3)s,途中運送時間縮短至(155.9±10.4)s,患者急救成功率達96.0%,患者及家屬滿意度達96.6%,較對照組而言,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院前護理管理對提高院前救護效果良好,縮短急救出車時間和途中運送時間,有效提高患者存活率和滿意程度,值得推廣應用。
院前護理管理;院前救護;效果分析
生活中充滿創(chuàng)傷、中毒、災難事故、遭受各種危及生命的急癥,需要在患者在到達醫(yī)院之前進行緊急救護。急救醫(yī)學中將“急救”過程分為“院前急救”、“急診處置”和“ICU觀察”三個階段[1]。通常院前急救處于不確定和復雜的環(huán)境,因此院前救護措施的及時、準確實施,是挽救患者的生命和減少傷殘的重中之重[2]。本院對2015~2016年的兩組患者進行了院前護理的對比處理,在急救效果方面有較好的收獲,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收治的院前救治的患者109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69例,女40例,年齡12~80歲,平均年齡(53.6±6.4)歲;選取2016年收治的院前救治患者176例作為實驗組,其中男95例,女81例,年齡8個月8~5歲,平均年齡(52.7±8.5)歲。急救病癥類型有:臨產(chǎn)孕婦、骨折、驚厥、休克、高血壓危像、心衰、心臟驟停、心肌梗塞、中暑、低血糖、灼傷、溺水、顱腦外傷、腹部外傷、脊柱損傷、高空墜落、酒精中毒等。兩組患者年齡、性別一般資料比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試驗方法和評價指標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救護措施,實驗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加強院前護理管理,評價兩組患者的救護效果。護理效果評價指標如下:①院前急救出車時間;②途中運送時間;③急救成功率;④患者滿意度。
1.2.2 院前護理措施
①培訓管理:開展醫(yī)護演習訓練,提高醫(yī)護人員針對不同急救情況的應對能力,加強其專業(yè)知識的培訓及搶救手段的規(guī)范化,保證每位醫(yī)護人員能做到對癥下藥,減少急救失誤,提高救護團隊的反應能力。②信息管理:急救是與時間作斗爭的過程,急救室需做到室內(nèi)電話、網(wǎng)絡通暢,24 h有專人值班以接收、傳送和分配信息,保證在最短時間內(nèi)記錄急救對象的地址、傷情、聯(lián)系電話等細節(jié)信息。③急救物品管理:制定急救管理制度,將急救物品、器材、藥品等分類存放,并有成套設施打包好待用。完善通訊設備,定期檢查所有設備和物品,保證完好齊全,做到按需保養(yǎng)和補充。④急救管理:醫(yī)護人員到達現(xiàn)場后,冷靜分析患者病情,有針對性的從頭到腳做基礎檢查,切勿漏檢;然后及時給予救護措施,包括體位,心電監(jiān)護、氣道開放、建立靜脈通道、骨折固定、止血包扎等,特殊患者分類給予心臟電除顫、心肺復蘇術、氣管內(nèi)插管、抗休克、氣胸減壓等緊急措施。注意嚴格對癥處理。⑤運送管理:院前救護是先救后送的原則,運送過程中需要掌握不同的搬運方法,避免造成二次傷害;上救護車后需進一步對傷情檢查評估,確認患者身份,監(jiān)控患者基礎生命體征,安慰患者情緒,隨時向家屬和醫(yī)院急救室報告情況。⑥特殊管理:重大事件發(fā)生時,要注意維持秩序,防止因混亂而影響撤離或造成人員傷亡。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兩組患者進行救治評估,實驗組院前救護車出車時間大大縮短至(140.9±9.3)s,途中運送時間縮短至(155.9±10.4)s,患者急救成功率達96.0%,患者及家屬滿意度達96.6%,較對照組而言,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
院前急救工作具有隨機性強、流動性大、急救環(huán)境條件差、病種多樣且病情復雜、體力勞動強度大的特點[4-5],這要求醫(yī)護人員具備更高的綜合素質(zhì),不僅要有專業(yè)的病情判斷能力和經(jīng)驗,而且要求救治人員要有高度的專注度和反應力,以免采取不必要的救治措施,造成患者二次傷害或意外傷亡。
本研究通過針對院前急救現(xiàn)狀,實施了一系列的培訓管理、信息管理、急救物品和措施管理、運送管理及特殊情況管理等方案,對2016年的救護案例進行改進方案的綜合處理,發(fā)現(xiàn)實驗組院前救護車出車時間大大縮短至(140.9±9.3)s,途中運送時間縮短至(155.9±10.4)s,患者急救成功率達96.0%,患者及家屬滿意度達96.6%,較對照組而言,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與馮記虹[6]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
綜上所述,院前護理管理對提高院前救護效果的作用顯著,縮短急救出車時間和途中運送時間,有效提高患者存活率和滿意程度,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 謝賢芬.提高院前急救護理的對策研究[J].醫(y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5):2698-2699.
[2] 高興華,張曉晨,王光元,等.急診護士對院前急救護理的心理體驗[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8):776-778.
[3] 何春梅,勞 婭,胡秀娟,等.加強院前急救護理管理對提高院前救護效果的影響[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0,09(6):66-67.
[4] 吳玉菊.加強院前護理管理對提高院前救護效果的影響分析[J].醫(yī)藥前沿,2015,5(26):239-240.
[5] 劉真真.加強院前急救護理管理對提高院前救護的效果[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29):5848-5849.
[6] 馮記虹.加強院前急救護理管理對提高院前救護效果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9):158-159.
本文編輯:張 鈺
R472.2
B
ISSN.2096-2479.2017.13.1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