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青青,王 威,王麗華
(浙江省臺州醫(yī)院,浙江 臺州 317000)
個性化護理干預對下肢骨折患者術后疼痛、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分析
孫青青,王 威,王麗華
(浙江省臺州醫(yī)院,浙江 臺州 317000)
目的 分析個性干預護理在下肢骨折患者術后疼痛以及生活質(zhì)量等方面產(chǎn)生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手術治療的下肢骨折患者298例,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149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之上增加個性化干預護理,對兩組患者睡眠、疼痛以及生活質(zhì)量等進行對比。結果 實驗組疼痛評分、認知程度及生活質(zhì)量等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 將個性化護理干預運用在下肢骨折患者的治療中可以明顯降低患者的術后疼痛,同時還可以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zhì)量。
個性化護理;下肢骨折;生活質(zhì)量;術后疼痛
對于大部分的骨科疾病而言,都會伴隨著疼痛感,尤其是在手術后,患者不但會受到疼痛的煎熬,還會在心理上出現(xiàn)抑郁、焦慮以及恐懼等不良情緒,從而影響后期的康復治療。每個患者對疼痛的敏感程度都是不一樣的,針對這一特點,個性化護理是針對不同的患者進行個性化護理的方式,可以滿足每個患者的精神需求以及生理健康需求[1-2]。本文選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術后疼痛患者進行個性化護理干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手術治療的下肢骨折患者298例為研究對象,其中女111例,男187例,年齡3~5歲,平均年齡(46.5±6.3)歲。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149例。手術均為我院高年資醫(yī)師完成的。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方式,在進行手術前3天需要向患者進行疼痛及疾病知識教育,由護士來對疼痛出現(xiàn)的原因、評定方法以及鎮(zhèn)痛藥物的使用方法等進行介紹,完成手術后仍然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實驗組在上述基礎上給予個性化護理,具體內(nèi)容如下。
1.2.1 評估患者
住院后,責任護士需要對患者進行入院評估,主要內(nèi)容包含性別、年齡、病情以及生活習慣等,并針對這些情況對患者制定并執(zhí)行具有針對性的護理。
1.2.2 個性化疼痛教育
患者在進行手術前3天,需要對其進行個性化疼痛教育,讓患者了解疼痛的一般知識,并掌握多種放松方法及術后疼痛的評定方法。
1.2.3 物理護理
①冷敷:在接受手術的地方進行冰敷,同時觀察患者肢末梢感覺、血運、色澤和運動的情況;②Buerger運動:術后對患者的踝關節(jié)或者膝關節(jié)進行內(nèi)收外旋和屈伸訓練,降低疼痛和腫脹;③深呼吸運動:指導患者在疼痛前進行深呼吸練習,使肌肉放松,2次/d,10 min/次。
1.2.4 無干擾護理
在對患者進行個性化護理時,盡量選擇在白天或者是患者自然覺醒的時候,避免干擾患者睡眠[3]。
1.2.5 個性化心理護理
按照患者的接受能力、心理狀況以及文化背景進行方案的設計,最好選擇傍晚或者是下午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這樣可以消除患者對疼痛的恐懼感和焦慮[4]。
1.3 評價指標
1.3.1 疼痛知識認知度
包含描述疼痛、疼痛報告、止痛劑上癮、鎮(zhèn)痛方法的掌握以及鎮(zhèn)痛藥物的了解等內(nèi)容。
1.3.2 術后疼痛評分
老人及兒童:采用修訂版的面部表情法疼痛評價表,來對患者術后12、24、48、72 h的疼痛情況;成人:使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表。
1.3.3 術后身體恢復
包含功能鍛煉時間、首次翻身時間以及住院天數(shù)。
1.3.4 術后睡眠狀況
使用匹斯堡睡眠指數(shù)來對睡眠狀況進行測量,具體包括睡眠干擾因素、睡眠質(zhì)量、睡眠時間、入睡時間、日間功能以及安眠藥使用。每部分為0~3分,總分為0~21分。成人睡眠質(zhì)量參考值為PSQI=7分,當總分>7分時,說明睡眠質(zhì)量比較差,當PSQI<7分時說明睡眠的質(zhì)量比較好。
1.4 評價方法
本文選擇的評價方法為問卷調(diào)查和觀察相結合的方法,問卷調(diào)查需要由護理人員向家屬或患者進行發(fā)放,問卷內(nèi)容包含患者術后的疼痛評估以及認識度;觀察部分主要是指對患者的睡眠狀況和恢復時間進行調(diào)查。每組發(fā)放149份問卷,總共收回149份,整體的回收率為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文所得數(shù)據(jù)均使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疼痛知識掌握情況
實驗組對疼痛知識有更好的掌握(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疼痛知識的掌握情況[n(%)]
2.2 術后疼痛評分(VAS)情況
研究結果說明,實驗組在進行手術后每階段疼痛評分均在3分之下,為輕度疼痛;對照組評分均在5分之上,為重度疼痛。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VAS)情況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VAS)情況比較(±s,分)
組別 n 術后12 h 術后24 h 術后48 h 術后72 h實驗組 149 2.37±1.26 2.17±0.86 1.88±0.85 1.71±0.62對照組 149 6.21±2.15 5.48±1.90 5.41±1.59 5.07±1.57 t 18.811 19.383 23.894 24.312 P<0.01 <0.01 <0.01 <0.01
2.3 術后身體恢復情況對比
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住院天數(shù)、翻身時間以及主動鍛煉時間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1)。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身體恢復情況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術后身體恢復情況比較(±s)
組別 n 首次翻身時間(h) 住院天數(shù)(d) 功能鍛煉時間(h)實驗組 149 5.32±2.57 10.23±3.88 14.66±1.95對照組 149 8.36±2.68 12.52±4.15 24.83±3.54 t 9.990 4.923 30.731 P<0.01 <0.01 <0.01
2.4 術后PSQI評分對比
對兩組患者睡眠時間、質(zhì)量、時間功能等進行比較,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對照組總分高于實驗組(P<0.01),表明個性化護理有助于患者睡眠質(zhì)量的提升。。
3.1 有效減輕患者疼痛
術后的疼痛會對患者的康復產(chǎn)生很多的影響,本文對實驗組進行個性化護理,不但可以使患者更加輕松,還可以促進患者的身心健康。個性化護理人員可以采用對患者量身定制的護理方式對其進行護理,不但可以使患者從術后的疼痛當中得到解脫,還可以通過專業(yè)的術前教育,更加準確的表達自己的疼痛情況,因此個性化護理可以減輕患者的疼痛[5-6]。
3.2 提升治療效果
相比于對照組,實驗組在術后及時進行Buerger 運動,不但可以對長時間提高患肢引發(fā)的淋巴管網(wǎng)調(diào)節(jié)以及毛細血管功能的退化起到預防的作用,還可以減緩患者疼痛、腫脹以及發(fā)紺癥狀的產(chǎn)生,有助于患者開始早期鍛煉,可以減少住院的時間[7-9]。
3.3 改善睡眠質(zhì)量
研究表明,患者的睡眠質(zhì)量受到影響主要是因為疼痛、臥位不適以及情緒不好等。針對這一問題,對實驗組進行想象撫觸療法,不但可以使患者更加放松,還可以減緩患者的身體及精神痛苦。此外,個性化護理還會對實驗組進行心理疏導,從而患者患者的情緒,合理安排護理實踐,提高患者的睡眠質(zhì)量。
[1] 郝鳳琴,何應珠.人性化管理模式在護理管理中的運用[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04,3(5):46-48.
[2] 蔣偉亞,張榮花,劉繼絹,等.Buerger運動對下肢骨折患者術后腫脹疼痛的影響[J].護理學報,2009,16(7):1-3.
[3] 張玉花,宋少俊,郭鴻慧.拉瑪澤分娩減痛法對初產(chǎn)婦分娩過程情緒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6):665-667.
[4] 莫秀獻,梁金桃,林三英.時間護理在腦出血手術后患者神經(jīng)功能康復中的應用[J].山東醫(yī)藥,2010,50(12):38.
[5] 衛(wèi)生部藥政管理局.癌癥患者三階梯止痛療法的指導原則[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1999,1(1):49-54.
[6] 劉賢臣,唐茂芹,胡 蕾,等.匹斯堡睡眠質(zhì)量指數(shù)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1996,5(2):103-107.
[7] 黃秋明,胡紅艷.晚期癌癥患者三階梯止痛療法認知度與用藥情況調(diào)查[J].中國藥師,2008,11(18):1496-1499.
[8] 朱麗萍,關小玲,肖秀娟,等.Buerger 運動用于下肢創(chuàng)傷患者康復訓練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1):6-8.
[9] 賈彥梅,陳愛民.觸摸護理在留置中心靜脈導管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3):76-77.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13.83.02